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696 5
2016-10-31

是什么导致导师与学生们抱怨、再抱怨?




招研究生是来干活的吗?

是。

只是来干活的吗?

不是。


   那么还有什么呢?研究生,是一个受教育者,被培训者,将来要成为一个独立的(科研)工作者。
   这个过程,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需要研究生自己的主动努力,需要导师的耐心而专业的指导。需要同学的帮助,需要导师的鼓励。需要师生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招收研究生,不是单纯为自己干活的。首先是接受教育和训练的,然后通过具体的科研活动达到教育和训练的目标。这就是为什么研究生不是打工仔,导师不是老板。很简单的道理,但现实中很多不是这样的。所以才有了导师们的抱怨,学生们的抱怨。

   招生理念、学习理念很重要,明白了就不会去抱怨一些事情,也会清楚自己的角色,主动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谁都知道研究生教育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一个国家不可忽视的问题。但似乎很多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是在故意做一些不可思议、莫名其妙的事情,说他们不懂,那是侮辱他们的智商。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对,为什么还要大力推行?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不管不问,说了白说,他们依然一意孤行。国家的教育每况愈下,文化人的素养每况愈下。这说明了什么呢?

   研究生大跃进肯定是错误的导向。硕士点、博士点大跃进,博导、硕导大跃进,同样是错误的导向。哪些高校、哪些专业、哪些教师有能力培养研究生,本来是不需要很费神的事情。学术水平、学术影响,学术声誉,很难确定吗?为什么不是困难的事情,我们就做得一塌糊涂呢?很简单的道理,为了小部分的利益,少数人的利益,让大家的利益集体受损。这就是权力的力量,这就是行政化的恶果。

   所以,才会有研究生是否可以调剂的争论,才有是否有钱才可以招收研究生的争论。有头脑的人都明白,每年都需要依靠调剂才能完成招生任务的大学和单位,真的有继续招生的必要吗?这本身就决定了这些单位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想想看,没有考生报考的单位,导师们的心里会是一种什么滋味?研究生培养不去追求卓越,而是退而求其次,这一定不是研究生培养。考生们不是傻瓜,那么谁是傻瓜呢?

   如果连“招研究生的目的是不是来干活的”这样的问题都需要讨论的话,甚至还真不明白的话,可见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到了一种什么程度了。我们那么多的论文是如何炮制出来的,这背后隐藏着多少危机?

640.jpg


   反观现实,确实让人很悲观。在国内一流研究单位的研究生,同样有很大的比例就是把自己当成了打工仔,看起来很忙碌,但认定只要完成获得学位所要求的论文数量,其他一概没有兴趣,眼界窄,交流少,心胸窄,目标短。毕业了,获得学位了,除了发表了篇论文,再没有其他可记忆和留念的。这样的研究生生生涯一定是有很多缺憾。

   昨晚看了会凤凰卫视在北大举行的“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对于获奖者美国阿克伦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华裔科学家程正迪教授的获奖感言和对提问者的回答,深有感触。

   他说,面对时代众多的诱惑,面对当前社会的浮躁,一流的大学必须是一片净土,这样才能让学生和老师静下心来做学问。他说做科研需要动力,没有动力的人是做不好科研的。他说作为一名大学教授,首先是做一位好老师,然后才是做一位好的科研工作者。老师要倾其所有,尽心尽力培养学生,要全心全意,而不是半心半意或三心二意。非常欣赏他的“大学教授的工作是一本良心帐”的信念。

   他还说,大学是延续民族灵魂的地方。当大学向社会和人民交代的时候,主要是培养了多少好学生,而不是发表了多少篇文章。这位培养了76位博士、60位博士后的程教授,真心让人钦佩。我们的时代需要这样的教授,需要这样的胸怀,需要这样的视野。

   我们的大学、研究院还有净土吗?我们的环境,还能让教师、学生静心做学问吗?
我们的大学还是重科研轻教学吗?

   我们的大学、研究院在向社会和人民交代的时候,除了告诉发表了多少论文多少点数外,还能说出培养了多少好学生吗?  

     
本方转自:王德华博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10-31 18:09:36
研究水平不高的人,不太可能成为一名好的大学老师,成为一名好的小学、初中、高中老师还有可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1-1 08:06:57
一个硕士研究生每天最常听到的话,就是导师告诉你不发论文、发的论文数量不够就让你延期毕业,半年不够延一年;学校各类奖项评比,论文数量占80%以上的比重。身边几乎充斥着这种唯论文的氛围。很多副教授自己年纪大了,科研学术能力没有,就把科研压力转移到硕士生身上,俨然就是学术包工头,更有甚者连基金申请都要学生代笔,几个硕士生竟然还能成功申请基金,拿几十万的社科项目,真不知是可喜还是可悲。现在高校最大的问题不是学生质量下滑,而是教师层次参差不齐,尸位素餐者比比皆是。写论文、发论文本是学者发表见解、交流经验的途径,希望不要变成某些人套取利益的土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1-1 10:53:27
{:2_2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1-1 11:34:23
wo467635821 发表于 2016-11-1 08:06
一个硕士研究生每天最常听到的话,就是导师告诉你不发论文、发的论文数量不够就让你延期毕业,半年不够延一 ...
对,老师学术道德哪里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1-6 11:41:04
wo467635821 发表于 2016-11-1 08:06
一个硕士研究生每天最常听到的话,就是导师告诉你不发论文、发的论文数量不够就让你延期毕业,半年不够延一 ...
早就成了牟利的肥沃土壤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