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298 4
2016-12-13
“未富先老”如何破局?
2016-12-08 19:45 来源: 侨报网 作者:钟海之

最需关注的中国人口影响,恐怕还是即将到来的老龄社会冲击。

【侨报12月9日“四合院”时评】海外一份最新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的工作适龄人口(15至59岁)正在缩减,预测到2050年将减少2.12亿,这个数字相当于目前巴西的人口总量。

此前都说中国是人口大国,其实应该是农民大国,农村人口占了绝大多数。大量农村人进城务工,低廉充沛的人力成就了中国的发展奇迹。但如今“招工难”“用工荒”已现,用工成本随之大增,未来靠什么继续发展?

海内外研究机构都在对中国人口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论数据各不相同,谁也说服不了谁。但从中国官方终结实施了35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全面放开二孩来看,这个问题不应被低估。

如今舆论对中国人口影响的关注多放在对经济的冲击上,但中国对此应对有方。一方面,推进新型城市化放松户籍管制,引导更多农村人成为市民,释放新的人口红利。同时,中国经济正在转型,产业向技术密集、资本密集方向升级,传统劳动密集产业则可用人工智能填补。如转型顺利,拥有庞大国内市场并积极融入全球市场的中国,创造新的奇迹并非不可能。

最需关注的中国人口影响,恐怕还是即将到来的老龄社会冲击。美银美林报告指出,目前中国65岁以上老人不断增多,且生育率仍远低于一般发展中国家,这意味着中国也会出现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人口老化问题——更少的工作人口需承担更重的抚养义务。

假设30年后中国工作适龄人口真的会减少2亿多,那意味着需抚养的人口增加了2亿多,这一增一减间,中国如何应对?孩子抚养贵、入托难,老人看病难、养老难,“夹心层”倍感压力;“未富先老”,官员、学者都深感忧虑;对于社保改革、延迟退休等措施,社会共识尚未达成。整个中产阶级都身处对自身未来不可预知的焦虑中……怎么破局?官方已在及早部署。

比如,中国官方一直在调整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包里除“独生子女”外,还包括“一个不少、两个正好”,“双独二孩”、“单独二孩”等在不同阶段使用的工具,传递出未雨绸缪的意味。未来中国在人口政策方面,应在“人手论”和“人口论”两端寻找平衡的同时,将政策置于全面可持续发展中去审视。

(编辑:勉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12-13 10:55:01
为啥不研究出台农业人口的劳动保障、社会保障和城乡统一代码制度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3 18:26:43
早点见马克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5 00:08:31
中国在人口高峰时建设了大量的基础设施。未来的劳动人口就可以在基础设施上少投入,把部分资源转移到养老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5 07:46:45
财富需要积累哟。单独靠基础设施的可能性比较小,如果到黑龙江对岸的俄罗斯看看,多数是空置的设施。

现在靠投资拉动,未来靠消费。养老主要是消费。靠现在人交养老金,补偿上代人。如果能够补偿,不会出大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