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2009-8-12 09:06:57
皇帝考虑的 更多的是效率,而不是成本。更多的是要达到目的性。即使现在的特派员依然是这样,想白了,只是派个人出趟差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2 10:15:18
如果想现在的通讯那么发达就少了很多麻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2 10:40:47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古代的政治体制. 在古代,皇帝是万人之上的唯一人, 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独揽行政,司法,军事,人事,纪检等,权利的高度集中必然遏止了官员们手中的权利,以清军机处为例,在那时军机处的干部那是朝上最牛的,但是他们的唯一权力也只是"跪拜笔录".各部各地方官权力大了, 皇帝根基就不稳,皇帝根基不稳,整个政体都得玩完.但是高度集权又严重阻碍了决策的效率.所有,在有些问题上,比如说与洋人谈判,灭大烟等问题上,皇帝出派一个"钦定差差务"的大臣,在此问题上全权代表皇帝,一是为皇帝本人分身,皇帝得留驻京师,天天下基层可不行.二是提高高层决策效率,留给皇帝时间进行其他决策.
2.古代信息的不发达.这也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如果说当时有电话,皇帝可以遥控官员们的话,或许楼主所说的第2种常设机构也是不必要的,当然我所指的是行政方面,而非纪检监察机构.洋人打进天津卫,逼迫晚清政府谈判议和,皇帝把他亲戚叫去谈判,授权给他叫他看着情况办,可是这人能象皇帝统揽大局吗?如果洋人能给皇帝打个电话直接谈判,,或许才更能体现皇帝意志(也是那时的国家意志),反论过来由于信息传输的不发达,皇帝不能直接谈判,所以得派钦差.

现在,政治体制的行政等级制度已经日趋完善,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也在不断的优化.有的只是中央和地方交换干部,(比如说几个月前发改委和湖南省交换副部及),已经没有必要由中央指定谁谁谁去哪哪哪干什么什么什么,全权代表中央去干什么,这样反动容易引起权利的滥用.

至于纪检检查方面,我了解到我们国家还是有派遣制度的,比如说到上海抓陈良与,就是中央下了一堆特派的纪检人员.这是必要的,大家都明白也就不详述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2 10:49:09
我觉得古代的官僚机构繁多冗杂,办事效率低下,若常设机构的话,地方的官员存在官官相护的嫌疑,古代就有山高皇帝远这一说 ,派钦差一皇帝可以垂直领导,直接汇报,不至于信息经过层层上报导致失真。二,处理事情可以自主快速处理,不用受地方官员影响。三,是对各官员的一种政治威慑的作用。以上仅是本人的愚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2 11:34:34
1# 白浪一帆
1、首先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即使安排常驻机构,有谁能保证这些机构会与当地官员或商人勾结而欺骗皇帝呢? 而如果派遣钦差打臣,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这一问题,但是也不是可以十足的确定腐败或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会发生,因此我们可以常见到两种现象:第一,钦差大臣时常换人;第二,钦差大臣也被地方官员拉拢,而欺瞒皇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一个朝代在一定时期内的廉洁情况。
2、钦差大臣发挥的范围由皇帝委派,因此没什么讨论价值;但是就方式而言可以有多种,可以巡视督导;或者长期下派;抑或侧面监视。具体的方式要看具体的需要而确定。
3、今天的特派员在一定程度上有作用,但个人觉得作用还不是很明显,毕竟特派员和他们所要去巡视的企业是属于同一个大的范畴的,不存在根本上的相互制约和监督问题,而是互相之间有着利益和冲突的紧密联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2 12:00:24
应该是一个宏观微观的问题吧,皇帝是从全局出发然后派一个钦差去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处理地方的事物,还有地方本来就有地方官员,钦差去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办事,不需要常设机构。当然更重要的是监督的功能和威慑的作用。瞎说的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2 12:29:35
151楼进一步厘清了问题的范围,154提供了一些额外的思路,分别给予100经验的奖励。
我个人认为,派驻干部与是否垂直领导不是同一个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2 15:44:19
我理解,主要是为了保持中央权力的一个权威性和威慑力,如果常驻的话,时间一久就没什么效了,大家也不会一听到“钦差大臣”就吓的要趴下了;另外,钦差大臣很多时候就是针对某些临时性的、特定的事,不是常务性的工作,没有必要常设,况且钦差大臣这个职位和人员也不是固定的,如果是哪一块的事情就调哪方面的人才去,这比较符合“钦差大臣”的内涵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2 16:28:28
皇帝为了让地方权力得到制衡。自己分身乏术,且不安全。就想出这钦差大臣的法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2 17:02:00
如题。如果有人认为派遣钦差大臣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信息,那么为什么不派驻一种常设机构?两种派遣方式有什么差别?如果派遣制是好的,那么它发挥作用的范围和方式是什么?

联想今天,央企都有国资委的特派员,他们能否以及如何发挥作用?

