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9.太阳表面的高温来自哪里?
2016.12.11
根据物质能量转化守恒定律,任何能量都不会凭空产生,不是来自正负电荷向偏电荷光子的聚变,就是来自化学元素向偏电荷光子的裂变,偏电荷光子的密度决定物体和环境温度。因此,化学元素“氘”聚变为化学元素“氦4”的过程不可能产生能量。
那么,太阳表面的能量来自哪里呢?
首先来自正负电荷的聚变。银河系的核心星球银核是正物质星球,偏带正电荷,聚集正电荷;太阳是反物质星球,偏带负电荷,聚集负电荷,太阳就是依据正负电荷和正负偏电荷物质对偶聚集的客观规律形成的,与银核的对偶层次通过交流正负电荷形成系统、对偶磁极和磁场关系。
太阳表面的能量还来自银核反物质宇宙射线中“氕”元素的裂变。任何宇宙射线百分之八十九的成分是氢同位素,而氢同位素的绝大部分是“氕”元素,裂变为偏电荷光子的临界温度在摄氏570度左右(其化合物的燃点更低)。“氕”元素的裂变提供了“氘”、“氚”、“氦3”、“氦4”进一步聚变为其他化学元素的条件,而“氕”元素的低燃点使其化合物成为常规燃料。
地球大气边缘有厚达数千千米的热层,温度高达数百至数千摄氏度,能量就来自太阳正物质宇宙射线中“氕”元素与地球大气中“氕”元素的裂变。我们见到的阳光绝大部分不是直接来自太阳,而是来自这种“氕”元素的裂变。而地球大气中的其他成分主要来自太阳宇宙射线中的其他成分,与地球大气中的其他成分发生核聚变的产物。
能量是物质的,化学元素也是物质的,是物质的不同形态。不同物质形态可以相互转化,不会凭空消失和产生。所以,化学元素之间的核聚变如果没有部分化学元素转化为偏电荷光子,就不会有能量产生,所谓“聚变能”不过是人类的误解。
氢气再多,达到裂变条件也会瞬间燃烧尽净,不可能像煤球一样缓慢燃烧。而核聚变一旦发生也不会停留在初级水平,很可能连续进行,直到条件消失。只有持续不断的正负电荷交流和宇宙射线抵达,才能维持恒星表面的熊熊烈焰。
希望人类早日走出“聚变能”的误区,不再浪费人力物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