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鞋企并非不想改变。比如达芙妮正在总部推行买手制,而百丽则早在2014年就引入了这个机制。
这些公司要求买手前往全球各地的潮流之都,观察街头流行趋势,以及当地消费者的行为特征。买手们回国后,会再根据中国人的消费状况向开发部门提出建议,帮助后者适当地从“销售主导型”设计思路中跳脱出来一些。此外,这些买手也会参与到订货会中,在各地订货人之前先筛选一次款式,来寻找那些适合中国消费者、也符合潮流趋势的鞋款。
不过,电商的变化速度,好像总是比传统行业更快。用刘巍的话来说,“互联网基本是一年一个玩法,现在甚至半年一个玩法。”
头几年,淘宝上的女鞋店流行“数据流”,看到某个鞋的款式不错,就把它的售价控制在100元左右甚至更低,靠性价比来做爆款。刘巍告诉《第一财经周刊》,生意最好的时候,玩数据流的店铺,每天的发货量在三五千双,单日销售额就是几十万元,还能依靠单品为整个店铺引流。但是这两年,数据流也有点“做不动”了,一些淘宝店就开始比拼供应链和品质,并且做起了自己的品牌。现在刘巍觉得,自己的鞋“品质不会比那些老牌差”。
至少,顾春丽目前还没有重新回归那些传统品牌鞋子的打算。换季在即,她在网上找到了一个“做定制”的女鞋店。从商品介绍中看,这家店有“手工制作”“进口材料”“限量”和“明星同款”,与之对应的是四五百元的价位,这没比顾春丽的预算高多少。“这家店是微信通知上新才有货,很多鞋当天就卖完,所以基本你在店里都看不到什么款。”
顾春丽说,她需要挑一双冬天能穿、走路也不会太累的鞋。
(应受访对象要求,文中王长胜、杜宇辰、陈南翔、顾春丽、杜戈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