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822 4
2016-11-13

作者:拾遗

来源:拾遗(ID:shiyi201633),已获授权


“我恐惧过、绝望过、崩溃过,但从没放弃过。”


“我每天都用海水洗头,用雨水洗澡,以泪洗脸,我在海上哭的时候比在现实生活多得多。”


“如果你未驶入大海,只去了这个星球30%的地方;但当你进入大海,就能够探索这个世界100%的地方。”


——中国航海第一人郭川


以下为正文:


1


出生于1965年的郭川,

34岁前一直是个“好孩子”。

乖乖地从小学读到高中,

乖乖地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硕士毕业后,进入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

乖乖地做了一名国企工程师。

然后乖乖地工作,乖乖地成长。

31岁时,便已成为公司副总裁。



1996年,他又重回学校。

攻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MBA,

1998年,拿到了MBA学位。

彼时,MBA还是一个“稀有物种”。

同班同学纷纷升职加薪,出任CEO。

郭川的前程,也似锦缎般美好。

“或许在我接下来的简历上,

会写上某某公司总经理,

首席执行官之类的头衔。”



但令所有人瞠目结舌的是,

郭川竟在这时候递交了辞呈。

领导多次挽留,向他展示职场前景。

但终究没能留住郭川的心。

郭川放弃了司局级待遇,

放弃了一套北京分配住房,

义无反顾地辞职而去,

我想重新开始,不想活得像一条死鱼。



郭川生命之河突然拐弯,

源于1998年的一次偶然。

那天,他在香港登上一位朋友的帆船。

在浩瀚大海上恣意翱翔的感觉,

一下击中了郭川的心脏,

藏在骨子里33年的躁动因子,

终于被这次航海之行彻底激活。

“那个生命中注定属于我的东西就这样登场了。”



2


郭川在《我为什么选择帆船》中写道:

“在过去20年,我们在物质上的进步可谓神速,

然而精神上的追求却陷入了迷茫和困惑。”

这句话,是整个中国的写照。

郭川的生活在很多人看来虽然高端而安逸,

但他却厌倦了这种“像死鱼一样的生活状态”。

“这种单调的生活让我厌倦,

我开始拼命拓展生命的外延。”

他因此学过滑翔、学过潜水、学过滑雪,

但这些都没能引爆他骨子里的躁动基因,

直到1999年,他碰上了帆船。


“中国人很传统很保守,

习惯沿着父母铺就或社会认可的轨迹前行,

在与内心深处那个真实的自我纠结多年后,

感谢帆船,让我放荡不羁的内心找到了皈依之所。”

郭川之所以选择帆船,是因为:

“就起源而言,其他所有体育项目都是被世界发现的,

唯独的例外是帆船,它是被用来发现世界的。

如果你未驶入大海,只去了这个星球30%的地方;

但当你进入大海,就能探索这个世界100%的地方。”

郭川胸里豪情万丈。



1998年6月12日深夜,

法国传奇水手埃里克·塔巴雷,

驾驶一艘三体船驶向苏格兰,

狂风骤来,船体剧烈晃动,

一块桅杆掉下,将他打落水中。

塔巴雷死后不久,

郭川来到法国拉特里尼泰,

在塔巴雷生活过的地方租了一套房子,

开始学习帆船航海技术。

35岁的他,立志成为“东方的塔巴雷”。



美国物理学家费曼,

对一个喜欢物理但又怕学不好的孩子说:

“如果你喜欢一个事,又有这样的才干,

那就把整个人都投入进去,

就像一把刀直扎下去直到刀柄一样,

不要问为什么,也不管会碰到什么。”

郭川就是这样“一插至柄”的人,

在拉特里尼泰训练,

别人忍受不了的高强度,

他连吭都不吭一声。

别人忍受不了的饮食,

天天吃5颗蘑菇、半颗生菜、2根香肠,

但他却能“甘之如饴”。



3


2008年,郭川参加沃尔沃环球帆船赛。

这个航海界影响力最大的赛事,

有史以来终于有了第一张东方面孔。

但郭川也第一次领教到了航海的残酷。

登船一周后,他患上了幽闭恐惧症。

“全身肌肉都是僵硬的,根本不会笑。

睡不着觉,每天都是完全清醒的状态。

不爱说话,不想和任何人交流,

自己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

他开始怀疑“生命的意义”,甚至想到了自杀。



队友建议他退出比赛接受治疗。

但两个原因促使他拒绝了这个建议。

“一,我是唯一的中国代表。

来到这里,我不能让祖国蒙羞。”

