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2009-8-9 21:28:34
最初的钦差大臣,因为其声望、权力和信息优势,初到地方处理事情就非常有效率。皇帝也就会效法特派钦差的做法,进而逐渐被历代皇帝采用。可皇帝难道不知道第二次、第三次...随着次数的增加,钦差办事效率可能就会降低?
   而现实是这个制度演变成了常设机构,那么是不是皇帝有监督的手段和技术来消除钦差和地方官员的共谋呢?至少在皇帝看来,钦差制度是有效的(即使存在理论上的缺陷)。
O Ba Ma!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22:03:10
如果是机构就想每个地方都有公安但是杭州的70码等不还是发生了,因为地方上官官相互,
只有从皇帝身边派可以查到实情,有时候皇帝还需要亲自出马收集信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22:26:42
您的余额不够支付流量费
怎么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23:08:26
非常设机构由于不存在和地方切身相关的利益,故而不会导致其监督效能的降低,所以说财政部在各个省都有官员,对各省监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23:17:45
还有组织扁平化的作用吧,减少信息传递层级,降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增强决策的针对性和正确性,当然还有上传下达的作用,同时兼任督察的职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0 02:13:06
怎么才是回答好?奖励的你奖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0 12:00:38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0 12:01:46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0 12:03:21
dddddddddddddddddd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0 12:50:57
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下,如果采用派驻常驻机构的办法,长期必然导致派驻机构和地方势力相互勾结而欺下瞒上,从而就达不到中央政府想要的结果了。这就是为什么纪委现在要中央垂直领导,军队的高级军官要不断调换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0 14:41:39
mdx1107 发表于 2009-8-8 14:14
我来说一说:为什么古代的皇帝用人代替制度呢?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
一、人具有很轻的灵活性,比起常设机构来对于事情的灵活处理要高效的多——即效率经济学;
二、派遣钦差大臣比建立常设机构更加节约交易成本——交易费用理论;
三、钦差大臣代表着皇帝,其所到之处犹如皇帝亲临,也就是在皇帝分身无术且国事众多的时候,钦差大臣相当于将皇帝实现了分身,可以身处几地同时处理关系国家兴衰存亡、国计民生的大事——实现了皇帝对国家管理的统一性和连续性;
四、我们还可以看到,历朝历代的明君对于国事的处理都是很用心的,而且也是甚至老百姓的疾苦。他们心中很明白贪污受贿在地方上很普遍(只是恶劣程度的深浅不一罢了),再多设一个常设机构无异于使地方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的困难,且国家的财政消耗将进一步增加,所形成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有时甚至严重失调。

综上所述,对于古代皇帝而言钦差大臣优于常设机构。
分析的好,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0 14:43:41
部分赞同4楼的意见,但是我觉得3楼想法也是对的。
首先给每一个机构多派驻一个钦差(或者特派派员)如果能解决所有的突发问题,那么这个派驻的成本会远远低于派驻的收益。就拿一个大的国企来说,也许他的人员规模总数是2000人,多一个人对总成本会有多大影响啊。
所以我认为:临时特派方式主要是考虑到特派的效率。
一:长期派驻容易出现共谋,这就是为什么国家任命县委书记都需要异地任命,不用本地人。虽然每次换岗陈本很高,但是这样才能防止县委书记与下面各部门共谋。
二:就像4楼说的,出现特别问题的几率较小,所以少用一些特派员节约成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0 15:30:19
派遣钦差大臣主要是办理重大的事件和突发的事件。就像现在如果遇到突发的事件,国家会临时组成一个
调查小组下去调查。这样调查成员感觉被重用一样,干事有激情有效率,且公众不会辜负上级的希望。
再说,临时委任的,大家都觉得新鲜,不会有厌倦感。不会因为感情而影响办事的公正。


常设机构会出现上面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0 19:10:30
机制都不好,有钦差是皇权,国资委机构是中央集权,对于现在中国地方权力逐步增大,而中央权力下放,应该寻求更好的体制和机制,否则一种做法的完美也就证明一种方法开始崩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0 20:06:58
谢谢楼主啦,无私奉献,顶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0 20:53:29
常驻机构的成本比较高,且容易被地方政府所干扰,效率得不到提升。上面直接派遣,是一种非经常性的活动,单次成本也许也会比较高,但长期来看,成本结构仍旧优于常驻机构,费用较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0 20:54:28
当然,两者均有各自的优势,但总体来讲,让常驻机构变成地方势力,不利于中央集权的皇权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0 22:22:35
皇帝其实就是喜欢偏听偏信而已!偷懒罢了,可以有责怪的对象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1 09:11:51
现代的特派员和以前的钦差大臣不可同日而语,不过他们存在的道理都差不多——说到底是交易成本在起作用——在一定的技术约束下,最节约交易成本的制度安排是最有竞争力的。若把钦差大臣科层化,则需要重建衙门、需要差役等等,费用的膨胀是中央政府无法承担的。现代也一样,为了管个国企设个衙门,成本过高,没人愿意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1 10:15: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1 10:24: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1 11:58:25
过去指由皇帝派遣并代表皇帝外出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现在用来讽刺从上级机关派到下面去,不了解情况就指手画脚发号施令的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1 12:00:36
事情是不负案发展变化的,换句话说,事是死的,人是活的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1 17:35:39
得好好思量思量再来回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1 17:51:00
学到东西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1 17:55:05
这个问题你去问一问皇帝和中央领导,他们肯定清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1 21:55:25
学习了 9# bn949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1 22:09:32
个人认为 钦差起威慑作用 代表皇帝巡视四方 要是设置常设机构,首先灵活性不够,常设机构不可能只设置一个,设置多了必然会造成信息传递不畅,同时也会造成效率低下,人多了必然会出现推卸责任。另外常设机构的成本要远远高于仅仅几个大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1 22:34:30
那是代表黄帝的,黄帝怎么能总在那不走,显示黄家威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2 01:58:02
白浪一帆 发表于 2009-7-30 19:01
如题。如果有人认为派遣钦差大臣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信息,那么为什么不派驻一种常设机构?两种派遣方式有什么差别?如果派遣制是好的,那么它发挥作用的范围和方式是什么?

联想今天,央企都有国资委的特派员,他们能否以及如何发挥作用?
看了这个帖子一直能够得到大家的关注,确是从某一角度提出了一个大家认为比较重要的问题。但在讨论中,我觉得有必要重申一下学术性讨论的规则:

首先,发问者必须“正确地、清晰地提出和界定问题”。如果在讨论中,大家连要讨论什么问题都不清楚,各说各的,这样的讨论实在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当然,也可以在之后的讨论中逐步明确主题。

其次,参与讨论者应当首先看清楚提问者的主题和界定条件。最好能够重申一下自己对别人见解的理解,这样,如果理解错了,能够迅速地回到主题。

最后,具有经济学基础的站友,应该在所界定的条件下去讨论,形成一定的分析框架。这样的讨论才是学术性讨论,否则,就成了街头漫议了。这要求参与者要形成经济学思维,最好能够懂得用一定的方法来处理问题。

这里的问题,是否是从信息搜集的角度来谈国资委在国企中的特派员制度中的作用?类比下来,就是从信息搜集的角度,来谈钦差大臣制度与常驻机构之间的交易成本权衡?

楼主应该不断地参与讨论,引导到自己的思路上来。对于那些与主题没有直接关系的,但确实值得进一步深入讨论的旁枝末节,不妨另设主题进行讨论。楼主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