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09-7-9 18:58:02
后学 发表于 2009-7-9 18:21
1、不需要什么“相对于物价来说”。通货膨胀就是增发货币。要不咋叫“通货膨胀”呢!
2、货币不是中立的,对不同财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楼上说得好!
楼主提出的是个好问题。而首先搞清楚的,或应是倒底何谓“通货膨胀”。而楼上说得极是,所谓通胀,不是指“价格的上涨”,而是应指“货币的贬值”,即是货币供给的增加。先不说通货膨胀对经济之影响,但就通货膨胀本身而言,一个经济体哪怕多增发一元纸币,则首先获得该新增货币的人,是其中的最大获益者。而后得到货币和根本没有得到新增货币的人,从中遭逢了损失。这意味着,社会财富得到了重新分配,而毫无疑问,这种分配是不公正的。因而,所谓“货币中性说”,实属无稽之谈。而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政策,终会导致“繁荣——衰退”的经济循环,并损害经济成长的根基。简言之,利用这一政策试图刺激经济增长,所获致的“繁荣”不过仅是一个“幻象”,其必将以未来的衰退为代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9 19:04:01
lwzxy 发表于 2009-7-9 18:58 而楼上说得极是,所谓通胀,不是指“价格的上涨”,而是应指“货币的贬值”,即是货币供给的增加
不通过价格,你如何发现货币贬值了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9 19:07:00
lwzxy 发表于 2009-7-9 18:58 所谓“货币中性说”,实属无稽之谈。而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政策,终会导致“繁荣——衰退”的经济循环,并损害经济成长的根基。简言之,利用这一政策试图刺激经济增长,所获致的“繁荣”不过仅是一个“幻象”,其必将以未来的衰退为代价。
“中性”与否,这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吧?

你后面的说法,不也正说明货币的“非中性”是“幻象”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9 19:07:57
lwzxy 发表于 2009-7-9 18:58 所谓通胀,不是指“价格的上涨”,而是应指“货币的贬值”,即是货币供给的增加
货币供给增加,货币就一定贬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9 19:10:14
lwzxy 发表于 2009-7-9 18:58 首先搞清楚的,或应是倒底何谓“通货膨胀”
这个确实是本组帖中最重要的问题。

特别是,人们如何判定或发现经济中出现了“通货膨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9 19:14:00
后学 发表于 2009-7-9 18:21 不需要什么“相对于物价来说”。通货膨胀就是增发货币。要不咋叫“通货膨胀”呢
如果把通货膨胀限定于“增发货币”,那么当生产可以不断增加时,仅仅为了维持物价稳定,我们就需要不断的“通货膨胀”。

脱离价格去定义“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完全是一个多余的概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9 19:51:36
物价和收入相比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9 20:01:37
通涨是日用消费品价钱有较大涨幅而大多数人收入跟不上涨的速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9 20:13:42
sungmoo 发表于 2009-7-9 16:42

(1)那么,在你的模型中,消费者与厂商不是“通货膨胀率”的接受者(taker),而是影响者(maker)?他们不把通货膨胀率当作决策所依据的外生变量,他们的决策就要考虑自己应该如何实现“最优的”通货膨胀率。

(2)还有一点我很不明白:既然强调“扭曲”这种意义(为何称作“扭曲”呢?“扭曲”意味着不可持续吧),你想说明的是货币政策的中性还是非中性?(可以分长期与短期来说)

(3)此外,价格粘性,从而扭曲,从而货币政策非中性,一定带来的是“扭曲”?不会是改善?这是如何证明的?还是只是一个原假设?
(1) 通货膨胀就是物价上涨(先不考虑价格指数和上涨幅度的问题),对不对?物价是什么,就是产品价格,对吗?产品价格是由谁制定的?是生产该产品的厂商。那么请问,作为一种厂商定价结果的价格指数变化,它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

(2)扭曲是指改变原来的最优的资源配置方式,从而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货币政策短期内显然是非中性的,我说的已经够清楚了。