“二,如果我当时退出比赛,

可能会从此厌恶这项运动,

这辈子都无法从阴影中走出来。”

郭川执意不下船,坚持使用药物治疗。

在历时10个月、39000海里的航行中,

他终于挺了过来,

这不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一场心灵的修行。



内心强大起来的他,

在随后4年开始了一系列挑战。

成为第一位参加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的中国人;

成为第一位单人帆船跨越英吉利海峡的中国人;

成为第一位参加6.5米极限帆船赛事的中国人;

成为参加环法帆船赛并首次夺冠的中国人;

成为第一位参加跨大西洋mini transat极限帆船赛事的中国人;

…………



4


全世界登顶珠峰的人,

已经超过5000人次。

但古往今来,环海英雄只有100多人。

而完成40英尺帆船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的,

全世界一个也没有。

2012年11月18日,

郭川独自驾驶“青岛号”帆船,

冲过中国青岛奥帆中心起点线,

他要去做这个级别的“世界第一人”。



“青岛号”船体狭小,

饮食起居只有4平米活动空间。

他携带了150袋真空脱水食品,

这是海上生活唯一的食物来源。

他还带了几袋咸菜和几瓶酒,

留着过元旦、春节和生日时喝。

另外还带了一箱纯净水,

这是他遇险时的救命水,

平时,饮用水全部来自海水净化装置。



彪悍的海盗和突然而至的大白鲨,

都不是郭川本次航行的最大障碍,

“最大的挑战是内心的寂寞。”

一个人,一条船,

与一望无际的大海为伴,

需要极其强大的内心。

郭川在海上寂寞得厉害,

就要大哭一场,哭完了再重新开始。

夜晚,他看见海水深处的七色彩虹,

就会高兴得哼哼唧唧。

白天,他看见茫茫大海上盘旋的飞鸟,

也会开心得手舞足蹈。

“我每天都用海水洗头,用雨水洗澡,以泪洗脸,

我在海上哭的时候比在现实生活多得多。”

但郭川将帕斯卡尔的名言引为座右铭:

“我只赞许那些一面哭泣一面追求的人。”


帆船航海,最让人头疼的是无风。

郭川行至太平洋所罗门群岛时,

碰上无风天气,船被困在原地整整8小时。

一个人孤悬于大海之上动弹不得,

那种孤寂真是寒彻骨髓。

海上瞬息万变,睡觉得看天气,

一旦情况不好,连续几天都无法休息。

郭川便在船上装了一个定时器,

将每次睡觉时间定为20分钟,

“睡眠只能分成这样的一小段一小段。”



无风招人烦,但飓风招人恨。

2012年12月27日,青岛号遭遇狂风侵袭,

大前帆破损,坠落水中,

郭川在漆黑的暗夜里,

花了很长时间才将帆从水中捞起。

随后,他又爬上六层楼高的桅杆,

晃晃荡荡地剪掉大前帆残余部分。

2013年1月7日,青岛号再遭狂风侵袭,

帆船大幅度侧翻,把他急速甩进大海。

幸亏他手疾眼快,抓住了一条缆绳。

郭川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一句话:

“单人航行,水手最怕落水。

一旦人船分离,船会迅速弃人而去,

水手只能孤独地在大海上等死。”



航程中最危险的地方,

当属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

合恩角气温很低、风力很大,

浪头经常掀起10多米高。

已有500多艘船、两万多人葬身于此,

它因此而被称为“海上坟场”。

郭川一会被巨浪推向波峰,

一会又被巨浪卷入波谷,

在经过几天几夜无眠搏斗后,

郭川终于闯过了这道鬼门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11-13 22:57:06


2013年1月18日,

成功闯过合恩角后,

郭川写下这样一句话:

“走得到的地方是远方,

回得去的地方是家乡。”

随后,身在青岛的妻子肖莉,

接到了郭川打来的卫星电话,

“合恩角,过了!”

肖莉无声哽咽,眼泪夺眶而出。


2013年4月5日7时59分,

郭川在海上航行137天20小时2分后,

终于抵达终点青岛。

他创造了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纪录。

被欧美人统治了六百年的帆船航海,

第一次有了中国航海家缔造的世界奇迹。

越过终点线后,这个48岁的男人,

再也按捺不住内心激动,

一跃跳入冰冷的海水中,

使尽全身力气游到岸上,

“噗”地一声跪在妻子和儿子面前。

慢慢地,他抬起头,

热泪混杂着苦咸的海水,

“我,活着回来了!”


