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理论框架:
产物量等于劳动量,
劳动量等于价值量,
产物量等于价值量,
反过来!
退一步说:不同概念的【量】不能混同,即使是微小的误差,细数畏算盘。
不同位面的范畴,并不完全,追遡到人类的语言文字----甚至是人的感识缺陷。
【兼】
意识这东西,如果非要说成是唯心的,那也是静止式,而非运动式。请参详墨子《经》章:止,以久也。体,分于兼也。……久,弥异时也。宇,弥异所也。……始,当时也。(时刻……的概念是一个人为抽象,分于兼也,【兼】的重要性,下进入分物)
【至】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曰:“物者万物也,格者来也,至也。物至之时,其心昭昭然明辨焉,而不应於物者,是致知也,是知之至也。知至故意诚,意诚故心正,心正故身修,身修而家齐,家齐而国理,国理而天下平。此所以能参天地者也。”(格物致知,致远近,先知至也,中心论,即先物格,物之概念定格,请参见止与始,下进入极的概念)
【极】
天人地三才一体,为了便于理解的描述:柱体两端并不能无限延伸,单从引力理论足以令其折断。物极必反涉及到人的观察视角与观察能力问题,根源在于概念的固化,基于包括文字,语言文字为人的观察工具,定义需要辩证修补,从普朗克粒子/夸克/原子/分子/人体角度,这是极的另一个概念,从阴阳的角度,太极阴阳的中心生长,人为的二元趋势,结合为另一层太极,人/猫/狗属于同一极层,石头/水/金属于同一极层,这又是极的另一个概念,下进入易的概念
【易】
奥卡姆剃刀定律用东方辞令(记得有位网友的网名为东方辞令)即是【易】,对于象形文字思维切不可妄自菲薄,也不可过于自负,先人的【易】概念不用,而用奥卡姆剃刀定律,有点舍近求远意味!简易/不易/变易,三易,易是同一极层的方法论,实际上人并不能观察到普朗克粒子,甚至普朗克粒子还由更小的粒子组成,这些是无始无终的终极,对于同一极层,有易的方法。这是对人观察能力的弥补或说是效率。
最后,对于产物量等于劳动量说法,令人不颤而栗,仿佛现时置身于完美的共产理论之中。毫不客气地说,连三岁稚童都不能认同此说法,量与量的混同,似乎是遗漏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