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3841 12
2009-07-13
就人而言,各人的性情、兴趣、才能、需要不同,则各人的读书方法,即有不同。
就读书而言,则不同学科的书籍,应有不同的读法。如读自然科学书籍的方法与读社会科
学书籍的方法,必有不同处。又如读文学书的方法,与读史学书、哲学书的方法,亦不尽
相同。从前梁任公著《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一书,选出中国几种重要的经书和子书,提示
其内容大旨,指出读每一种书的特殊方法,更足见读书的方法,不但随人而异,而且随书
而异。
因此,一人既有一人读书的方法,一书也有一书的特别读法。所以贵在每人自己根据他平
日读书的经验,去为他自己寻求一个最适宜、最有效率的读书方法。而每遇一种新书,我
们也要贵能考查此书的特殊性质,用一种新的读书方法去把握它,理解它。
故本文不能精密的就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书,指示特殊的、不同的读书方法。此事须有个
别的指导,只能概括的就广义的读书的方法,略说几句。
读书,若不是读死书的话,即是追求真实学问的工作,所谓真实学问即是活的真理,真的
知识。而真理或知识即是对于实在或真实事物的理智的了解,思想的把握。换言之,应用
思想或理智的活动,以把握或理解真实事物,所得即为知识、真理、学问。故读书即所以
训练思想,应用理智,以求得真实学问。读书并不是求记诵的博雅,并不是盲从古人,作
书本的奴隶。书广义讲来,有成文的书和不成文的书,对于成文的书,用文字写出来的书
,贵能用自己的思想于字里行间,探求作者言外之意。所谓不要寻行数墨,不要以词害意
。至于不成文的书,更是晦昧难读,更是要我们能自用思想。整个大自然,整个人生都是
我们所谓不成文的书。能够直接读这种不成文的书,所得的学问,将更为真实,更为创新
,更为灵活。须以读成文的书所得,作读不成文的书的参考。以读不成文的书所得,供给
读成文的书的指针。这样,我们就不会读死书,这样,我们就可得真的、活的学问。中国
旧日的书生,大概就只知道有成文的书,而不知道有更广博、更难读、更丰富而有趣味的
不成文的书。更不知道读成文的书与读不成文的书,须兼程并进,相辅相助;所以只能有
书本知识,而难于得到驾驭自然,指导人生,改革社会的真实学问。所以无论读哪一种的
书,关键在于须自己用思想。
要操真实学问,首先须要有一个基本的确切认识。要确切认识:真知必可见诸实行,真理
必可发为应用。要明白见得:知识必然足以指导我们的行为,学术必然足以培养我们的品
格。有了真知灼见,认识透彻了,必然不期行而自行。一件事,知道了,见到了,真是会
欲罢不能。希腊思想史家尝说:理论是行为的秘诀一语,最足以代表希腊人的爱智的
科学精神。所谓理论是行为的秘诀,意思就是要从理论的贯通透彻里去求行为的动力
,要从学术的探讨、科学的研究里,去求征服自然指导人生的丰功伟绩。我们要见得,伟
大的事功出于伟大的学术,善良的行为出于正确的知识。简言之,要走上真学问纯学问的
大道路,我们首先要能认识知先行后,知主行从的道理,和孙中山先生所发挥的知难行易
的学说。必定须有了这种信念,我们才不会因为注重力行,而反对知识,因注重实用,而
反对纯粹学识,更不会因为要提倡道德而反对知识,反对科学。反之,我们愈要力行,愈
要实用,愈要提高道德,我们愈其要追求学问,增加知识,发展科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7-13 13:12:48
求学应抱为学问而学问,为真理而真理的态度,亦即学者的态度。一个人不可因为将来目
的在作实际的政治工作,因而把学问当作工具。须知一个人处在求学的时候,便应抱学者
的态度。犹如上操场时,就应该有运动家的精神,受军事训练时,就应有军人的气概。因
为每一样事,都有其标准,有其模范。要将一事作好,就应以模范作为鹄的。所以我们求
学就应有学者的态度,办事就应有政治家的态度。譬如,曾国藩政治上、军事上虽说走错
了道路,然而当他研究哲学时,则尊崇宋儒,因为他认为程朱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正宗。学
文则以司马迁、韩愈为其模范,以桐城古文为其依归。治考证学则推崇王念孙父子。他每
做一门学问,就找着那一门的模范来学。一个人在社会上做实际工作,无论如何忙迫,但
只要有一个钟头,可以读书,则在那一个钟头内,即须作纯学问的探讨,抱着为真理而学
问的态度。要能领会学问本身的价值,感觉学问本身的乐趣。唯有抱着这种态度,才算是
真正尊崇学术,方可以真正发挥学术的超功用之功用。