5

2015年9月3日13时41分,

船长郭川率领5名国际船员,

驾驶“中国青岛”号三体帆船,

从俄罗斯摩尔曼斯克起航了,

郭川要去挑战北冰洋东北航道。

全球气候变暖,在夏季时,

这条航线会有短暂的无冰航道出现。

但这条航线只是“传说中的理论航线”,

因为从来没有人去亲身探索过。

但郭川招募了5名国际队员,决定去挑战这个“传说”。

“中国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

北冰洋航线应成为这个战略的一部分。”


驶入东西伯利亚海之后,

“中国青岛”号立马陷入僵局。

航道上突然出现了大量浮冰,

海风中的湿气附着在帆船外部,

立刻形成一层冰罩,

风向标和传感器随即停止工作,

再也不能传递数据。

海水温度已降至零下五度,

“我脑中快速闪过那些极地探险船被冻在冰面上的灾难画面。”

郭川立马大喊:“垂直转弯。”

逃离途中,极地狂风呼啸而来。

主帆滑轨不堪大风蹂躏出现故障。

郭川团队用了三小时才将滑轨修好。

“这三个小时,如同过了三年。”

在高纬度地区航行,

大雾弥漫,一片混沌。

郭川紧盯着热成像仪,生怕出现冰山。

突然,屏幕上竟真的出现了冰山形状,

估计距离也就20米,帆船正对着它航行。

郭川立即大骂:“全力转向。”

“就差一点点,我们就撞上了冰山。

当时的感觉只能用‘惊悚’来形容。”

惊悚之后,郭川立即召开团队会议。


讨论中,队员分成两派。

一派主张还是沿高纬度航行。

一派主张转向低纬度航行。

“高纬度漂浮的冰山较多,

帆船一旦与之相撞,

在这样一个极寒之地,

等待我们的就是死亡。”

郭川果断决定:垂直转弯驶向低纬度。

不久,郭川收到紧急电子邮件:

“高纬度冰区危险!赶快转向!”

但此时,帆船已处于北冰洋低纬度。

幸亏决定及时,避免了一场大灾难。


2015年9月15日16时48分,

“中国青岛”号冲过白令海峡终点线,

1艇孤帆,零下40度,291小时,3240海里,

郭川团队创造了人类历史上驾驶无动力帆船,

在不间断、无补给的情况下,

完成北冰洋东北航线的世界航海纪录。

“一件连我们这样疯狂的法国人都不敢想的事,

竟然被一个中国人干成了。”

世界帆船运动气象权威杜马尔惊叹。

2016年1月,帆船界权威杂志《帆船与航行》,

向郭川颁发了2015年度成就奖。

颁奖词这样写道:“郭川团队用超乎想象的能量创造了历史,谱写了人类航海史上的新篇章……”


中国是海洋大国,

但自明朝郑和以降的约600年间,

海洋留给中国的,多是惨痛的凌辱记忆。

如今,中华民族正走向伟大复兴,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每个人心中涌动的梦想和豪情。

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

郭川,成为汇集中国梦的一朵闪亮浪花。

有了郭川,至少让我们,

在麦哲伦、哥伦布这些伟大的西方航海家面前,

可以稍稍抬起头来了。

郭川创造的这两项世界纪录,

虽然没有金牌、不升国旗、不奏国歌,

但一位法国航海家评价说:

“在我心中,郭川比奥运帆船冠军更伟大。

古往今来,环海英雄仅200人,比珠峰勇士少10倍。”


6

2015年,意大利玛莎拉蒂号帆船,

用21天完成了横穿太平洋。

2016年3月,郭川公布了横穿太平洋计划。

“我要去从冲击这个纪录!”

过去国际帆联认可的横穿太平洋航线,

都是从美国洛杉矶到日本大阪,

但经过郭川的努力,

国际帆联把横穿太平洋终点定在了中国上海。

“设置航线不仅仅要考虑地理方面的因素,

还会考虑一个国家作为经济体在全球的地位,

对此,我感到非常自豪。”


2016年10月19日,

51岁的郭川驾驶三体大型帆船,

从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出发了。

按照他制定的航程计划,

11月5日或6日将抵达中国上海,

并大大超越玛莎拉蒂号创造的世界纪录。

玛莎拉蒂号上共有11名船员,

而郭川此行是孤身一人。

郭川说:“我很感激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

梦想与激情交织,

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成现实。”

但这一次,郭川没有归来。

巴顿将军说:“一个军人最好的归宿,

就是在最后一场战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

如果,有一天郭川终将逝去,

星辰大海,是他最好的归宿。

悲且悲之,壮亦壮哉。


7

10月25日下午3点左右,

郭川消失于茫茫太平洋后,

很多人发出这样的疑问:

“这年头还需要哥伦布?”

