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793 1
2017-01-18

                 网约车不应该被限制

                     于德浩

                    2017.1.18

     就目前的各项规章制度来看,网约车基本退化为传统的出租车。决策当局没能顺势而为,新技术无法发挥其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这是一个失误。此事令人遗憾,根本原因是,人们对社会治理的模式还没有真正从计划管制转变为市场经济思维。

比方说,一件商品成本价是10元,国营合作社官价12元;而二道贩子个人卖20元。显然这不是一件好事,消费者相当于被“欺诈”8元。怎么治理呢?有两种方法,一是计划经济,二是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方法,首先严厉打击投机倒把,不许任何人成为二道贩子;然后,把消费指标上报中央,增加该缺货商品的供给。这样,老百姓都能以12元的价格购买商品。

市场经济方法,全部放开,允许任何人倒卖商品,价格也由个人随便定,哪怕30元甚至100元都行,只要二道贩子能卖得出去。可以预见的是,刚开始商品价格可能高达30元,因为供不应求嘛;但很快,会随着供给商品总数量的增加,商品价格就逐渐往12元靠拢,甚至最后,商品的市场成交价格变成11元,老百姓的权益也同样得到了保护。

对于具体的商品或服务,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有时候可能计划经济更适用,有时候市场经济可能效果更好。一般来说,市场经济的方法相对要更简便,基本就是“放手不管”,所以现在我们提倡,市场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交由市场好了。

不过,在具体的社会治理实践中,人们往往会掉入一个陷阱,就是半计划半市场。要是能融会贯通自然更好,但更多的情况是比任何单一的方法还要差。

比如,只允许一部分人成为合法中间商,打击那些没有“资格”的二道贩子。效果可想而知,行政垄断使得这少部分人有权力将价格抬高为30元,而且商品还经常断货。这时老百姓的利益反而更受损,他们会怀念计划体制下的12元;当然,也羡慕市场化成熟的11元。

具体到现在的出租车市场,就是一个半计划半市场的里外不讨好的状态。营运牌照的市场价拍卖基本放开了,但是“打车钱”却没有放开,理由是保护乘车市民的利益啊。这就造成了出租车司机很辛苦,大部分钱都交份子钱。当然,这里还有一些黑车司机抢活,也就是“没有资质的二道贩子”。这些现象在没有网约车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以前,出租车师傅收入低就怨恨黑车司机,现在又转移到网约车司机了。

其实,问题的症结在营运牌照和价格管制上,只要废除这两个限制,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不要怕出租车司机带乘客绕路,也不要怕司机漫天要价,更不要担心司机师傅会把乘客拉到偏僻小路实施抢劫。首先老百姓没那么笨,再者我们有司法,我们有公安民警。所以,该放就放,利国利民,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牌照管制的另一个充分理由是,私家车加入运营会使得交通更拥堵,应该大力发展公交车,一个公交车等于20辆私家车的载客量。此言差矣!网约车的技术进步恰恰是来解决交通拥堵的。

公交车载客量是大,但无法替代小客车。就如同馒头能便宜吃饱饭,但能替代蛋糕吗?小客车的优势,在于出门就坐车,而且还可带大量行李,目的地也自由。现在,从住宅楼门口走出小区,走到公交站牌,平均大约至少1公里;再者,周末带小孩、老人出去玩,还是小轿车更方便。所以,人们宁愿买私家车。私家车一多,公路自然就会拥堵。

如果,网约车能彻底放开,那么人们就没有买私家车的必要了。想想看,一个约车信号,小轿车就到楼门口,而且还不用自己当司机,也不怕到目的地停车难。所以,网约车一旦盛行,就没人愿意买车开车了。小客车利用率大幅提升,城市道路自然就不会拥堵。再者从实践上看,在网约车自由放任的那一年,道路也没有更拥堵。而且老百姓都欢呼雀跃,出行更便宜方便,没有打车难的问题了。

曾经有这么一条路,老百姓从小区走出来,便横穿马路,很危险。怎么办呢?扯上一人高的隔离网,让他们过不去;协管员也在旁规劝不守交通规则的百姓。可是,隔离网竟然被某些老百姓用钳子剪断了,继续不顾危险的穿行。怎么对付这么一群没有素质而且不怕被车撞死的老百姓呢?

人们终于想明白了,社会治理要顺势而为。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咱把这条“非法”的路合法化就行,改成斑马线的人行横道,装个红绿灯,这不就完了么。不是老百姓没素质,不是他们拿生命当儿戏,是我们当初的设计不够合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1-18 23:12:40
网约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