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20年预计我国通航市场规模为2810亿元。根据“十三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可对我国通用航空市场规模进行测算。对于通用航空器市场规模,按我国2014年通用航空器类别进行测算。2014年我国通航飞行器分为四大类,即活塞飞机、涡轮螺旋桨飞机、喷气公务机和直升机,四类飞行器各自比重为39.1%、18.8%、12.5%和26.7%,各自单价约分别为300万元、2500万元、1.2亿元和2000万元。按市场上飞行器类别的比重计算出平均单价约为2500万元。假定到2020年我国航空器结构不产生大的变化,则通用航空器市场规模约为1250亿元,增量规模750亿元。
图1:2014年我国通用飞机分布

地方级和基础级通用机场建设成本约为7000万元,国家级和区域级机场的造价在10亿元上下。测算假设单个机场建设成本平均1亿元,则机场建设的市场规模为500亿元,增量规模为300亿元。飞行人员培养按每架通航飞行器配备两名飞行员,则需要私照人数10000人,人均培训成本按现有的60万元计算,飞行人员培养的规模为60亿元,增量42亿元。根据美国的经验,运营、维保与租赁等环节的规模,与制造业规模的比例约为1.6:1,由于我国通航产业处于发展初期,运营环节的兴起会相对滞后,我们按0.8:1的比例测算,相关产业环节规模约为1000亿元。各个产业环节合计得到2020年我国通航产业规模预计为2810亿元,相比2015年增量为1692亿元,2015-2020年年均复合增速有望超过20%。
表1:预计到2020年我国通航核心产业环节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元

通航产业潜在市场超万亿。在2020年后,随着通航规模的初步建立、法律法规与管理体系逐步完善,我国通用航空产业有望迈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届时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的潜在市场将得到极大的开发。目前国际平均的通用航空器保有量为0.5架/万人(我国2014年为0.015架/万人),考虑我国人口基础较大,假设航空器保有量能达到0.15架/万人,则我国潜在的通用航空器需求总量2.1万架。
公务与私人出行是最具潜力的方向,因而未来我国高端商务喷气机与私人飞机的市场将会逐渐放量,整体航空器分类的结构将向高端机型倾斜。预计未来我国通航飞行器的平均成本为2500万元/架,由此计算出我国航空器制造的潜在市场为5250亿元。飞行人员需求量则为4.2万人次,对应飞行培训的规模为252亿元。
机场建设方面,前民航局局长李家祥曾提出全中国2800个县实现通用机场“县县通”的设想,实际通用机场的建设难以做到这么高的布局密度。我们预计我国潜在通用机场建设规模为2000个,其中以基础级通用机场为主,平均单个机场造价为1亿元,由此计算出我国通用机场的潜在市场为2000亿元。
运营、维修保障及租赁等环节,随着通航发展的成熟,其规模与制造业规模比例将逐渐提高,我们预计为1.2:1,则运维环节的潜在市场规模约6300亿元。
由各个环节测算,我们初步预估我国通用航空整个产业蕴含的市场总计为13802亿元。截止到2030年,经过十年的高速发展期,假定我国通航潜在市场的开发率达到60%,则2030年我国通用航空总市场规模将达到约8300亿元,2020-2030年间年均复合增速约为13.4%。
通用航空产业是我国尚未开发的朝阳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核心产业环节将率先受益,迎来良好发展机遇。通航产业由于其高附加值特点,未来必将发展为一片浩瀚的淘金蓝海。
图2:预计我国通用航空产业规模在2030年达83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