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09-7-10 10:17:07
lwzxy 发表于 2009-7-10 10:06 既然几次提到定义的问题,那就不妨请教一下,到底何谓“价格”?“价格”又如何或者能够衡量“货币贬值”?
前面各帖的中的“价格”,显然指要用多少单位的货币换来一单位某种东西(也包括某些东西的篮子)这种关系。

一单位的东西要用更多单位的货币来换,你说货币(相对于这种东西)升值了,还是贬值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0 10:19:11
lwzxy 发表于 2009-7-10 10:06 首先,没有定义“通货膨胀”?其次,所谓“新名词”也并非新名词,而且也不是我所提出的,呵呵。而作为定义的debasement of money还需进一步定义的话,那斑竹仿佛应当加以定义的就更多了
如果你说不出来的话,如果你想用这个概念推出任何你想要的结果,你就如此使用这个“新名词”吧。

同样,每个人都可以编出一大堆这样的概念,只要是“模糊的”,就可以实现任何人的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0 10:22:46
lwzxy 发表于 2009-7-10 10:06 恐怕如果你理解我所言之的通胀之定义,就不会提出所谓“更喜好通缩”之问题。自从有中央银行发行纸币以来,各国有过“通缩”吗?当然,以你之定义,通缩就是物价下跌了,自然有了,呵呵。而且,所谓无视“通货需求”颇有以偏概全之味,如果是说“无视新增货币的需求”的话,倒还基本恰当。话说回来,一个经济体有新增发货币或纸币的需要吗?一个经济体可以通过引发钞票来实现经济繁荣吗?或说,真有“不劳而获”吗?而说到底,谁才有“新增的货币”的需求,而谁又能得到之?
前面说过了,通货供给增加即定义为“通货膨胀”的话,“通货膨胀”完全是一个多余的概念。

加粗的一句,简直是匪夷所思。我只能送你一句:你还不理解现代信用货币的本质。

货币需求,不过是,一种特殊的扩张信用关系的需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0 10:24:27
lwzxy 发表于 2009-7-10 10:06 一个经济体可以通过引发钞票来实现经济繁荣吗?或说,真有“不劳而获”吗?而说到底,谁才有“新增的货币”的需求,而谁又能得到之?
这两句问,进一步表明了你对信用关系的认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0 10:28:41
lwzxy 发表于 2009-7-10 10:06 如果你能够解释清楚到底何谓“价格”,恐怕就可理解,我不是在“兜圈子”,也不是在玩“文字游戏”,呵呵。至于如何判断“货币贬值”,这也是您点名要我回答的问题,那不妨勉为其难解释一二(希望能胜任,呵呵):首先,假设您已清楚所谓“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其“衡量方法”。其次,在一经济体的某一时点上,如果有新的货币的注入,例如说在您说的“保持物价稳定”的目标下的货币注入,其结果如何?显而易见,在这一时点上,社会中已有的商品和服务并无变化,而货币却增加了,那么相应的,货币的价值被稀释了,也就是说,货币贬值了。因而,简单来说,认定“通货膨胀”了,“货币”即“贬值”了,难道还需“凭什么”来做出“判断”?
首先,我看不出来,你说的这一切,与“价格”没有关系。

什么又叫“货币的价值被稀释”了?

另外,“货币注入”的方式,请你明确指出——这对于表征你对“货币”的理解,至关重要。说出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完整地看出你对现代货币体系的认识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0 11:58:11
这问题有点搞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0 12:07:29
同样,每个人都可以编出一大堆这样的概念,只要是“模糊的”,就可以实现任何人的目的。
呵呵,本人甘拜下风。既然斑竹完全有权利也可以按照自己“编出”的“模糊”的概念,去论证自己早已经深信不疑的东西,当然也可以“实现任何人的目的”。呵呵,谢谢斑竹与不才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0 12:10:12
怎么在基本概念上纠结不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0 12:36:47
lwzxy 发表于 2009-7-10 12:07 呵呵,本人甘拜下风。既然斑竹完全有权利也可以按照自己“编出”的“模糊”的概念,去论证自己早已经深信不疑的东西,当然也可以“实现任何人的目的”。呵呵,谢谢斑竹与不才讨论。
如果真想提出上述说法,也要先看看谁先提出一些“模糊”的概念,然后在别人的询问下继续使用甚至更模糊的概念。