我刚才已经说过,读书,做学问贵自用思想。因为读书要能自用思想才不会作书本的奴隶
。能自用思想,则不但可以读成文的书得益处,且进而读不成文的书,观察自然,理会人
生,也可以有学术的收获。所以我首先须要很简略的讲一点,如何自用思想的方法。因为
要知道读书的方法,不可不知道思想的方法。

关于思想的方法,可分三方面来讨论:

(一)逻辑的方法:逻辑与数学相依为命,逻辑方法大都采自数学方法,特别几何的方法
。逻辑方法即是应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思想的概念,来理解自然与人生的事实。逻辑方法
的目的在能给我们有普遍性、有必然性、有自发性的知识。换言之,逻辑方法要给我们坚
实可靠、颠仆不灭、内发而非外铄的知识。必定要这种知识才够得上称为科学知识。

逻辑方法与数学方法一样,有一个特点,就是只问本性,不问效用如何、目的何在、或结
果好坏、满足个人欲望与否等实用问题。只问理论的由来,不问事实上的由来,譬如,有
一三角形于此,数学不问此三角形有何用处,不问画此三角形之人目的何在,不问此三角
形是谁画的,是什么时候画的,更不问画三角形、研究三角形有何利益、有何好的结果等
。数学只求证明三角之合必等于两直角,就是三角形之所以成为三角形的本性或本质,就
是一条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真理。所以一个人是否用逻辑方法思想,就看他是否能扫除那偶
然性的事实,摆脱实用的目的,而去探讨一物的普遍必然的本质。

中国人平日已养成只重一物的实用、目的、效果,而不去研究一物之本性的思想习惯。这
种思想上的成见或习惯如不打破,将永远不会产生科学知识。譬如:《大学》上“物格而
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一大串推论,就不是基于知识本质的推论,而只是由效果推效果,由
功用推功用的方法。这种说法即使是对的,但这只是效果的研究。而效果是无必然性的,
所谓成败利钝的效果,总是不可逆睹的。由不可逆睹的效果,推不可逆睹的效果,其所得
的知识之无必然性与普遍性,可想而知。但假如不去做效果的推论,而去做本性的探讨,
就可以产生纯学术知识。譬如,对于格物的“物”的本性,加以系统的研究,可成物理学
,或自然哲学;对于致知的知的本质,加以研究,可成为知识论;研究心或意的本性,可
成心理学;研究身的本性,可成生理学;研究家国天下的本性,可成社会哲学或政治哲学
。由此足见要求真学问,求纯科学知识,须注重研究本性的逻辑方法,而不可采取只问效
果的实用态度。

逻辑方法的实际应用,还有一特点:可用“据界说以思想”,“依原则而求知”两句话包
括。我们思想不能不用许多概念。我们说话作文,不能不用很多名词。界说就是对于所用
的这些概念,或名词下定义。那是指出一个概念或名词所包括的确切意义,规定一个概念
或名词所应有的界限范围。每一个界说即是指出一个概念,或事物的本性。据界说以思想
,就是我们思想中所用的概念,都是有了确定的意义,明晰的范围的。如是庶我们的思想
可以条理而有系统。界说即是规定一物的本性,则据界说以思想即是去发挥那物的本性,
而形成纯学理的知识。一个人对于某一项学问有无学术上的贡献,就看他对于那门学问上
的重要概念有无新的界说。伟大的哲学家就是界说大家。伟大的工厂,一切物品,皆本厂
自造。伟大的思想系统,其中所用的主要名词,皆自己创造的,自己下过界说的。一个人
能否理智的把握实在,对于自然人生的实物的本质有无真认识,就看他能否形成足以表示
事物的本性的界说。平时我们所谓思想肤浅,说话不得要领,也就是指思想不能把握本质
,说话不能表示本质而言。单是下界说,也就是难事。但这也许出于经验的观察,理论的
分析,直觉的颖悟,只是武断的命题。要使其界说可以在学理上成立起来,颠扑不破,还
要从各方面将此界说,发挥成为系统。无论千言万语,都无非是发挥此界说的义蕴。总之
,要能把握事物的本性,对于事物有了明晰的概念,才能下界说。并且要能依据界说以思
想,才能构成有条理有系统的知识。

