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论坛 五区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软件 Stata专版
17075 17
2016-12-28
求教:倾向得分匹配与倍差法之间到底什么关系?为什么有些论文中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有的使用倍差法,有的使用两者结合的PSM-DID? 请高手解释一下或者推荐相关书籍,论文中的过于简略,看不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4-12 15:04:45
和楼主一样同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13 09:53:53
c_c7 发表于 2017-4-12 15:04
和楼主一样同求
我最近查了一些资料,初步的理解为:
1.PSM:主要用于寻找控制组样本。
2.DID:在做随机实验或者自然实验时,研究者想要考察研究对象实验前后的变化,可以通过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差分实现。使用DID方法需要满足的前提是:处理组和控制组必须满足共同趋势假设,但现实中很难满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PSM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主要用来寻找与处理组样本匹配的控制组样本。

具体可参考:陈强《高级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和刘瑞明《中国工业经济》201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13 21:41:20
feifei890807 发表于 2017-4-13 09:53
我最近查了一些资料,初步的理解为:
1.PSM:主要用于寻找控制组样本。
2.DID:在做随机实验或者自然实 ...
嗯嗯的,谢谢楼主了。不过具体上要怎么把两者结合起来用呢?是不是用psm方法来筛选控制组,挑选完控制组后,作为did里面的控制组变量,然后再正常做did模型呢,这样就区分开来直接做did是没有剔除控制组变量的?
具体我也看了刘瑞明老师的这篇文章,但关于如何具体做psm-did没有看太明白。大致看起来觉得就是先做了一个did,然后再用psm配对后,手动计算了两次差分(大开发之前和之后),来得出稳健性结论。
还有就是你说的陈强的高级计量是第二版吗?里面有没有具体的stata操作步骤?
不好意思问题有点多,楼主见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17 09:05:06
c_c7 发表于 2017-4-13 21:41
嗯嗯的,谢谢楼主了。不过具体上要怎么把两者结合起来用呢?是不是用psm方法来筛选控制组,挑选完控制组后 ...
两者如何结合可以参考“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诸竹君,2016的这篇文章以及同时利用两种方法的文献。
我看到的文献里,有人是做了PSM-DID,有人只做DID或者PSM,至于具体的区别也没人针对性进行说明,我也在探索中。你可以看一看专门讲解倾向值的书,里面说的比较详细。
陈强的书是第二版,第28章(处理效应)有关于以上两种方法的具体讲解,也有相应的stata操作步骤,你可以买一本,以后也用得到。还有伍德里奇的计量经济学导论(第四版)也非常有帮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17 10:14:26
推荐《省直管县》能促进经济增长吗——双重差分法,郑新业 王晗 赵益卓,管理世界2011年第8期。先用的DID适用性检验,再用的DID。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