期望激励理论是什么_期望激励理论是谁提出的_期望激励理论
期望激励理论是美国行为科学家爱德华·劳勒和莱曼·波特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
起源
爱德华。劳勒在美国的布朗大学获学土学位,在加里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博士学位,曾在耶鲁大学任教,以后在密歇根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和社会研究所组织行为室主任。他还是西雅图的巴特勒纪念研究所人类事务所研究中心的访问学者。莱曼。波特也是美国著名行为科学家,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十一年,并在耶鲁大学管理科学系任访问教授一年。以后,他在加州大学管理研究院任院长和管理及心理学教授。波特——劳勒斯望激励理论是他们在1968年的《管理态度和成绩》一书中提出来的。
提出人介绍
莱曼·波特(Lyman Porter),美国心理学家、行为学家、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11年。1967年,他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管理研究院任院长和管理及心理学教授。
特点
1.“激励”导致一个人是否努力及其努力的程度;
2.工作的实际绩效取决于能力的大小、努力程度以及对所需完成任务理解的深度,具体地讲,“角色概念”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扮演的角色认识是否明确,是否将自己的努力指向正确的方向,抓住了自己的主要职责或任务;
3.奖励要以绩效为前提,不是先有奖励后有绩效,而是必须先完成组织任务才能导致精神的、物质的奖励。当职工看到他们的奖励与成绩关联性很差时,奖励将不能成为提高绩效的刺激物;
4.奖惩措施是否会产生满意,取决于被激励者认为获得的报偿是否公正。如果他认为符合公平原则,当然会感到满意,否则就会感到不满。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满意将导致进一步的努力。
理论切入点
自我的突破:每个人各有千秋,怎样认识自己,找到适合的职业并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能力、增强记忆力、树立信心、自我激励、自我管理?
创意的迸发:人人都具有创新的潜力,关键是营造怎样的环境、掌握激发创造力的技巧。
激励的力量:人的需要因人而异,物质奖励、精神激励、内部激励、外部激励怎样才能相得益彰?
健康的人生:健康问题刻不容缓,如何获得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如何管理压力、冲突和愤怒?
平衡的艺术:平衡是美,怎样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关系,怎样处理与主管、同事、客户的关系,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
高效的诀窍:低效是自我挫败,怎样克服拖沓、有效管理时间,哪些沟通技巧能有效地说服对手、调动部下、协调上司、与人合作,成就事业?
成功的通道:成功之路有章可循,如何打造满意的职业生涯?怎样做个有魅力的领导、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创造核心竞争力?
心理学告诉你: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创意的人,那么首先应该去做真正喜欢做的事情;良好 的人际工作环境比经济利益更为重要;只要我们怀着对某事强烈的期望,心中的期望就会实现;孕 育创新的条件是要有足够多的冲突和足够大的压力将人们推向能力的极限;组织文化与你个人风格 相适应,是职业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用金钱、地位来定义成功会让人陷入焦虑,职业生涯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心理成功。
与其默默无闻埋头苦干,不如去心理学殿堂里给自己的事业“买单”,每个人都能获得腾云 驾 雾、灵魂出窍般无比幸福、激动的工作体验;用心理学挖掘内心的巨大宝库,每个人都能像水一样涤荡污垢自我完善,具有百折千回心不退的精神、赴百仞之谷而不惧的气概……
具体内容
1967年,波特和劳勒还在他们合作的《成绩对工作满足的影响》一文中表示了成绩对满足影响的一种理论模式:
这种模式的具体内容是,一个人在作出了成绩后,得到两类报酬。
一是外在报酬,包括工资、地位、提升、安全感等。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外在报酬往往满足的是一些低层次的需要。由于一个人的成绩,特别是非定量化的成绩往往难于精确衡量,而工资、地位、提升等报酬的取得也包含多种因素的考虑,不完全取决于个人成绩,所在以图中用了一条曲折的线把成绩与外在报酬联系起来,表示二者并非直接的、必然的因果关系。
另一种报酬是内在报酬。即一个人由于工作成绩良好而给予自己的报酬,如感到对社会作出了贡献,对自我存在意义及能力的肯定等等。它对应的是一些高层次的需要的满足,而且与工作成绩是直接相关的,所以图中用曲折程度不大的线连结了“成绩”与“内在报酬”。
是不是“内在报酬”与“外在报酬”就可以决定是否“满足”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注意到,在其间必然要经过“所理解的公正报酬”来调节。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把自己所得到的报酬同自己认为应该得到的报酬相比较。如果他认为相符合,他就会感到满足,并激励他以后更好地努力。如果他认为自己得到的报酬低于“所理解的公正报酬”,那么,即使事实上他得到的报酬量并不少,他也会感到不满足,甚至失落,从而影响他以后的努力。
波特——劳勒期望激励理论在20世纪60至70年代是非常有影响的激励理论,在今天看来仍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它告诉我们,不要以为设置了激励目标、采取了激励手段,就一定能获得所需的行动和努力,并使员工满意。要形成激励→努力→绩效→奖励→满足并从满足回馈努力这样的良性循环,取决于奖励内容、奖惩制度、组织分工、目标导向行动的设置、管理水平、考核的公正性、领导作风及个人心理期望着多种综合性因素。
激励是科学更是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