至于所谓依原则而求知,就是一方面用原则原理作指导去把握事实,另一方面,就是整理
事实,规定材料,使它们符合原理。不以原理作指导而得的事实,或未经理智整理不符合
原理的事实,那就是道听途说,虚幻无稽,模糊影响的事实,而不是有学理根据的科学事
实。先从特殊的事实去寻求解释此事实的普遍的原则,次依据此原则去解释其他同类的事
实,就叫做依原则而求知。我们相信一件事实,不仅因为它是事实,乃因为它合理。我们
注重原理,乃是因为原理足以管辖事实,以简驭繁,指导事实。总之,有一事实,必须能
找出解释此事实的原则,有一原则,必须能指出符合此原理或遵守此定律的事实。单研究
事实而求不出原则,或不根据原则而任意去盲目的尝试,胡乱的堆集事实,均不能获得科
学知识。科学的实验,就是根据理性的原则或假设,去考验事实是否遵守此原则。

(二)体验的方法:体验方法即是用理智的同情去体察外物,去反省自己。要了解一物,
须设身处地,用同情的态度去了解之。体验法最忌有主观的成见,贵忘怀自我,投入认识
的对象之中,而加以深切沉潜的体察。体验本身即是一种生活,一种精神的生活,因为所
谓体验即是在生活中去体验,离开生活更无所谓体验。体验法即是教人从生活中去用思想
。体验法是要人虚心忘我,深入事物的内在本质或命脉,以领会欣赏其意义与价值,而不
从外表去加以粗疏的描写或概观。体验是一种细密的、深刻的、亲切的求知方法。体验即
是“理会”之意。所谓理会即是用理智去心领神会。此种方法,用来体察人生,欣赏艺术
,研究精神生活或文化创造,特别适用。宋儒最喜欢用体验。宋儒的思想可以说皆出于体
验。而朱子尤其善于应用体验方法以读书。他所谓“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深沉
潜思”、“优游玩索”皆我此处所谓体验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3 13:13:12
(三)玄思的方法:所谓玄思的方法,也可以说是求形而上学的知识的方法。此种思想方
法,甚为难言。最简易的讲来,可以谓为“由全体观部分,由部分观全体”之法,也可以
称为“由形而上观形而下,由形而下观形而上”之法。只知全体,不知部分,则陷于空洞
。只知部分,不知全体,则限于支离琐碎。必由全体以观部分,庶各部分可各安其分,各
得其所,不致争执矛盾。必由部分以观全体,庶可见得部分的根本所寄,归宿所在,而不
致执着一偏。全体有二义,一就复多的统一言,全体为万殊之一本。一就对立的统一言,
全体为正反的综合,矛盾的调节。全体与部分息息相通,成为有机的统一体。譬如,由正
而反而合的矛盾进展历程,即是由部分观全体的历程。反之,由合,由全体以解除正反的
矛盾,以复回双方应有的地位,即是从全体观部分的历程。譬如,读一篇文字,由一字一
句以表明全篇的主旨,就是由部分观全体之法。由全篇文字的主旨,以解释一字一句应有
的含义,便是由全体观部分之法。如朱子之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而达到豁然贯通的
境界,事物之本末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就是能由部分而达全体,由支
节达贯通,由形而下的一事一物而达形而上的全体大用。又朱子复能由太极之理,宇宙之
全,而观一事一物之理,而发现本末精粗,条理井然,“枝枝相对,叶叶相当”。这就是
由全体观部分而得到的境界。

