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2009-8-7 09:19:58
难道老美也有钦差大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7 10:28:16
皇帝:一,为了得到基层的第一手资料,防止基层政权瞒报,欺骗,混淆视听;二,监督,起纪检作用,有点像现在的中央巡查组;三,代表皇帝处理基层事情,皇帝很忙,后宫佳丽三千还需要人照顾呢,离不开。再说出宫也不安全,龙体安康要紧。呵呵 我想就这三点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7 10:31:40
皇帝:一,为了得到基层的第一手资料,防止基层政权瞒报,欺骗,混淆视听;二,监督,起纪检作用,有点像现在的中央巡查组;三,代表皇帝处理基层事情,皇帝很忙,后宫佳丽三千还需要人照顾呢,离不开。再说出宫也不安全,龙体安康要紧。呵呵 我想就这三点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7 10:42:30
3楼和9楼说的好,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7 11:03:57
这和微服私访是一样一样的啊,突击检查效果当然更好了,还有就是尚方宝剑-无敌斩啊,成本低,快速高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7 12:14:29
1# 白浪一帆

皇帝與欽差大臣的從屬關係或許可以利用組織理論(organizational theory)中的代理成本(agency cost)觀點分析。依照明清兩代的政權結構,皇帝坐鎮京師,至於各省則由(總)督(巡)撫來監管。亦即,皇帝是主理人(principal),任命(雇用)各省督撫成為代理人,(agent)秉承皇命,代為治理地方百姓。
俗語:天高皇帝遠,出了天子腳下京城的文武百官多數會想著『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從』,皇帝無不絞盡腦汁,想盡辦法來確保屬下臣工盡忠職守,不會貪墨受賄,甚至懷有二心,意圖篡位。當年曾國藩掃平太平天國之後,趕緊解散湘軍,就是怕朝廷有錯誤聯想,功高震主之後,惹禍上身。這可說是統兵將帥的封疆大吏從代理人的角度出發來揣測皇帝(主理人)的心意。

代理成本之所以有趣與有用,乃是因為它提出的三個假設,相當切合人性:
1. 有限理性—主理人無法完全監督代理人。所謂人心隔肚皮,臣工可能貌似忠誠,卻心懷詭詐。加以帝國幅員遼闊,距離使得皇帝可能鞭長莫及。
2. 主理人與代理人的目標不同。皇帝想確保皇權獨大長久;臣工不管是發展抱負或是明哲保身,不得不結為朋黨來自保,進而升官進爵,裂土封侯。
3. 人(主理人與代理人)是自利的。至此,朋黨利益可能高於皇朝利益。

由於皇帝與朝臣督撫的目標多所歧異以及資訊不對稱,便會產生所謂的代理成本(林東清,資訊管理,2008, p. 140;李寿喜,代理成本与公司治理结构的逻辑关系,2008, p. 45),包括:
1.        監督成本(monitoring cost):皇帝會了監督各省督撫,所導致的非生產性的額外成本。例如明朝的東廠制度,清代康熙以下的密摺制度。甚至傳言,曹雪芹父祖擔任的江寧織造,除了正職的供應皇室絲綢衣物用品之外,尚有結納江南名士與偵防地方官吏的使命。
2.        擔保成本(bonding cost):各省督撫為了應付監督查察,所導致的非生產性的額外成本。結黨自保,送禮孝敬等是。
3.        殘餘損失(residual loss):由於政治鬥爭﹑權力遊戲﹑粉飾太平﹑本位主義﹑消極不合作等所造成的皇朝損失。

對皇帝而言,面臨上述的代理成本,他可以設計一套激勵(incentive)制度來消除或減少代理成本,只要:

激勵成本 ≦ 監督成本+擔保成本+殘餘損失

古時的封建制度,不管是同姓宗室或是異姓諸侯,便是著重激勵面。讓代理人(諸侯)的利益與主理人的利益能夠一致。但隨著統治技術的進步,使得監督成本下降,導致皇帝可以少付點激勵成本。所以郡縣制度取代分封諸國。故自秦漢以降,中國歷朝的中央集權程度與日俱增。清初康熙皇帝之所以推動『削藩』政策,其中不乏因為籠絡吳三桂等三藩所耗用國庫收入近半,亦即『削藩』可以降低皇帝老子必須付出的激勵成本(保護費)。

回到版主的考題:

皇帝老子除了要取得地方資訊,有時也要欽差大臣代為處理某些臨時的疑難雜症,但有些若是嚴重,也是會動搖國本的疑難雜症,例如科場舞弊案。

蒐集資訊的方法一旦機構化(institutionalized)成為常設組織後,便會如同總督﹑巡撫﹑布政使司﹑與按察使司等衙門需要支付經常預算或費用之外,皇帝勢必還要選派另外的人力或單位來監測上述的常設機構。所以除了這些機構的維護成本之外,皇帝還要支付另一筆監督成本。而且有難保這些機構不會互相串連,肮瀣一氣。所以對皇帝而言,另一個成本較低的選擇就是選派欽差大臣,其成本較低的原因如下:
1.        有事再派欽差,只需付出直接成本。
2.        欽差若是辦好差事,也只需要一次的賞賜。
3.        欽差會感恩皇帝對他的賞識(無形報酬),讓他辦差,所以欽差付出的心力會比他想要求的實質補償為低,亦即皇帝可以從中獲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7 14:25:52
9楼的理解很有见地,长见识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7 15:33:04
皇帝很忙啊,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啊,就像现在高层管理者,要把一些权利下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7 17:29:22
90# 张三李四