(“不模糊”的一个办法之一,就是给出一个可观测量及其标准值,人们借此判定或发现经济中出现了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0 18:37:32
呵呵,如果我等提出任何你所不认可的概念,想必您都会视之为“模糊”,而我等之论述,想必也会被视之为是“用上述模糊概念推出任何我想要的结果”。因而,如此纠结下去,的确无甚意义。
不过,既然斑竹如此喜欢“询问”,那么,在下也很想了解,您之所谓“不模糊”之“通货膨胀”是为何?其可观测量及标准值又为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0 20:26:50
sungmoo 发表于 2009-7-10 08:26
danel6988 发表于 2009-7-9 20:13 (1) 通货膨胀就是物价上涨(先不考虑价格指数和上涨幅度的问题),对不对?物价是什么,就是产品价格,对吗?产品价格是由谁制定的?是生产该产品的厂商。那么请问,作为一种厂商定价结果的价格指数变化,它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
也就是说,在你的模型中,厂商都不是竞争的了?
很想问一下,你学习高级宏观经济学用的是哪本教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1 00:25:28
物价相对稳定,个人理解应该是要考虑到收入,物价水平上升一倍,要是工资收入也上升一倍,没有影响到人的实际生活水平,那样应该算不上通货膨胀吧~~要是收入上升而带动物价上升,这样应该很容易接受的吧~~
个人看法,错了别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1 08:39:58
lwzxy 发表于 2009-7-10 18:37 在下也很想了解,您之所谓“不模糊”之“通货膨胀”是为何?其可观测量及标准值又为何?
从可观测的意上说,先定义在某种价格指数(是一个增长率)。有可以有几种方法(不影响问题的实质)。

(1)设定某一临界值,当该价格指数超过该临界值时,即判定或认为经济中出现了“通货膨胀”。临界值具体设成什么,并不影响可观测意义上的对通货膨胀出现的判定。

(2)不设定某一临界值,不定义“通货膨胀”,直接将该价格指数定义成“通货膨胀率”。

之所以“询问”,就是想了解,大家既然提出自己对“通货膨胀”的理解,是否可以提出其他可观测(可判定出现)的方案?

(我们只有先判断“通货膨胀”是否出现了或者说“通货膨胀率”当前是多少,才能再谈通货膨胀出现了会如何如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1 09:14:28
物价的一定程度上涨,意味着经济的稳定,就业前景的稳定,不能定义为通胀。
连续的,超过一定程度的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
绝对上涨和相对上涨只是不同的类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1 14:32:44
sungmoo 发表于 2009-7-11 08:39
lwzxy 发表于 2009-7-10 18:37 在下也很想了解,您之所谓“不模糊”之“通货膨胀”是为何?其可观测量及标准值又为何?
从可观测的意上说,先定义在某种价格指数(是一个增长率)。有可以有几种方法(不影响问题的实质)。

(1)设定某一临界值,当该价格指数超过该临界值时,即判定或认为经济中出现了“通货膨胀”。临界值具体设成什么,并不影响可观测意义上的对通货膨胀出现的判定。

(2)不设定某一临界值,不定义“通货膨胀”,直接将该价格指数定义成“通货膨胀率”。

之所以“询问”,就是想了解,大家既然提出自己对“通货膨胀”的理解,是否可以提出其他可观测(可判定出现)的方案?

