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
1042 2
2016-11-14
FT社评:英国人的幸福感
英国ZF首次对国民幸福感进行的调查显示,尽管经济和社会环境都不那么理想,但英国人感觉相当幸福。这或许因为幸福是相对的,总有比你处境更差的人。
失业率节节攀升,经济不断萎缩,还要为没完没了的欧元危机劳神,这自然会让我们推断,英国人应该过得很惨。然而,英国ZF首次对国民幸福感进行的调查显示,英国人其实相当幸福。
去年危机深重之际,8万名受访者中,有约四分之三的人在生活总体满意度这一项上打了7分以上(满分10分)。值得注意的是,调查进行之际,正是英国人的自信心因为许多城市里的罢工、学生骚乱和年轻人闹事而受到动摇之时。如果说调查结果证明了什么,那只能是:幸福是相对的。情况或许不如意,但总有比你处境更差的人。
或许这是因为,英国人真心喜欢发牢骚,尽管他们有喜怒不形于色的名声。如果真有什么时候需要大大抱怨一下的话,那一定是现在——ZF正在削减公共支出、失业率高达8.4%。看看受影响最厉害的北爱尔兰,那里的民众在生活满意度、成就感和幸福感三项的打分均超过了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当然,这可能缘于该地区就业情况略好,人口结构相对较年轻。
衡量一个民族的幸福感是有用的。当ZF拿不出什么招儿来创造就业和提供新的公共服务、所有人都必须勒紧裤腰带时,感觉好就成为一件有分量的事情。如罗伯特•肯尼迪(Bobby Kennedy)在1968年说过的,冰冷的国民生产总值数字“既不考虑我们下一代的健康和教育质量,也不计算他们玩耍时的快乐。总之,它什么都计算,就是不算那些使生活有意义的东西。”
还有证据显示,幸福感能够很好地说明未来的医保需求。民调机构盖洛普(Gallup)的一项调查显示,国民生活幸福的国家,医疗需求少于国民生活不幸福的国家。
不过,有关如何衡量幸福感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其作为政策工具的价值还有待证明。英国ZF的主观幸福数据粗看之下可以得出,最幸福的一类人应该是这样的:白种男性,有五六个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每周工作时间小于16个小时。这样的人或许确实很幸福。但这实在不是英国其他人群可以(或应该)追求的目标。
转自: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3409#adchannelID=20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11-14 09:55:35
有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1-14 09:57:15
他们的历史轨迹比我们超前,我们正在重复他们的历史。当然,能否再现人家的历史,还是个未知数。对我来说,幸福很简单,也很具体,环境安全,食品安全。其实这些要求都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底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