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southrock在2005-11-7 16:45:55的发言: 在hhj的眼中,市场经济就是高效率的代名词,市场经济中的低效率部分,是不如他的法眼的。
要讲市场经济的低效率,可以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北京的出租车。
目前北京出租车的空驶率估计在50%左右,也就是说,一辆车有50%的时间是在路上空跑着的,还有一些时候,则是在某个地方排着长队“趴活”。那么空驶和“趴活”有意义吗?有,但是不多。尤其是像机场那样排两个小时等活,更是完全的虚耗。
与此同时,北京出租车司机的劳动强度又是全北京各行业最高的,一天工作12小时是正常现象。
在空驶率达到50%的情况下,如果让北京的出租车司机每天只工作6个小时,整个社会的出租车需求照样能够得到充分满足,这应当是一种帕累托优化。
为什么做不到?因为出租车行业是市场化的,每个司机都在与其他司机进行博弈,如果别人出车6小时,而他出车8小时,他的收入水平就能够相当于别人的133%,但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那么大家都出车8小时,而每个人的收入都与出车6小时是一样的--因为市场需求是常数。
这个博弈模型不难构造,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市场经济下,这个博弈就是一个大范围的囚犯悖论,导致了集体非理性。
其他的例子也有:
国美和苏宁的恶性竞争,虽然说消费者可从中渔利,但对于整个社会资源来说,是浪费;
广告:其实也是一个囚犯悖论,都知道拼广告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但谁敢不拼?
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手段是用户选择,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变成了“渠道为王”。竞争的要点从制造转向了销售。每一家企业把30%的销售额用于市场推广,我们花100块钱买月饼吃,其中90块钱买的是包装盒,这就是市场经济的“高效率”?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月饼不用包装盒,拿张报纸一包就行了。不用广告宣传,由居委会给你发月饼票就行了。难道你吃到的月饼味道会不一样?一纸计划书,节约了全社会销售额的30%,这样的节约,还不算高效率?
------------------------------
说明一下:我并不是试图为计划经济招魂,只是不满于hhj对计划经济的胡乱评论。他把一个理想化的市场经济,而一个被妖魔化的计划经济去对比,这样的对比放到愤青论坛上去是会得到喝彩的,但在一个学术论坛上,未免可笑。
计划经济的缺陷在于微观基础缺乏。去图书馆借本李振中的《计划经济学》,开篇有关于计划经济优越性的论述,而那个论述中关于劳动者利益一致、生产资源公有等基础,在现实中都是不成立的,这就导致了计划不能真正被各个生产单位接受,原本周密的计划由于各种生产单位的私心而变成了一个妥协的产物。这一点早在10几年前已经有人说得很充分了,在此无须重复。
首先,我对计划经济的批判也是通常大众所感受到的,只有那些只搞“纯理论”的人才仍然认为它在理论上是美妙的。当然我所作的这么多的批判,你仍然没有理解。比如我经常指出的计划经济时期“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问题,以牺牲农村去发展城市的问题,行政权力对农民自主权的滥干涉问题,腐败问题,胡锦涛主席所说的“反哺”所体现的问题,等等等。实际上广大民众特别是农民,他们更欢迎市场经济,而不欢迎你们所说的计划经济。这个事情我已经在蔗农与糖厂及地方政府的管制问题上说过一些。
中国为了从20多年的计划经济泥潭中挣扎出来,为了使中国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有多么人为之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与奋斗。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吴敬琏。我刚刚看过关于他的一本书,深感中国市场经济来之不易,并且时刻受到左派们的复辟威胁。上一届领导人毅然决定中国加入WTO,才使中国在走市场经济体制的道路不可逆转。
因此虽然某些人乐意在这里斗嘴,但计划经济已经是绝对不会再以任何形式走上中国的经济与政治舞台了。相反,随着中国政府所决定的最后一次的价格闯关,计划经济残余更加被清洗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