(我们只有先判断“通货膨胀”是否出现了或者说“通货膨胀率”当前是多少,才能再谈通货膨胀出现了会如何如何)
呵呵,说说在下的意见,与斑竹探讨。
其一,在设定所谓“临界值”情况下,不论这一“临界值”如何“科学”设定,其都是令人可疑的,而最终也不过是人们的主观设定而已。我的意思是,假如当前价格指数为8%,人们大可以将“临界值”设定为譬如10%,然后自信地告诉大家说“没有发生通货膨胀”。而事实上,货币主义基本就是如法炮制的。此种状况不知应当算作“模糊”还是“准确”?
其二,如果不设定具体的“临界值”,价格指数便成了所谓“通货膨胀率”。而这一“通货膨胀率”的概念,仿佛才是应当好好被定义的。当然,无论如何被定义,本人并不认同该“概念”。先姑且认同上述对通货膨胀的定义,则所谓“价格指数”的测定同样一点都谈不上“准确”。这方面的探讨有很多。我要提的一点是,刨除掉政府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行政手段控制影响进入价格指数商品篮子的商品价格从而影响价格指数的本身的高低以外,像房地产、股票这样一些资产类的价格,仿佛理所应当地被排除在价格指数以外。而实际上,这些资产的价格上涨,难道反映的不是流通中货币供给的增加?有人谓之曰“流动性过剩”,但价格指数仍未及比如说2%,这便仍不算作“通货膨胀”?当然,如果采用价格指数的定义,那当然不承认这是通货膨胀,这我无话可说。不过,想必必须得有另外什么词汇,来表达上述现象。
所以,按照上述斑竹所述之通货膨胀定义,那么想必无论是哪一种情形,都谈不上“准确”,而实际上,恰恰相反,它才是让人们可以凭自己的想法来推论“任何自己想得出的结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1 15:14:11
lwzxy 发表于 2009-7-11 14:32 其一,在设定所谓“临界值”情况下,不论这一“临界值”如何“科学”设定,其都是令人可疑的,而最终也不过是人们的主观设定而已。我的意思是,假如当前价格指数为8%,人们大可以将“临界值”设定为譬如10%,然后自信地告诉大家说“没有发生通货膨胀”。而事实上,货币主义基本就是如法炮制的。此种状况不知应当算作“模糊”还是“准确”?
至少,通过这个标准,我们可以做出“发生通货膨胀”与否的判断——这是可观测性的意义。

而不像某些概念,人们根本不知道在说什么——因为这些概念并没有告诉我们判定“发生通货膨胀”的方法。

人们可以争论选择哪些标准值,而不是连“通货膨胀究竟如何判断出现”都不清楚,就争论通货膨胀会如何如何。

你认为,究竟什么是“模糊”,什么是“准确”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1 15:16:55
lwzxy 发表于 2009-7-11 14:32 其二,如果不设定具体的“临界值”,价格指数便成了所谓“通货膨胀率”。而这一“通货膨胀率”的概念,仿佛才是应当好好被定义的。当然,无论如何被定义,本人并不认同该“概念”。先姑且认同上述对通货膨胀的定义,则所谓“价格指数”的测定同样一点都谈不上“准确”。这方面的探讨有很多。我要提的一点是,刨除掉政府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行政手段控制影响进入价格指数商品篮子的商品价格从而影响价格指数的本身的高低以外,像房地产、股票这样一些资产类的价格,仿佛理所应当地被排除在价格指数以外。而实际上,这些资产的价格上涨,难道反映的不是流通中货币供给的增加?有人谓之曰“流动性过剩”,但价格指数仍未及比如说2%,这便仍不算作“通货膨胀”?当然,如果采用价格指数的定义,那当然不承认这是通货膨胀,这我无话可说。不过,想必必须得有另外什么词汇,来表达上述现象。
还是那句话,至少我们可以“观测”。

而不是像有些概念,似乎很完美,但在现实中找不到对应物。

人们可以争论,究竟应该观测什么——但是,如果放弃了“可观测”的原则,或者公开强调不必要具备“可观测性”,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1 15:21:16
lwzxy 发表于 2009-7-11 14:32 所以,按照上述斑竹所述之通货膨胀定义,那么想必无论是哪一种情形,都谈不上“准确”,而实际上,恰恰相反,它才是让人们可以凭自己的想法来推论“任何自己想得出的结论”。
如果一个人提出一个别人根本无法观测的概念,才正可以利用这一点推出“任何自己想得出的结论”。

