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在其《通论》中确定了个人或家庭的八种储蓄动机:
1. 为无法预见的或有费用建立一笔储备金;
2. 为可预见的、未来出现(而现期不存在)的收入和需要之间的差额而提供储备。例如,为养老、家庭成员的教育或抚养无自立能力的人;
3. 获得利息和财产增值,因为较大的后期实际消费优于较小的即时消费;
4. 使生活开支逐渐增加,因为这能满足人们希望生活水平不断改善而非下降的共同本能,尽管享受的能力可能会逐渐降低;
5. 享受一种独立感和能“干大事”的能力,虽然对具体行动并没有明确的想法或意图;
6. 为进行投机或商业经营而积累本金;
7. 为留下遗产;
8. 为了满足纯粹的守财奴欲望,即不合理但一贯地抑制消费支出。
这八种动机可以依次称之为谨慎(precaution)、远虑(foresight)、算计(calculation)、改善(improvement)、独立(independence)、进取(enterprise)、自豪(pride)和贪婪(avarice)动机,我们还可以列出一个相应的消费动机表,例如,享受(enjoyment)、短视(short-sightedness)、慷慨(generosity)、失算(miscalculation)、炫耀(ostentation)和奢侈(extravag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