感谢张版主对本帖的支持,对“钦差”性质的区分以及对一些历史知识的补充,加深了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7 19:09:26
因为长期在同一地方担任地方领导职务的人会形成权力垄断,需要代表中央权威的人士加以监督。如果是常驻机构监督的话可能会形成共谋,或者监督机构领导本身形成权力垄断。特派员如果常驻的话可能会被国企领导层收买,起不到监督作用。
同意3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7 21:18:52
因为信任,机构多设起不到信任效果,如同虚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7 21:38:15
你们还是说得不对。钦差大臣和特派员都是派出去监督地方官员/国企官员,钦差大臣出现在古代,由于交通/通讯成本高昂,发现问题后不能向皇帝禀报后处理,必须有尚方宝剑,古代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是同样的道理。国企特派员由于通讯方便,没有必要有处置权了,发现问题报告国资委即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7 22:59:39
意思一样    国资委就是皇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8 00:21:42
刚看完《官场现形记》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皇帝想奖赏哪位官员,又不想自己掏银子,于是哪里的官员有辫子可抓,就将该官员钦点去那做钦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8 12:11:26
好帖顶啊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8 13:43:51
感觉有从经济成本角度来说的
有从政治权术角度来说的
觉得都对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8 13:52:39
这样可以专事专办,加强皇权。
如果是设立一个常驻机构,形成一定的规章制度,这样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皇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8 14:03:52
钦差大臣的权力是非常大的,常设的话,皇帝难道不担心割据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8 14:14:18
我来说一说:为什么古代的皇帝用人代替制度呢?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
一、人具有很轻的灵活性,比起常设机构来对于事情的灵活处理要高效的多——即效率经济学;
二、派遣钦差大臣比建立常设机构更加节约交易成本——交易费用理论;
三、钦差大臣代表着皇帝,其所到之处犹如皇帝亲临,也就是在皇帝分身无术且国事众多的时候,钦差大臣相当于将皇帝实现了分身,可以身处几地同时处理关系国家兴衰存亡、国计民生的大事——实现了皇帝对国家管理的统一性和连续性;
四、我们还可以看到,历朝历代的明君对于国事的处理都是很用心的,而且也是甚至老百姓的疾苦。他们心中很明白贪污受贿在地方上很普遍(只是恶劣程度的深浅不一罢了),再多设一个常设机构无异于使地方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的困难,且国家的财政消耗将进一步增加,所形成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有时甚至严重失调。

综上所述,对于古代皇帝而言钦差大臣优于常设机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8 16:19:35
对常设机构的理解参看汉武帝时在全国设立的十三个州刺史,州就是中央的常设监察机构。
请大家注意分析背景是古代!我认为,派钦差大臣是一种偶然性较强的事件,主要目的不是收集信息,而是处理一些重大突发事件(如四楼所说),除此之外还传达出一种态度,即中央很关注(像今天的中央工作组)!另外,给平民百姓一个希望:出现天灾或大贪官时中央会治他的。
总之,我认为,钦差大臣在古代主要有三大作用:一、办事;二、做姿态;三、给百姓一个幻想,利于稳定。
请方家指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8 18:59:49
zhe he njian dan a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8 20:05:33
因为皇帝本人出马不一定能搞定或者没有时间,所以派个钦差大臣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8 20:59:27
原因很简单,钦差大臣是特殊案件的特殊对待,常设机关,自然可以处理日常的事务。
历史上不是非常时期,皇帝是不会派钦差巡游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00:10:00
同意9楼的说法,直接决策比间接决策来的实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01:15:49
中央集权,就这么简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02:20:40
钦差代表皇权
皇帝选钦差得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此人办事能力极强
2因为代表皇权 就代表着皇权的形象 所以威信 人品也得过关
3皇权至高无上 所代表的利益就至高无上 此人还必须正直 且绝对服从皇帝
4不仅要考虑成本 还要考虑皇权形象 所以钦差不能太多
常设机构 时间久了容易腐化、 中央机构常设在地方皇权形象也会大打折扣  、再者皇帝算算成本不合适
流动行机构 能充分代表皇权 还能搜集各地信息 灵活性强 中央也好控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10:52:46
那时还没想到吧   设立常驻机构也是一种进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15:07:11
今日亦有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15:32:24
钦差大臣就是皇帝的特使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18:49:10
这里有个悖论
钦差大臣必定是皇上重臣
皇上重臣必定在皇上身边
但常驻机构呢?
俗话说山高皇帝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