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全文内容链接
中国互联网能否走出魔鬼的诱惑?
http://finance.sina.com.cn/zl/ch ... xyiayr9060274.shtml
2.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内容段落摘录
“彭蕾之问”更是价值之问,文明之问,不仅支付宝,阿里集团,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都该听一听——“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无时无刻拷问自己,任何掩耳盗铃自欺欺人都只是自掘坟墓”。
3.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信息的自我思考点评感想
彭蕾在信中写了十几个问号:我们要向数亿用户传递什么信号?!我们到底要什么?!我们终究去哪里?!在所谓的用户活跃度面前可以不择手段无节操?!我们在选择做这事的时候,在确定运营规则的时候,在对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做判断的时候,难道不曾迷失方向?难道不曾存有哪怕一丝丝的侥幸心理?打打擦边球无伤大雅?谁谁谁当初也如何如何?(支付宝的实名用户,风控体系,大数据能力,以及我们引以为傲无比珍惜的信用体系,可以令更多美好且正能量的事情发生。)但为何,我们也同时选择了这样一种类型的圈子?它到底创造了什么了不得的用户价值和美好体验?!人跟人之间真需要以这样的方式“赤裸相见”??!!
“彭蕾之问”是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问。支付宝给人的第一联想是友好方便的支付工具,背后则是金融和数据两大领域的专业能力,这是其核心,任何发展都应据此展开。而“校园日记”则赋予了一个具有普适性价值的品牌和工具以异样性,而且是通过“异性效应”来实现异样性。这是舍本逐末、挑战社会基本认知能力的荒唐之举。当然,会加粉,会社区化,也有人说没觉得怎么样,但也一定有人不再把自己重要的钱包交给这种有特殊颜色的通道、把对颜色的癖好作为实名数据记录保存在阿里巴巴的数据库里,而之前,他们对支付宝有着高度的使用忠诚。“校园日记”越火,讨厌这种色彩、觉得它不再适用于自己、因而离开的人就越多,支付宝的普适性根基可能从此动摇。
4.昨日你阅读的时间量(小时计算,如0.5小时)
昨日阅读1小时
5.你参与活动至今的总时间量(小时计算,如20小时)
共计237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