某个人的观测标准一旦提出,这个标准就是大家都可以看到的,大家就可以评价或讨论这个标准。

如果一个人根本不告诉我们究竟如何判定“通货膨胀”,大家连评价或讨论都不可进行。

如果一个人只是不停地抛出越发不可观测的概念来堆砌自己的说法,最后大家根据这些说法根本不知道当前究竟发没发生通货膨胀,你说这个人提出这些概念,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1 15:26:14
再简单而重复地说,究竟应该观测什么,与相应的概念应不应该有可观测性,是两个问题。

哪个是模糊的,哪个是确切的,你自己看着办吧。

一种方案下,即使有人反对,人们也明确了解究竟在反对什么(观测什么,选择什么观测值,都是向大家公开的,大家也可以去观测);一种方案下,人们连现实中发生了什么都判断不了(因为这种方案根本没有告诉别人如何判断)。

你愿意选择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1 15:40:46
所谓通胀,不是指“价格的上涨”,而是应指“货币的贬值”,即是货币供给的增加。

或许“贬值”这个词本身不甚恰当吧。我所指的是,“debasement of money”。

试问,只有通过价格,才可发现货币贬值?

至于如何判断“货币贬值”,这也是您点名要我回答的问题,那不妨勉为其难解释一二(希望能胜任,呵呵):首先,假设您已清楚所谓“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其“衡量方法”。其次,在一经济体的某一时点上,如果有新的货币的注入,例如说在您说的“保持物价稳定”的目标下的货币注入,其结果如何?显而易见,在这一时点上,社会中已有的商品和服务并无变化,而货币却增加了,那么相应的,货币的价值被稀释了,也就是说,货币贬值了。因而,简单来说,认定“通货膨胀”了,“货币”即“贬值”了,难道还需“凭什么”来做出“判断”?
谁能从lwzxy的以上说法中告诉我,如何判定经济中发生了通货膨胀?

(1)货币贬值,即货币供给增加?

“货币供给增加”,我可以当作是可观测的;“货币贬值”,如何观测(从而判定)?——注意,lwzxy认为这个概念与“价格”没有多少关系,也就是说,不需也不能用价格来说明这个概念。

即使放开上面的暂且不谈,货币供增加了,货币一定“贬值吗?货币贬值时,货币供给也一定增加吗?

(2)“货币贬值”、debasement、“货币价值被稀释”,在lwzxy看来,似乎是同一个意义。但谁知道怎么观测到这些现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1 15:54:12
sungmoo 发表于 2009-7-9 19:14 如果把通货膨胀限定于“增发货币”,那么当生产可以不断增加时,仅仅为了维持物价稳定,我们就需要不断的“通货膨胀”。脱离价格去定义“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完全是一个多余的概念。
lwzxy 发表于 2009-7-10 10:06 在一经济体的某一时点上,如果有新的货币的注入,例如说在您说的“保持物价稳定”的目标下的货币注入,其结果如何?显而易见,在这一时点上,社会中已有的商品和服务并无变化,而货币却增加了,那么相应的,货币的价值被稀释了,也就是说,货币贬值了。因而,简单来说,认定“通货膨胀”了,“货币”即“贬值”了,难道还需“凭什么”来做出“判断”?
再为lwzxy指出一点。

请看清楚,前面有个条件:当生产可以不断增加时。

即使抛开这些不谈,lwzxy怎么敢肯定,当货币供给增加时,社会中已有的商品和服务必然不会增加(至少在短期内——当经济尚未实现充分就业时)?

lwzxy一边强调货币的非中性,一边似乎又在强调着中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1 19:01:16
呵呵,恕我直言,斑竹仿佛还没有厘清问题的重点。现在的问题,不在于我之论点是否具有可观测性,问题在于斑竹一直在不断强调所述之方法的“可观测性”,“能观测”,而我要说的是,我们需要的不是“可观测性”,我们需要的是了解通货膨胀倒底到何种程度。因而我要请斑竹回答的是:此种所谓的“可观测性”(姑且承认其能被准确观测)有何意义?
如果采用主观认定的某一“临界值”,或干脆直接用价格指数当作“通货膨胀率”,那么你便可以任意设定或得出你所期望的“通货膨胀”水平。这样的“可观测”又当如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1 20:03:56
sungmoo 发表于 2009-7-11 15:40
所谓通胀,不是指“价格的上涨”,而是应指“货币的贬值”,即是货币供给的增加。

或许“贬值”这个词本身不甚恰当吧。我所指的是,“debasement of money”。

试问,只有通过价格,才可发现货币贬值?