(3)因为非中性,货币政策的效果既可以是“扭曲”,也可以是“改善”,它是一把“双刃剑”。我在这里没有和你探讨货币政策的好坏的问题,只是强调通货膨胀(物价不稳定)必然会造成福利损失。外生性成本冲击会导致通货膨胀,而有效的货币政策可以抵消这一冲击,从而制止通货膨胀的出现。但另一方面,不当的货币政策本身又会引起通货膨胀,这就是当年弗里德曼强调的不要让货币政策本身成为一种扰乱经济的外部冲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9 20:19:18
通胀是指价格总水平的持续的上涨,价格稳定指的是价格总水平或者是指价格指数的稳定,相对价格水平的稳定指的价格变动必须在社会可承受度以内,价格总水平变动既不会引会引起通胀也不会引起通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9 20:22:54
sungmoo 发表于 2009-7-9 16:32

个人以为,如果也谈“有现实意义的宏观分析”,成本与收益的计算,对政策制定者的理性要求太高了。

另外,成本与收益函数的由来,也很成问题(至少社会福利函数的构建就很成问题)。
实话不瞒您,美联储和欧洲央行都在使用数量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进行货币政策分析,这并不是什么很高不可攀的理性。大多数央行并不是拍拍脑袋做决策的,这就是现实生活。

你可以认为社会福利函数的构建有问题,你甚至可以认为理性人的假设前提就有问题,但问题是你需要提出比当前主流宏观经济学研究范式更科学的方法,否则我们也只能在这一框架下探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9 20:54:25
讨论进入我看不懂的时候
离真相大概就近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9 21:43:36
要保持物价的绝对稳定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吧。只要市场机制在作用,市场内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就会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虽然由于菜单成本等因素的存在,某些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出现变动。
所谓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普遍上涨,这与价格波动是不同意义的事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9 22:17:15
sungmoo 发表于 2009-7-9 19:04
lwzxy 发表于 2009-7-9 18:58 而楼上说得极是,所谓通胀,不是指“价格的上涨”,而是应指“货币的贬值”,即是货币供给的增加
不通过价格,你如何发现货币贬值了呢?
呵呵,试问,只有通过价格,才可发现货币贬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9 22:18:08
sungmoo 发表于 2009-7-9 19:07
lwzxy 发表于 2009-7-9 18:58 所谓“货币中性说”,实属无稽之谈。而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政策,终会导致“繁荣——衰退”的经济循环,并损害经济成长的根基。简言之,利用这一政策试图刺激经济增长,所获致的“繁荣”不过仅是一个“幻象”,其必将以未来的衰退为代价。
“中性”与否,这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吧?

你后面的说法,不也正说明货币的“非中性”是“幻象”吗?
呵呵,“中性”是个时间概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9 22:19:30
sungmoo 发表于 2009-7-9 19:07
lwzxy 发表于 2009-7-9 18:58 所谓通胀,不是指“价格的上涨”,而是应指“货币的贬值”,即是货币供给的增加
货币供给增加,货币就一定贬值?
呵呵,或许“贬值”这个词本身不甚恰当吧。我所指的是,“debasement of money”。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9 22:30:20
sungmoo 发表于 2009-7-9 19:14
后学 发表于 2009-7-9 18:21 不需要什么“相对于物价来说”。通货膨胀就是增发货币。要不咋叫“通货膨胀”呢
如果把通货膨胀限定于“增发货币”,那么当生产可以不断增加时,仅仅为了维持物价稳定,我们就需要不断的“通货膨胀”。

脱离价格去定义“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完全是一个多余的概念。
呵呵,试问,为什么“当生产可以不断增加时”,我们就要“为了维持物价稳定”?纵观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的不是“物价稳定”,我们需要是“用便宜的价钱买到想要的产品”。如果笔记本一直保持在10年前的单价3万元,恐怕我无法坐在电脑前发这个贴子。

