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谢晋元与“八百壮士”
谢晋元率孤军死守危楼、誓不投降的消息,迅速传遍上海,受到国内外无数的瞻仰与美誉,称赞他们为“八百壮士”。
(1937年)10月26日,第三战区司令部为了更持久的抗战,命令中路作战军放弃北站至江湾之间的阵地,向苏州河南岸转移,同时下令左翼作战军向姚家渡至唐家桥一线转移。28日,中路作战军和左翼作战军进入浏河、沈家桥一线的第二期既设防御阵地。就在中国军队各部都在奉命战略转移之时,第三战区作战指挥部做出决定,留下一小部精锐师部队在闸北,以掩护各军撤退。
经反复斟酌,战绩颇佳的第88师被留下固守上海闸北。第88师师长孙元良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在不违背上级意图的前提下,决定留守1个加强营,以第524团第1营为骨干,由中校副团长谢晋元同少校营长杨瑞符共同率领。该团对外号称800人,实际上只有450人左右,下辖1个机枪连、3个步兵连以及1个迫击炮连。在大部队全线转移后,谢晋元和他手下的450名壮士成了最后的孤军。
接到命令后的谢晋元没有迟疑,立即率领第524团掩护第88师主力撤退。26日午夜,完成掩护任务后,谢晋元带领部队进入位于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大楼。
这座钢筋水泥结构的7层建筑,曾是上海大陆、金城、盐业、中南4家银行储蓄会的联营仓库,长120米,宽5米,墙厚楼高,易守难攻。淞沪会战开始后,进驻闸北的第88师把指挥部设在这里。仓库内储藏着充足的弹药、粮食和水。仓库的东、南两面是外国租界,北边和西边是已被日军占领的中国地界。
谢晋元带领士兵修筑大楼防御工事,在窗口堆好沙袋,在楼顶架设高射机枪,并集中兵力防守大楼左右两侧。10月27日凌晨5时左右,日军发现仓库大楼内的中国守军,立即调集部队由东向西攻击。
面对蜂拥而至的日军,谢晋元不慌不乱,号召壮士们要“人在阵地在,誓与日军血战到底!”随着他一声令下,楼内所有官兵一齐开火,立刻杀敌数十人,打退了敌军的第一次进攻。10时左右,日军发起了第二次猛攻。谢晋元命令手下官兵停止射击,待日军冲到仓库跟前时,指挥大家用集束手榴弹迎击,炸得日军哭爹喊娘。
下午1时,久攻不下的日军在大楼西北角附近的民房纵火,然后借滚滚浓烟的掩护再次发起攻击。谢晋元指挥部下沉着应战,一面阻击敌人,一面打开仓库内的灭火龙头控制火势。28日凌晨,官兵们在四行仓库楼顶升起中华民国国旗,宣誓捍卫祖国尊严、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恼羞成怒的日军组织一次比一次猛烈的攻势,形势更加险恶。到28日上午,谢晋元等将士打退了敌人的4次进攻,激战一天,毙敌80余名。谢晋元率孤军死守危楼、誓不投降的消息,迅速传遍上海,受到国内外无数的瞻仰与美誉,称赞他们为“八百壮士”。
10月29日,谢晋元在四行仓库写下遗书:
“晋元决心殉国,誓不轻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计,在晋元未死之前,必向日军索取相当代价。余一枪一弹,亦必与敌周旋到底!”
30日凌晨,心有不甘的日军又一次发起进攻。他们在附近楼顶上架起机枪疯狂扫射,又在国庆路设炮十余门,对准仓库连番轰击。步兵分为两路,实施夹攻。谢晋元率部顽强抵抗,一直持续到晚上,日军始终未能靠近大楼一步。
当日,谢晋元接到蒋介石“珍重退入租界,继续为国努力”的手令。31日,日军继续用飞机大炮轰炸四行仓库,谢晋元派3挺机枪掩护,率部冲出重围,退入租界。至此,第524团已坚守四行仓库4个昼夜,击退日军数十次进攻,毙敌200余名,自己仅牺牲10余人,受伤30余人,写下中国抗战史上极为辉煌的一页。由此,八百壮士威名远扬。谢晋元亦受到上级通令嘉奖,晋升为上校团长。
此时第88师已经转移到沪西丰田纱厂、北新泾、周家桥一线,与敌隔河作战。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认为已实现预定目标,命令谢晋元部撤离四行仓库。31日午夜,第524团在英军配合下,冲过北西藏路,由新垃圾桥进入英租界。谢晋元最后一个撤离四行仓库。
谢晋元奉命率部撤入英国租界后,原商定经沪西返回部队继续参战。但英租界工部局却屈服于日军压力,违背诺言,解除了官兵们的武装,将他们扣留在胶州路一块空地上。万国商团中的英籍士兵包围第524团的孤军营,夺走国旗。谢晋元指挥官兵展开搏斗,4名士兵牺牲,100余人受伤。他们被送往外滩中央银行大楼幽禁,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军”。面对这种状况,谢晋元下令开展绝食斗争。英租界工部局被迫让步,对此事件表示歉意,将他们送回孤军营,奉还国旗,抚恤死难士兵。
谢晋元满腔悲愤,每日清晨带领孤军举行精神上的升旗仪式,唱国歌,出操上课,教育下属勿忘爱国军人的人格和国格。
蒋介石数次发电报,鼓励谢晋元和孤军们一定要坚守孤军营。但是抗日战场上的中国军队接连失利,第524团被监禁的时间无限期延长,有时大家连基本的军饷都无法保障。
面对孤军中越来越严重的苦闷情绪,那段时间谢晋元苦苦支撑,以致常常失眠。后来他在日记中无比伤感地写道:
“余竭尽心血,对内对外之艰苦支持,已至力竭声嘶。使余有呼天不应,呼地不灵之痛。当余追忆几年来经过时,不禁流泪,诚以几年来之惨痛生活,何以用言语形容。”
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正式成立伪国民政府,伪上海市长陈公博派人以陆军总司令的高官诱降谢晋元。谢晋元把委任状撕得粉碎,严词拒绝:“我父母都是中国人,生下我这个儿子也是中国人,中国人绝不当外国人的走狗。”
1941年4月24日,是个既平凡又不同寻常的日子。谢晋元和以往一样带领官兵出操上课。这一天有4名士兵迟到了。谢晋元把他们叫上前去,问他们为什么迟到。不想这4名士兵已经被汪伪特务机关收买了,他们突然拔出匕首刺向自己的团长。谢晋元当场身中数刀,流血不止。这位年仅37岁的抗日英雄,于当日下午6时悲壮长逝。
上海民众得知谢晋元遇难的噩耗后,极为悲愤,各界人士纷纷悼念这位扬名世界的抗日英雄。仅4月25日一天,前往送葬的群众就有7万余人。同年5月,国民政府追认谢晋元为陆军少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上海市人民政府褒扬谢晋元“参加抗日,为国捐躯”的壮举,并抚恤其亲属。1982年,谢晋元墓迁至上海虹桥宋庆龄陵园的右侧。
(www.earm.cn/田成杰2016-12-17整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自《我的河山:抗日正面战场全纪实·会战》,陈钦/编著,中信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
我的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