至于如何判断“货币贬值”,这也是您点名要我回答的问题,那不妨勉为其难解释一二(希望能胜任,呵呵):首先,假设您已清楚所谓“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其“衡量方法”。其次,在一经济体的某一时点上,如果有新的货币的注入,例如说在您说的“保持物价稳定”的目标下的货币注入,其结果如何?显而易见,在这一时点上,社会中已有的商品和服务并无变化,而货币却增加了,那么相应的,货币的价值被稀释了,也就是说,货币贬值了。因而,简单来说,认定“通货膨胀”了,“货币”即“贬值”了,难道还需“凭什么”来做出“判断”?
谁能从lwzxy的以上说法中告诉我,如何判定经济中发生了通货膨胀?

(1)货币贬值,即货币供给增加?

“货币供给增加”,我可以当作是可观测的;“货币贬值”,如何观测(从而判定)?——注意,lwzxy认为这个概念与“价格”没有多少关系,也就是说,不需也不能用价格来说明这个概念。

即使放开上面的暂且不谈,货币供增加了,货币一定“贬值吗?货币贬值时,货币供给也一定增加吗?

(2)“货币贬值”、debasement、“货币价值被稀释”,在lwzxy看来,似乎是同一个意义。但谁知道怎么观测到这些现象?
其一,看来我有必要重新申述对“通货膨胀”的看法,当然有些简略,所谓“通货膨胀”即货币供给的增加。它本义与价格无关,虽然它常常伴随物价的上涨。
其二,而且正如斑竹所言(斑竹过谦了,绝对有足够的学识,呵呵),衡量“通货膨胀”的方法,就如定义所言,看货币供给的增加就可以了(此定义还需有进一步解释的必要?),我想这可以足够“清晰”、“明确”地判定一个经济体是否发生通货膨胀了吧?至于货币供给增加的可能的具体形式以及衡量指标,只能说,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之M1、M2等,应算一例吧。
其三,既然“贬值”的概念如此不得人心,那么姑且不谈。但我仍然有强烈的愿望,让大家了解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以我国为例,90年来的20年间,以M2来说,1990年末大约为1.5万亿元,而今年5月,这一数字是接近55万亿元。不用多说,现在的一元钱与20年前的一元钱有多大的差别。不知是否可以用“贬值”一词汇来加以表达。
其四,斑竹的观点很清楚,即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的新闻媒体常常教导我们的,“通货膨胀”即“物价上涨”,“通货紧缩”即“物价下跌”。然而,斑竹也很清楚,所谓“价格”,不过是一个交换的“比率”,而这一比率之高低,其影响因素非常非常之多,而不仅仅是货币供给的增加。因而,我们一点都不奇怪,去年至今各国疯狂的印钞,然而物价却在疯狂下跌,而有人便据以自信满满地判断“没有通货膨胀”,甚至声言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对抗通缩”!呵呵,由此,便可知,对“通货膨胀”之准确定义的重要性不止是一点点了。然而,现实结果将会如何呢?大家对此又会做何预期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2 06:48:05
lwzxy 发表于 2009-7-11 19:01 呵呵,恕我直言,斑竹仿佛还没有厘清问题的重点。现在的问题,不在于我之论点是否具有可观测性,问题在于斑竹一直在不断强调所述之方法的“可观测性”,“能观测”,而我要说的是,我们需要的不是“可观测性”,我们需要的是了解通货膨胀倒底到何种程度。因而我要请斑竹回答的是:此种所谓的“可观测性”(姑且承认其能被准确观测)有何意义?如果采用主观认定的某一“临界值”,或干脆直接用价格指数当作“通货膨胀率”,那么你便可以任意设定或得出你所期望的“通货膨胀”水平。这样的“可观测”又当如何?
我不明白的是,如果你连“通货膨胀”究竟发生没有都无法判断(给出一个确切的判断),你如何去了解“通货膨胀”的“程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2 06:56:31
lwzxy 发表于 2009-7-11 20:03 其四,斑竹的观点很清楚,即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的新闻媒体常常教导我们的,“通货膨胀”即“物价上涨”,“通货紧缩”即“物价下跌”。然而,斑竹也很清楚,所谓“价格”,不过是一个交换的“比率”,而这一比率之高低,其影响因素非常非常之多,而不仅仅是货币供给的增加。因而,我们一点都不奇怪,去年至今各国疯狂的印钞,然而物价却在疯狂下跌,而有人便据以自信满满地判断“没有通货膨胀”,甚至声言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对抗通缩”!呵呵,由此,便可知,对“通货膨胀”之准确定义的重要性不止是一点点了。然而,现实结果将会如何呢?大家对此又会做何预期呢?
你上面举的例子恰恰说明:只通过增加货币供给去理解“通货膨胀”是片面的。