毫无疑问,同意您一点的是,楼主的问题,其重点就在于对“通货膨胀”的定义上。然而,就“通货膨胀”定义本身,其如何必须与“价格”(准确说,按您的定义,是“货币”以外的商品的“价格”)联系?而如果有联系,那恐怕也得与“货币”的“价格”相联系才是。在这一问题上,我相信,是货币主义,是弗里德曼,犯了错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9 23:17:24
不是要把通货膨胀保持到零,才是稳定。正常情况下必须要有小幅度的通货膨胀,经济才能平稳运行的。所谓保持稳定,就是尽量要让物价在某一区间内运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0 05:47:02
物价的绝对稳定是不现实的。所以说维持物价的相对稳定是可行的。需要说明的一点式,保持物价的相对稳定不是说无通货膨胀。如果无通货膨胀,也就是说,物价没有变化,维持在一个价格水平上长期不变,那应该是维持物价的绝对稳定了。现在说说如何维持物价的相对稳定,其实有很多种方法,比如,可以使人民的收入增加来抵消人们由于物价上涨带来的额外的消费支出。可以提高银行存款储蓄率,加大政府补贴(即政府转移支付),制定最低工资标准(使其标准上升)等等一系列的手段。这样,一方面由于通货膨胀,人们的消费支出增加了,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国民收入也是增加的。这样就实现了动态的平衡,也就能维持物价的相对稳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0 08:06:01
lwzxy 发表于 2009-7-9 22:17 呵呵,试问,只有通过价格,才可发现货币贬值?
如果你不提出价格以外的方法来发现货币贬值,你这种说法,有什么讨论意义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0 08:08:42
lwzxy 发表于 2009-7-9 22:19 呵呵,或许“贬值”这个词本身不甚恰当吧。我所指的是,“debasement of money”。
如果你不去定义debasement of money(正如不定义“通货膨胀”一样),只是提出一个个“新名词”,也并没有讨论意义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0 08:13:12
lwzxy 发表于 2009-7-9 22:30 呵呵,试问,为什么“当生产可以不断增加时”,我们就要“为了维持物价稳定”?纵观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的不是“物价稳定”,我们需要是“用便宜的价钱买到想要的产品”。如果笔记本一直保持在10年前的单价3万元,恐怕我无法坐在电脑前发这个贴子。
有意思。

看来,你更感兴趣的是“通货紧缩”,而非“通货膨胀”。

世界上只有一张纸币作为货币,万物的货币价格基本上都会降低吧?

(你的问题显然在于,只从通货供给的角度去理解“通货膨胀”,而无视通货需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0 08:16:12
danel6988 发表于 2009-7-9 20:22 实话不瞒您,美联储和欧洲央行都在使用数量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进行货币政策分析,这并不是什么很高不可攀的理性。大多数央行并不是拍拍脑袋做决策的,这就是现实生活。你可以认为社会福利函数的构建有问题,你甚至可以认为理性人的假设前提就有问题,但问题是你需要提出比当前主流宏观经济学研究范式更科学的方法,否则我们也只能在这一框架下探讨。
这些政策出台确实不是拍脑袋,拍脑袋的是,把这些制定过程说成“权衡社会成本与收益”。

显然,这里讨论的不是所谓“范式”方法问题,而是对模型中各量及模型本身的解释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0 08:25:08
具体点说,各国都可以自己的一套货币政策机制,或者说各国政策制定者都有自己的目标函数。不过,把这种目标函数理解成“社会的”,个人以为除非坚持独裁原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0 08:26:47
danel6988 发表于 2009-7-9 20:13 (1) 通货膨胀就是物价上涨(先不考虑价格指数和上涨幅度的问题),对不对?物价是什么,就是产品价格,对吗?产品价格是由谁制定的?是生产该产品的厂商。那么请问,作为一种厂商定价结果的价格指数变化,它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
也就是说,在你的模型中,厂商都不是竞争的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0 08:29:30
danel6988 发表于 2009-7-9 20:13 (2)扭曲是指改变原来的最优的资源配置方式,从而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货币政策短期内显然是非中性的,我说的已经够清楚了
说出这一点很重要。