总结起来说,我们提出的三种思想方法,第一种逻辑的方法,可以给我们条理严密的系统
,使我们不致支离散漫;第二种体验的方法,可以使我们的学问有亲切丰富的内容,而不
致干燥空疏;第三种玄思的方法,可以使我们有远大圆通的哲学识见,而不致执着一偏。
此处所谓逻辑方法完全是根据数学方法出发,表示理性的基本作用。此处所论体验,实包
含德国治文化哲学者如狄尔泰(Dilthey)等人所谓“体验”和法国柏格森所谓直觉。此
处所论玄思的方法,即是最平时最简要的叙述一般人所谓辩证法。此种用“全部观部分”
,“部分观全体”的说法以解释辩证法,实所以发挥黑格尔“真理乃是全体”之说的精义
,同时亦即表示柏拉图认辩证法为“一中见多,多中见一”(多指部分,一指全体)之法
的原旨。这三种方法并不是彼此孤立而无贯通处,但其相通之点,殊难简单说明。概括讲
来,玄思的方法,或真正的辨证法,实兼具有逻辑方法与体验方法而自成为寻求形而上学
的系统知识的方法。

知道了一般的思想方法,然后应用思想方法来读书,那真是事半而功倍。

第一,应用逻辑方法来读书,就要看能否把握其所讨论的题材的本质,并且要看著者所提
出的界说,是否有系统的发挥,所建立的原则是否有事实的根据,所叙述的事实是否有原
则作指导。如是就可以判断此书学术价值的高下。同时,我们读一书时,亦要设法把握一
书的本质或精义,依据原则,发疑问,提假设,制范畴,用种种理智的活动以求了解此书
的内容。

第二,应用体验的方法以读书,就是首贵放弃主观的成见,不要心粗气浮,欲速助长,要
使自己沉潜浸润于书籍中,设身处地,切己体察,优泳玩索,虚心涵泳,须用一番心情,
费一番神思,以审美、以欣赏艺术的态度,去读书。要感觉得书之可乐可好,智慧之可爱
。把读同代人的书,当作就是在全国甚或世界学术之内去交朋友,去寻老师,与作者或国
际友人交流思想、沟通学术文化。把读古书当作尚友千古与古人晤对的精神生活,神游冥
想于故籍的宝藏里,与圣贤的精神相交接往来,即从这种读书的体验里去理会,去反省,
去取精用宏,含英咀华,去体验古人真意,去绍述古人绝学,去发挥自己的心得。这就是
用体验的方法去读书,也可以说是由读书的生活去体验。用这种的读书法,其实也就是一
种涵养功夫。由此而深造有得,则其所建立的学说,所发出的议论,自有一种深厚纯朴中
正和平之气,而不致限于粗疏浅薄偏激浮嚣。

第三,应用全体看部分,从部分看全体的方法以读书,可以说是即是由约而博,由博返约
之法。譬如,由读某人此书,进而博涉及此人的其他著作,进而博涉及与此人有关之人的
著作(如此人的师友及其生平所最服膺的著作)皆可说是应用由部分到全体观的方法。然
后再由此人师友等的著作,以参证、以解释此人自己的著作,而得较深一层的了解,即可
说是应用由全体观部分的方法。此外如由整个时代的文化以观察个人的著作,由个人的著
作以例证整个时代的趋势,由某一学派的立场去观认某一家的地位,由某一家的著作以代
表某一学派的宗旨,由全书的要旨以解释一章一节,由一章一节以发明全书的精义,均可
以说是应用由全观分,由分观全,多中见一,一中见多的玄思的方法以读书。

此法大概用来观察历史,评人论事,特别适用。因为必用此法以治史学,方有历史的透视
眼光或高瞻远瞩的识度。由部分观全体,则对于全体的了解方亲切而具体,由全体观部分
,则对于部分的评判,方持平而切当。部分要能代表全体,例证全体,遵从全体的规律,
与全体有有机关系,则部分方不陷于孤立、支离、散漫无统纪。全体要能决定部分,统辖
部分,指导部分,则全体方不陷于空洞、抽象、徒具形式而无内容。

因为此种玄思的方法,根本假定著作、思想、实在,都是一有机体,有如常山之蛇击首则
尾应,击尾则首应。故读书,了解思想,把握实在,须用以全体观部分,以部分观全体的
方法。

总之,我的意思,要从读书里求得真实学问,须能自用思想,不仅可读成文的书,而且可
读不成文的书。指导如何自用思想,有了思想的方法,则读书的方法,自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3 21:07:05
收藏了,谢谢楼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3 23:46:29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4 08:11:05
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