(1)“通货膨胀”如果不理解为通货相对于某一(些)东西“膨胀”,就没有必要提出这个概念了,直接用“货币供给增加”就足够了(理论没必要引入这样一个个新名词)。

(2)如果“通货膨胀”理解为通货相对于某一(些)东西“膨胀”,还需要指出观测出这种(相对)膨胀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确切地判断出这一(相对)膨胀有没有发生。

(3)通货能不能相对于某一(些)东西“膨胀”,当然受多种因素影响(不仅受通货的量的影响),这样,“通货膨胀”也不能只从“通货量增加”去理解。

(在其他帖子中我也强调过,人们日常所说的“外汇储备缩水”、“美元贬值”这类说法是模糊的,一定要指出相对于什么才有确切的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2 06:58:12
lwzxy 发表于 2009-7-11 20:03 其三,既然“贬值”的概念如此不得人心,那么姑且不谈。但我仍然有强烈的愿望,让大家了解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以我国为例,90年来的20年间,以M2来说,1990年末大约为1.5万亿元,而今年5月,这一数字是接近55万亿元。不用多说,现在的一元钱与20年前的一元钱有多大的差别。不知是否可以用“贬值”一词汇来加以表达。
我不明白的是,你说的这些,与通常所说的“价格(上涨)”究竟有没有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2 07:01:06
lwzxy 发表于 2009-7-11 20:03 其二,而且正如斑竹所言(斑竹过谦了,绝对有足够的学识,呵呵),衡量“通货膨胀”的方法,就如定义所言,看货币供给的增加就可以了(此定义还需有进一步解释的必要?),我想这可以足够“清晰”、“明确”地判定一个经济体是否发生通货膨胀了吧?至于货币供给增加的可能的具体形式以及衡量指标,只能说,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之M1、M2等,应算一例吧
你只需回答前面的问题就可以了:货币供给增加,货币一定“贬值”?

生产的不断发展,难道对货币的需求不可以增加?

(在现代信用货币体制下,所谓对货币的需求,无非是扩张某一特殊的信用关系的需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2 07:03:49
lwzxy 发表于 2009-7-11 20:03 其一,看来我有必要重新申述对“通货膨胀”的看法,当然有些简略,所谓“通货膨胀”即货币供给的增加。它本义与价格无关,虽然它常常伴随物价的上涨
再重申一遍:如果不强调通货具体相对于什么“膨胀”,“通货膨胀”这个概念完全多余,直接用“货币供给增加”就足够了。

(理论的发展不需要也不应该这样引入一个个概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2 07:19:17
辩论的关键是分析的框架,有些人辩论,没有框架,随意而为。当然我有时候,也是这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2 12:37:21
我认为,每年的通货膨胀率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样物价的上涨也比较稳定,当然同时人们的收入也按照一个比较稳定的比例上涨,这样实际购买力是不会发生太大都变化的,但是由于GDP变大,所以经济总体上是向前发展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