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早幼教行业渗透程度较低,主要辅助于线下活动场景。线下活动场景分为全日制(主要为幼儿园)和非全日制两大类。 幼儿园行业存在数量供给不足、质量参差不齐、产业格局高度分散的痛点,提升供给能力要通过标准化来实现。而标准化用传统方式效率低、效果差,需要引入新的技术和模式。目前互联网在内容和管理的标准化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全产业链的幼教集团在标准化方面更有优势。 非全日制早幼教服务市场具有品类众多、市场高度分散、用户粘性低的特点,天然不是能够标准化和规模化的行业。互联网在这一领域的价值主要在‚连接‛功能中的流量聚集方面。这一领域中产品和服务提供方将长期处于高度分散状态,能够形成规模的是把这些产品和服务与用户进行深度匹配的平台。通过对用户需求的深层次把握,提高用户粘性,培养粉丝级用户。而平台建立的核心壁垒是把握三大入口:家长入口、场景入口和产品入口。
早幼教一般包括早教(0-3岁)和幼教(3-6岁)两大阶段。由于从互联网应用的角度看有很多交叉,这里我们将早幼教作为一个整体行业来讨论。 按照服务形态来划分,早幼教市场可按照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分成两大板块。其中全日制包括托管(3岁以前)、幼儿园(3-6岁)和学前班(学前一年)三类;非全日制主要包括亲子教育/活动和幼儿课程两大类。其中亲子教育/活动又包括家庭场景(家庭教育)、户外场景(亲子游)和室内场景(早教中心)三大场景。从刚需程度来讲,幼儿园是最具刚需的服务,其它服务形态则随着家庭收入水平提升,需求越来越大,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图表1: 早幼教服务/产品体系及互联网渗透领域

早幼教行业是互联网渗透程度较低的一个领域,这主要是因为幼儿的教育活动一般只能在线下的真实场景中进行,因此早幼教领域的互联网产品几乎都是辅助于某种线下活动场景的。从商业模式上可分为2B和2C(主要是to家长)两大类,其中2B产品主要有园所服务、园所信息化和内容(教材)三种类型,2C产品可分为内容、社区和平台三种类型。
早幼教阶段2C端的互联网产品分类内容、社区和平台三大类。
内容类: 内容类产品在所有早幼教产品中是种类最多的,以儿童内容为主,也有少数产品做家长内容。内容类产品的变现方式较多,除了传统的流量变现方式(广告和电商)之外,还包括课程(线上和线下)销售、周边产品销售,以及版权销售和IP授权等方式。
社区类: 社区类产品以家长社区为主,主要靠孕产、育儿、教育等优质内容来吸引家长,用内容来实现精准流量的聚集和分类。目前的变现方式主要还是传统的流量变现方式,即广告和电商。也有少量通过向线下导流和周边产品来变现。
平台类: 平台类产品主要模式是作为信息中介,聚集用户流量,向第三方线下服务商导流,主要变现方式是和商家分成。也有一些平台同时提供自营项目直接销售。平台模式比较适合于亲子活动和幼儿兴趣课程这类高度分散、较为个性化的长尾服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