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酰脲类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自上世纪50年代被发现后,已经经历了三代更迭。第一代包括甲磺丁脲与氯磺丙脲,由于副作用比较强烈,目前基本弃用。第二代包括格列苯脲、格列波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等,国内使用比较多的是有格列吡嗪(秦苏、美吡达、迪沙、瑞易宁)、格列齐特(达美康)和格列喹酮(糖适平)。第三代格列美脲兼具促进胰岛素分泌与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功能,无论从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都有所突破。每天一次用药即可以起到较强的降糖效果,且低血糖概率较低。目前磺脲类药物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为口服降糖一线用药。
图1:三代磺脲类药物研发情况

图2:磺脲类全球销售额及增长率

近年来,随着各类新型降糖药的层出不穷,以及磺脲类药物的继发性失效等问题,全球磺脲类药物销售额基本保持稳定并有所下降。据我们估算,2015年我国磺脲类药物总计终端市场规模约56亿元左右。根据样本医院终端数据,2014年格列美脲格列齐特销售规模分别约7亿与4.6亿,格列吡嗪与格列喹酮销售额相对较低。我们据此大致估算格列美脲终端销售额约在25亿元左右,其中原研药亚莫利(赛诺菲)占据超过60%以上的市场份额,国产国产品牌市场超过15家。格列齐特约17亿左右(估算),原研药达美康(施维雅)占据市场份额90%市场份额。格列吡嗪约7-8亿,格列喹酮约3-4亿元。
图3:2014年我国磺脲类药物市场(样本医院终端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