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疯人日记》连载21
大战开始
一切真的开始越来越顺。在我的努力下,我所做的业务在华尔街上位居前列,很快消息就传了开来,摩根斯坦利有个作风犀利的年轻人。
如果客户想作金融板块的衍生品交易,我是他们的第一选择。我的交易头寸很庞大,给“摩根妈妈”(Mother Morgan)的钱罐里添了不少钱,这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Keefe Bruyette公司是华尔街上从事金融板块衍生工具交易的最大玩家,也是我最重要的客户。我竭尽全力给他们的首席交易员留下深刻印象,没过多久,就把他们绝大多数交易拿到了手。
国民银行(NationsBank)、纽约化学银行(Chemical Bank)、大通银行(Chase Manhattan)--只要你能想到的银行,我们全都负责交易。当时我只有27岁,却已在业内确立了与客户关系融洽的名声。如果你想交易某个银行的股票期权,那就来找摩根斯坦利,一定会得到满意的服务。
起初,第一州际银行(The First Interstate)的期权交易与任何一个普通交易一样。当时股价接近70美元,Keefe的首席交易员向摩根斯坦利的销售代表金姆•迪斯匹格纳(Kim Dispigna)询问“1月标准合约”(Jan par leaps)的价格,也就是明年1月到期的100手看涨期权的价格。
我看了一下挂牌情况,发现这个差价有3美元,挂了50手,也就是说客户可以在这个流动性不强的市场买入或者卖出50手合约。
“怎么才这么一点。”我在心里想,同时通过做市挂牌降低差价,并把合约数增加10倍。“不管他要买多少,”我记得自己对金姆说,“把指令拿来就行。”
在接下来的几天,Keefe公司买入不少看涨期权,很快我手头就持有一个很大的头寸。我向客户卖出看空期权,让他们有权买入股票,同时我也买入股票对冲自己的风险。
他们的胃口越来越大,我开始有点跟不上了。市场无法提供更多的看涨期权,我成为唯一的做市商。
最终,过了几星期,客户问我他们能买入的上限是多少。
“8500手,”我回答道,“这是证交所允许买入的最高限。”我们距离这个上限已经很近了。
现在,说我持有第一洲际银行的股票,就像是在说谷歌(Google)从事的是互联网业务。华尔街任何一个交易第一洲际银行股票的人都知道,摩根斯坦利是个大多头。
我持有的头寸十分庞大--在向客户卖出第一洲际银行股票看空期权时,我自己买入任何可以对冲这一风险的东西。我认为客户可能知道什么消息,并准备好搭乘这趟便车。
我玩弄这个庞然大物好几个月时间。当我看好市场走势时,就增加多头部位,当不看好时,就卖空其他银行进行对冲,但在任何时候我看多的信念都没有动摇过,也没有放弃过自己的多头部位。
交易大厅里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件事,知道我现在坐在一列火车的顶上,等待启程去往梦想之国。
有压力吗?当然,但我有自己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就像剃刀边缘一样犀利。
转自:
http://chinese.wsj.com/gb/20090803/HRS075629.asp?source=UpFe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