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1522 9
2009-07-24
黄亚生:与其家电下乡不如藏富于民 2009-07-21 10:46 分类:默认分类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创业家》杂志
  中国政府应该给国民发钱,发钱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对过去税率过高的一个修整   “家电下乡”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场运动,从政府的目的来讲肯定是刺激消费。但是“家电下乡”也好,购物券发放也好,它背后都有一个政府的逻辑,那就是让大家少储蓄,多花钱,这基于政府的假设,那就是中国民间的储蓄率太高了。   在谈刺激消费政策的这两年,不论是在公开场合还是在私下里,我经常会听到中国的官员们以及经济研究者会大谈特谈“中国储蓄率过高”的问题,每每此时,我都哭笑不得。在上期专栏中我们已经谈到“中国储蓄率过高”,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假设,从这点就可以看出,中国设计这些刺激内需政策方案有致命的缺陷,因为这个假设本身就是错误的。   解决收入问题和解决储蓄率问题是需要采取不同政策措施的。现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比如建立社保体系、促销等等,我觉得无可非议。不管是对现在经济碰到的问题还是没有碰到的问题,早就应该建立社保体系。但现在在中国建立社保体系好像变成了刺激经济的方案之一,我觉得这让人感觉很可悲,事实上这是中国过去二十年的一个失误。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增加这么快,但是社会保障体系一直没有建立起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欠债”。   希望通过建立社保体系促进社会经济增长,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判断。如果是储蓄率过高,这么做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但如果家庭储蓄率并不是那么高,这么做对宏观经济的增长促进是极其有限的。所以,我觉得现在首要考虑的是怎么来增加居民的收入,农民也好,普通市民也好,我觉得首先应该减少税率,降低税率。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都太高了。   降低税率有两个办法,这两个办法应该同时采用:   第一,中国政府应该发钱。发钱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对过去税率过高的一个修整。政府把一部分税钱返回给老百姓,也就是承认自己过去收费收得太多了。   第二,把将来的税率降低,特别是个人所得税,还有增值税也应该降低。   比较起现在这种投资措施,把钱返还给老百姓更透明,更能减少腐败。比如说,政府宣布发给每一个家庭或者每一个人多少多少钱,制定非常明确的公开的目标。如果我拿着身份证去领钱,领不到那些钱,我肯定知道这里头有腐败。   另外,我觉得最低收入标准可以大规模提高,退休职工的退休金也应该提高。有人担忧,说提高了最低保障标准和退休金,很可能提高的这部分会成为储蓄,没被用作消费,不能拉动GDP,他们因此认为,与其提高中国人的收入,还不如提高投资率、投资的速度。   我一直反对崇尚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这种思维方式,而且现在中国产能大规模过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即使提高的这部分收入都用作消费,主要的作用也是降低库存,对GDP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因为这些库存是过去的,是过去的GDP,统计数字已经被计算过?了。   而从政治角度来讲,我觉得中国现在主要的问题不在于“保八”,而是保持政治稳定,提高的那部分收入会被储蓄还是被消费,没有必要过多介意。因为政治稳定主要是跟收入增加挂钩的,而不是跟消费挂钩。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政府应该更多考虑藏富于民。(详见《创业家》杂志第7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7-24 12:27:00
说的好,富国寡民的政策不得人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4 12:36:27
但就可操作性而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4 12:58:28
发钱不如投钱去开发西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4 13:17:20
说的好,从来就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什么时候真正务实地正视一下现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4 14:03:11
4# 周糖原

开发西部确实可以继续增长GDP,同时改善些民生
但就效率来讲(投入产出)来讲肯定不如投资已发达的东部,然后用东部赚的钱补贴西部就可以了。你看美国也没有说东部和西部一样富裕。
但问题现在已经不是东西部的问题了,不管是东还是西,老百姓都没有钱,国家确实是富裕了,但一个真正富裕的国家是百姓有钱,百姓消费才应该是GDP的主要购成,而不是政府花钱,这种模式终究是不可持续的。
好的我们国家有钱,就差政府醒悟,还富于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