派遣钦差大臣 :目的是调查地方经济,民事,传达重要发展方向及指示等,另外起到引导管制地方做用

现在的国资委特派员主要任务或许只收及地方优势经济方面信息,行使上级委派的投资执行,监督等,不设及其它方面业务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2 17:35:11
常驻机构有更多的紧密接触,随着时间推移和多次博弈,其最大收益在于与地方共谋;而钦差属于一次性博弈,从利益角度来看,其个人利益最大化与中央利益最大化更能保持一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2 19:25:36
哦、看来楼上的都很有研究哇。
可能是因为地方机构本身就是一种常驻机构,时间久了,皇帝担心信息没有很好的传递,或者说,什么特殊事情发生了,派中央的人去管管看看,这个事情结束了,再把他们调回中央把。
不常驻,一方面是费用,另一方面管理层有多出来一层,监督效果也未必好。
机动性大一些,办事专一,效率高。我看电视,都觉得钦差大臣是重臣,很多情况下,还是他们自己请命去地方体察民情的……
那个时候还没有三权分立这一说,应该不存在统治者要约束自己权利的思想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2 19:26:11
我相信在一个层级组织里,只要上层越界只管下层的事情,那一定意味着下层能力不足、行为不受控制或者严重的欺瞒。最粗略的猜测,是层级越多,钦差这类安排就会越多。至于流动性的官职转成常设,历史的现实似乎总和战争的需要有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2 21:21:17
从委托代理的角度来看,最高统治者是通过一系列代理人来行使权力、表达意志的,多层级的组织结构形成一条代理链条。
但是由于代理过程中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过长的代理链条往往使最终结果与最高权力者的初衷背离,并且产生高昂的代理成本。
如果皇帝针对某些特定工作委派钦差大臣,即把钦差大臣当做自己的直接代理人,这样就减少了代理成本。
同时,接受直接委派使大臣具有了在特定领域高于一般官员的权力,并且视这种任命为一种荣耀(这一点在古代中国尤其重要),因此能够产生足够的激励,从而提高执行效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2 22:01:01
钦差也是集权的一种表现吧,有些重大的事情,是皇帝需要自己掌握的,钦差是皇帝的心腹,派他去,就说明皇帝可以控制一切。
而且,钦差的任务主要是解决问题,一般都是在发生重大事件时,而地方官员又不可靠时,就钦差出马了
跟封建集权制度有关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2 23:00:10
钦差下去捞油水,历史上多少钦差大臣啊,留名青史的有几个。以史为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3 09:11:34
支持四楼的看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3 09:38:43
黑社会的体制,看看台湾的政治,就知道皇帝为什么要派钦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9 07:49:11
假如变成常驻机构,那么皇帝绝对会隔一段时间排一亲差来查查这个常驻机构!从经济上讲,不合算啊!无形中增加了成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8 23:28:05
白浪一帆 发表于 2009-7-30 19:01
如题。如果有人认为派遣钦差大臣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信息,那么为什么不派驻一种常设机构?两种派遣方式有什么差别?如果派遣制是好的,那么它发挥作用的范围和方式是什么?

联想今天,央企都有国资委的特派员,他们能否以及如何发挥作用?
为什么不派驻一个种常设机构,我告诉你LZ:射出去的箭不可怕,在弦上的箭才可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 14:39:57
派遣制属于特事特办,下达上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2 09:44:49
因为反馈信息的不真实。因为在政令传导的中间末端和中间,监督者和施政者是同一个人,即使不是同一个人,也有可能合谋,即使不合谋,监督者和施政者也可能有个人恩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3 21:18:53
铁打的江山就需要流水的兵,为了维持社会稳定,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
不能同时被一帮人,或者说同一个利益集团所控制。 这就要求管理当地的官员必须经常
,避免与当地势力结成利益同盟。就算是退休的老官僚可以通过过去的门生或者同僚关
干预现存官僚体系的运行,但毕竟是人一走茶就凉,其影响力还是相对有限,要受到
官员的限制。 而一旦出现现任官员压不住当地的地头蛇,被当地势力控制而失去独立和
的非地方性色彩的情况,就需要中央政府的干预,然后那位手持尚方宝剑,握有先斩
大权的钦差大臣就开始走马上任。 而由于当地士绅的过度用权导致的社会不公,就会在
鸣钟,拦轿喊冤的信访制度下,通过王朝马汉这些公正的法律卫士护驾,让黑面老包
场,问题就得到了暂时的解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4 22:45:28
既然是钦差大臣肯定代表的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在地方发生了重大的事件,地方官员的权力是有限的,不是什么事都能做主的,在过去的交通是不发达的,发生了突发事件再有地方官员上报皇上,是需要时间的,皇上收到了奏折还要同大臣们商议,这也需要时间,如此一来很拖很长的时间,赵诚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才会派钦差大臣前去处理。
钦差作为常设的机构有他的弊病,一个人长时间的做同一职位很有可能造成腐败、渎职等情况,常设钦差,那么一发生什么突发事件总是那么几个人前去处理,肯定会发生贪污等徇私舞弊的情况,因此皇上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是随机的选择钦差大臣的,因此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对事件的处理可能会是公正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4 23:30:32
先买了,再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5 03:35:35
我觉得比较有用的是三公时的监察御史,后来的都有名无实,又一群无用的家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6 10:15:41
我觉得就是去收钱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6 10:43:24
174楼的第一句话有意思!大家可以深入讨论一下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1 10:16:43
我的理解是:
钦差大臣是我国明清时期才出现的一种特殊官职, 大概适合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社会特点的。 在当时的各种社会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清代钦差大臣派遣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清代专制集权统治下监察制度的不完善、清代吏治的腐败与高级官吏经济犯罪增加、清朝政府加强对地方管理等因素造成的。清朝经常派遣钦差大臣处理各类重要事件。他代表的是皇帝, 至高权利。
至于现在的特派员, 我同意9楼的:
‘而如今国资委的特派员,更多是作为一个信息收集者的角色.
也就是说,在比较要害的部门,信息的质量非常重要,这时候付出的成本也是很有意义的. 但是这些人员通常没有执行能力吧.’

这样理解不知如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6 11:17:35
长知识了~继续看下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