“浪费资源,却没为社会做出实质贡献。”

“毫无意义,好比把飞机再发明一遍。”

“我们为什么需要郭川?”

是啊,郭川航海究竟有什么意义?

1600多年前,

一位中国和尚从长安出发

历经千难万险到达天竺,

第一次成功从“西天”取经。

这位和尚就是比玄奘早200年的法显。

“法流中夏,自法显始也。”

法显探险,开启了中西方交流新纪元。

1912年1月18日,

斯科特率领五人团队抵达南极探险,

但在返回途中死于恶劣天气。

临死前,他给妻子写信说:

“关于这次远征的一切,我能告诉你什么呢。

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不知要好多少!”

1924年,《纽约时报》记者,

问登山家马洛里:为什么要攀登珠峰?

马洛里回答:“因为它在那里。”

说完这句话不久,马洛里在冲顶珠峰时遇难。

他留下一句话:“生命最重要的不是享受,而是创造和体验。”


和他们相比,

我们的人生实在是乏善可陈。

我们太热爱这个安稳现世了,

愿意为此延长老年而放弃青壮年,

愿意为生命的长度放弃宽度和厚度。

我们觉得唯一“有意义”的,

就是尽力争取长命百岁然后无疾而终。

但“郭川们”不这样认为,郭川说:

“人生不应是一条由窄变宽、由急变缓的河流,

更应该像一条在崇山峻岭间奔腾的小溪,

时而近乎枯竭,时而一泻千里,

你不会知道在下一个弯口会出现怎样的景致和故事,

人生本该这样立体而多彩。”

正因如此,他们成了我们眼中“不可理解的人”。


但如果没有这些“不可理解的人”,

谁会相信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

谁会相信美洲和欧洲之间能够铺设电缆?

谁会相信有个地方真的到处是黄金?

谁会相信大海另一边有新大陆和新世界?

谁会相信人真的能飞上天?

我们中国人恐怕自己都忘记了,

一个叫做万虎的人,

为了能像鸟一样飞翔,

把自己绑在鞭炮上炸成了碎片

可就是这个人被西方人尊敬着,

而我们浩如烟海的历史书中

只充斥着循环的宫廷阴谋,

和一场场大同小异的动乱,

却没有记录下这个人的名字。


如果一定要追问郭川航海有什么意义?

这意义或许就是:

一种对于自身生命的拓展精神;

一种不断谋求超越的进取精神;

一种敢为人先、引领潮流的创造精神。

如果人类没有这样一些精神,

一定还在穴居野处、茹毛饮血;

如果我们觉得“郭川们”没有意义,

人类就会止步于当下,再无任何进步。

黑夜很可怕,但是毕竟有星星闪烁。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中,

如果没有这些划过天际的灿烂流星,

我们的天空该是多么地阴暗和萧索。


当列宁踏上那飞奔的火车,

当万虎点燃鞭炮上的引线,

当郭川驾着帆船向太平洋进发,

他们都不知道命运下一幕是什么,

是死亡还是荣耀?

但又何必去想那么多,

我就要在这一秒选择自己的命运!

正如郭川在《执着的人是幸福的》中写过:

“我认为我是一个幸福的人,

因为执着,我成就了我的梦想。

好奇与冒险本来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品性,

是人类进步的优良基因,

我不过遵从了这种本性的召唤,回归真实的自我。”


今天,

我们不需要航海家去发现新大陆,

不需要登山家去山里寻找千年老参,

不需要猎人狩猎获得肉类……

但我们需要郭川这样的人,

照亮我们的来路与去路。

正如郭川所说:“我的事迹或许无法拷贝,但我的精神可以拷贝。”

在这样一个只求生命长度的时代,

我们需要郭川精神,理解和分享他的伟大,

是我们让自己变得不再平庸的方式之一。

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

留下了一句著名金句:

“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

莫过于在他年富力强时,

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负此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1-14 09:22:45
震撼,航海之旅,也是心灵的修行,挑战自己,变不可能为可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1-15 05:58:16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1-15 19:23: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