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7月25日 03:11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央行称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央行下半年货币政策微调的思路昨天正式公布。
央行分支行行长会议确定,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要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
信贷适度增长,增强可持续性,满足促进经济回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
此前一直强调的“引导货币
信贷合理增长”,在此次央行年中工作会议上则变成了“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且央行强调要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调控。业内人士认为,由“合理”微调至“适度”,意味着货币信贷将有所收缩,这是央行货币政策微调的明确信号。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指出:“信贷由‘合理’转为‘适度’,基调有变,这隐含着对前8个月(含去年11、12月)极其宽松的信贷政策的判断。”事实上,这种“宽松”也确实隐含了一定的风险。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指出,如果
贷款和货币继续按此速度增长,将导致通胀、坏账和资产泡沫的风险。
部分业内人士指出,央行下半年将继续大量使用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来对货币信贷进行调节,利率、准备金率等工具仍将推后上场。
但是对于这种调节方式的有效性,刘煜辉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一方面,上半年的信贷中很大一部分投向政府的长期性项目,需要长期地投入
贷款支持,这样的情况下信贷很难收紧;另一方面,外部由于国际市场上
美元面临压力,热钱重新流入国内;此外,随着资产价格的上涨,居民的通胀预期形成,存款的存量部分开始流动,因此,靠单纯的市场化手段调控是很难的。
不过,
西南证券(
600369行情,
爱股,
资金)研发中心副总经理解学成认为,未来政策转变可能的路线图是,央行先通过票据手段调控,随后,政策适度微调,对贷款规模进行适当控制,如果仍然无效,可能才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加息将是最后的选择。
央行还特别强调要提高贷款质量,促进贷款均衡投放,控制贷款风险。引导市场和公众形成合理预期,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中央政治局会议:政策取向不改变 巩固经济好势头
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记者张旭东、樊曦、王宇)2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在当前中国经济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这次会议明确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不改变,为当前经济形势定了调,为今后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
保增长仍是首要任务
保增长依然是当前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这次会议明确指出,要继续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保增长的主题不会变,也不能变。只有不松劲、不动摇,才能取得经济增长的全面复苏。
危机考验应对能力。自去年四季度以来,为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我国政府果断决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了一揽子应对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企稳向好的势头日趋明显。刚刚公布的经济
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月份增速更达到10.7%。中国经济正步入企稳回升的新阶段。
形势稍好,尤须兢慎。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会议提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很多,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固,国际国内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
在中国经济处在保增长的关键阶段,更要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有针对性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全年经济工作任务的完成。
财政、货币政策取向不改变
“宏观政策取向不能改变,调控工作不能放松,调控重点更加突出”,这是此次会议传递出的重要信息,确保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的信心十分坚决: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始自去年底,对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形成经济企稳回升的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积极的财政政策效应下,政府公共投资明显加快,财政支出结构继续优化,各项重点建设得到加强,扩大内需取得显著效果,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进展。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以来,向市场提供了充裕的流动性,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增贷款超过7万亿元,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的企稳。
财政货币“双政策”起到的积极效果,也得到了国际上的赞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月22日在报告中称,虽然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冲击,但中国政府采取了迅速而有力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这些政策对促进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当前中国经济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财政货币“双政策”取向不能改变。经济学家
厉以宁认为,上半年经济可以说已经见底,但是否回升还要再进一步分析,回稳的基础还不够,无论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都还不是改变的时候。
“六个更加注重”促发展
“六个更加注重”成为保增长的关键词。这次会议强调,要在保增长中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加快自主创新,更加注重加强节能环保,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应当看到的是,上半年的经济增长是在国际经济环境极其困难和国内经济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取得的,实属来之不易。如何确保经济在今后又好又快地发展、努力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这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在出现向好势头后必须认真回答的问题。
3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表明,外部经济形势严峻,会对经济调整产生“倒逼”作用,会为新一轮经济增长打开空间。在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的带动下,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正在积极推进,并取得可喜进展。
“六个更加注重”的提出,表明最高决策层在看到当前经济成绩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可以说,只有贯彻好“六个更加注重”,把着眼点放在解决复杂的中长期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上,中国经济才能在更高层次的竞争中占领发展的制高点。
“只有转型后的复苏才是真正的复苏,只有自主创新基础上的复苏才是持续的、稳定的复苏。”厉以宁如此表示。
“九大举措”巩固好势头
在对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定调的同时,中央政治局会议还对下半年经济工作做出了详细部署。会议提出了扩内需促
消费、加强农业农村经济、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推进结构调整和
节能减排、稳定外需、推动协调发展、保障民生、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等九大举措。
“这九大措施,注重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可以说是全面落实和充实完善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的具体细化。”经济专家、成都大学副校长张其佐说,完成保八的任务不能松懈,只有靠有效措施的落实,才能巩固经济企稳回升的好势头,确保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今年下半年将迎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压力加大、社会投资并未充分调动、外需缩减凸现产能过剩等诸多矛盾和问题。对当前形势,必须保持清醒认识。
从这次会议部署的九大举措来看,格外注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决心十分坚定。当前,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工作的总体部署上来,齐心协力,狠抓落实,努力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确保全年任务的完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