接下来就可以讨论:为什么“原来的”就是“最优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0 08:32:39
danel6988 发表于 2009-7-9 20:13 (3)因为非中性,货币政策的效果既可以是“扭曲”,也可以是“改善”,它是一把“双刃剑”。我在这里没有和你探讨货币政策的好坏的问题,只是强调通货膨胀(物价不稳定)必然会造成福利损失。外生性成本冲击会导致通货膨胀,而有效的货币政策可以抵消这一冲击,从而制止通货膨胀的出现。但另一方面,不当的货币政策本身又会引起通货膨胀,这就是当年弗里德曼强调的不要让货币政策本身成为一种扰乱经济的外部冲击。
个人认为,讨论的关键点就在于此:

“通货膨胀必然造成福利损失”,这一判断需要指出是谁的福利(分析各stakeholders的福利,而不是代之以含糊的“社会福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0 08:35:09
lwzxy 发表于 2009-7-9 22:30 就“通货膨胀”定义本身,其如何必须与“价格”(准确说,按您的定义,是“货币”以外的商品的“价格”)联系?而如果有联系,那恐怕也得与“货币”的“价格”相联系才是。在这一问题上,我相信,是货币主义,是弗里德曼,犯了错误。
你只需说明一点即可(不必兜这些圈子):

你凭什么判断出是否发生了“货币贬值”?(因为你提出了“货币贬值”这一提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0 10:06:01
1、所谓“如果你不提出价格以外的方法来发现货币贬值,你这种说法,有什么讨论意义呢?”
如果同意通胀即货币供给的增加,想必以版主之学识,不必再强调衡量“货币贬值”的方法了吧?此外,既然几次提到定义的问题,那就不妨请教一下,到底何谓“价格”?“价格”又如何或者能够衡量“货币贬值”?
2、所谓“如果你不去定义debasement of money(正如不定义“通货膨胀”一样),只是提出一个个“新名词”,也并没有讨论意义吧。”
首先,没有定义“通货膨胀”?其次,所谓“新名词”也并非新名词,而且也不是我所提出的,呵呵。而作为定义的debasement of money还需进一步定义的话,那斑竹仿佛应当加以定义的就更多了。
3、所谓“(你的问题显然在于,只从通货供给的角度去理解“通货膨胀”,而无视通货需求)”
恐怕如果你理解我所言之的通胀之定义,就不会提出所谓“更喜好通缩”之问题。自从有中央银行发行纸币以来,各国有过“通缩”吗?当然,以你之定义,通缩就是物价下跌了,自然有了,呵呵。而且,所谓无视“通货需求”颇有以偏概全之味,如果是说“无视新增货币的需求”的话,倒还基本恰当。话说回来,一个经济体有新增发货币或纸币的需要吗?一个经济体可以通过引发钞票来实现经济繁荣吗?或说,真有“不劳而获”吗?而说到底,谁才有“新增的货币”的需求,而谁又能得到之?
4、所谓“不必兜这些圈子”
如果你能够解释清楚到底何谓“价格”,恐怕就可理解,我不是在“兜圈子”,也不是在玩“文字游戏”,呵呵。至于如何判断“货币贬值”,这也是您点名要我回答的问题,那不妨勉为其难解释一二(希望能胜任,呵呵):首先,假设您已清楚所谓“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其“衡量方法”。其次,在一经济体的某一时点上,如果有新的货币的注入,例如说在您说的“保持物价稳定”的目标下的货币注入,其结果如何?显而易见,在这一时点上,社会中已有的商品和服务并无变化,而货币却增加了,那么相应的,货币的价值被稀释了,也就是说,货币贬值了。因而,简单来说,认定“通货膨胀”了,“货币”即“贬值”了,难道还需“凭什么”来做出“判断”?
呵呵,与斑竹探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0 10:14:01
lwzxy 发表于 2009-7-10 10:06 如果同意通胀即货币供给的增加,想必以版主之学识,不必再强调衡量“货币贬值”的方法了吧?
本人学浅,真地不知道只通过“货币供给增加”就可以判断“货币贬值”的方法。

请楼上明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