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琦
当前,一场起源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风暴仍在呼啸全球,忧虑弥漫大地,经济遭受重挫,世界各国正联手救市,出手之快、力度之大,所谓空前绝后。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凸显出各国力挽狂澜的决心和坚不可摧的信心。作为金融市场的新兴主体之一,创业投资也同样面临新一轮的大浪淘沙。
一、金融危机的真正根源?
本次金融危机,更多人愿意将其称为“次贷危机”,因为,这样更能反映危机发生的本质和根源。长期以来,华尔街投行精英们热衷于进行抵押资产的证券化运营,通过将次贷产品打包,利用信用违约掉期和利率掉期,设计出令人头晕目眩的金融衍生品,再通过串通作弊等非正当手段提升产品的信用级别,以此增强金融产品的短期赢利能力,吸引普通大众和机构投资者的追捧。正当人们趋之若骛地跟着指数跳舞、踏着K线狂欢之际,这场由资本泡沫构建的雄伟壮观的财富大厦经风吹草动便轰然倒塌,继而,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失业、破产甚至一无所有,美国也由此进入了1929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大萧条。于是,所有人从财富幻想中忽然觉醒,开始咒骂崇尚自由市场的新自由主义经济,不断埋怨曾经奉为神明并顶礼膜拜的格林斯潘。大家一致认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多年来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膨胀的结果。在美国,以银行为首的金融机构通过构建“廉价”的信用体系,大肆推行负债消费、超前消费;投资银行则助纣为虐,疯狂设计并兜售与资产本身质量严重脱节的金融衍生品。最终令大行其道的资本盈利模式冲破了实体经济和基础资产的束缚,成为了脱线的风筝。另外,美国长期奉行的新自由主义国策强调用市场手段实现对资源的自由调节,反对政府干预,又无形之中纵容了资本市场的投机、贪婪与疯狂。最终,伴随信用链条的拉长、产品复杂度的增加和金融监管的严重缺失,美国金融体系变得愈加脆弱和不堪一击,从而引发了这场声势浩大的金融风暴。
二、金融危机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当前,这场危机逐步演变成了具有两极分化特征的经济冲击波,一方面,金融危机仍在蔓延深化,其负面影响不断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国家延伸,在某些行业、某些地区还出现愈演愈烈之势。另一方面,各国的金融刺激方案和经济复苏计划极大提升了投资者与消费者的信心,有效地遏制了全球经济的严重下滑。从各国公布的各项宏观经济指标看,经济开始出现回暖的迹象。这些迹象,是在折射全球经济的大逆转?还是衰落中的回光返照?显然,大家更期待看到前者。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金融危机留给我们的教训是沉重的,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它暴露出来的成因、症结及其危害,足以使各国政府和资本市场主体为之震撼和深思。
痛定思痛,我们继而发现,金融创新本身并没有错,但金融创新产品的过度开发和滥用却是酿成本次危机一个无法推脱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在传统业务收益逐渐萎缩的情况下,美国各大投行迫于业绩压力,不断尝试新的金融产品创新,利用高杠杆拉动高收益。但这些创新产品自身暗藏的巨大风险,通过不断积累和无限放大,逐步渗透并传导到了全社会各个行业,为这场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因此,透过这场金融危机的本质,我们应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重新回归理性和科学。人类社会的发展,实体经济是基石,金融发展的终极目标不是造就一个繁荣昌盛的金融行业和金融市场,而是要通过提供资金融通服务并进行有效的金融创新,服务于实体经济。只有始终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注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统一,才能更好地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创投机构如何率先突围?
从2000年的网络经济泡沫到今天的金融风暴,令无数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的创投机构折戟沉沙、销声匿迹。大浪淘沙,方能彰显优良品质。经历了这场金融危机,创业投资家也许应对自身价值具有了新的更科学的认识:创业投资应该崇尚实体经济,追求优良资产稳健而快速的提升,任何投机的行为,至多只会让企业财富芸花一现,最终却可能将自己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令全球的投资和消费信心受到重挫,许多优良资产价值被明显低估,创业投资更应当以淡定风云的从容,宠辱不惊的姿态,坚定信心,抢抓良机。“当别人贪婪时要恐惧,当别人恐惧时要贪婪”。股神巴菲特认为,大量的救市行动,会造成一定的通货膨胀,手持现金将会缩水,目前成本很低,是最佳的投资时机。
受次贷危机影响,国际资本市场形势进一步恶化,国内经济也面临新的调整,投资机构对项目的选择将会更为谨慎。根据China Venture投中集团发布的行业研究报告,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创业投资案例数量开始锐减。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创投市场投资规模继续出现大幅下滑,投资案例数量与2008年同比减少61.6%;投资金额同比减少63.2%。但我们还应看到,中国仍处于国际化的初级阶段,金融监管较为严格,金融创新也非常有限,国民经济受到的冲击相对要小许多。并且,中国政府及时推出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等,都为中国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大动力。从今年一季度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来看,2月份发电量、钢产量、投资增速以及汽车销量均出现增长,3月份港口货物吞吐量出现明显反弹,4月份首周生产资料价格出现6周来首次回升,企业家信心指数回升、企业景气度下降明显减缓……等等。这已充分说明我国采取的及时有力的经济刺激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经济率先走出阴霾的迹象日趋明显。
或许,前期的低迷正在预示创业投资即将到来的新的春天。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带来了许多伤害,也严重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发展。但创业投资更应在困难中寻找机会、在逆境中谋求发展。“越是经济下行时,企业资产定价的泡沫成份就越少,资产的定价就越趋于合理,许多优质项目的股权价格变得越来越便宜,外界资本的议价能力越来越强,介入的机会反而会更多”。特别像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具有抗周期性、抗衰退性的产业必将进一步凸显投资价值,成为创业投资热捧的对象。而创业板的如期推出,将为创业投资实现资本退出提供了更为快捷、更为有效的途径。另外,2008年10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促进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的指导意见》又为创业投资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据有关专家预测,今年年底和明年上半年可能将成为我国创业投资发展的最佳时机。因此,创业投资更应抢抓机会,主动出击,争做金融振兴的先锋队、经济复苏的排头兵。
正如湖南高新投总经理黄明在《美国不是天堂》一文中所言:“人类历史的车轮总会滚滚向前,经历这场全球金融危机,毋庸置疑,全球经济将会更加健康,更加强大。”同样,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创业投资在经历这场金融危机的洗礼后,也必将进入一个更加理性、更加健康、更加务实的发展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