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第一问的答案是:搜寻替代品需要时间和成本。但张五常在经济解释中断然否定了这一结论,偶支持张五常。
第二问很明显不是,以此为基础判定是“正常品“抑或“低档品“
我记得他是举了个香港隧道的例子。很有趣。
老张的书,是票友必读本,专业人士一般不大看得上,呵呵。
不过我觉得如果有闲,看看还是不错。胡说和马虎的地方固然有,但精彩的观点更多。
张三兄,我刚看了这一节,是隧道和出租车的例子。他的逻辑是你提高价格了,消费者开始选择其他替代品了,之后发现不满意,又回来了。有些道理,观察和思考有独特之处。但如果把变动前与消费者回来后再比较呢?
不过,这注定是个没有实证没有办法说明的结论。我们关注老张的精彩之处。
我记得他说他的一个同事作了实证。他认为一开始价格上升,需求下降很多,但是慢慢恢复,这本身就意味着“短期”的需求价格弹性更大。
如果这是事实,那么至少是提供了一个反例。
还是讨论点有深度的吧
这种问题没有必要拿出来!经济学关注的更多的应试社会问题!
这两个问题其实每个人自己最有发言权。分析一下自己的各种“需求弹性”,就知道了。
经济学家只是在一定假设下做出结论。
1,时间滞后带来预期
2,吉芬
长期与短期没有统一的划分,界限比较模糊,我个人认为要看商品供给总量的调整能力,不如小麦是季节性的,世界市场上小麦的年供给量是一定的,如何要增加或减少供给必须通过来年的进一步调整。
需求价格弹性越高证明对一种商品或卖家依赖程度越低,顾客可以选择的集合比较大,反之就依赖程度高,选择集合比较小,或无可选择的。从长期看,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对商品的供给自动进行调节,当商品供给少于需求时,价格会上升,通过一定时间,更多的资本会流入该行业,增加供给,或创造其它替代品,或顾客选择其它替代品,导致需求价格弹性下降。时间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是和消费者寻找替代品的时间长短有关。长期与短期之间的区别是看具体的产品。
说得很透彻
嘿嘿,这是经济学在完概念啊,这里的长期和短期跟生产成本处不一样,这里就是一个相对的长短期概念。反正在一段时间内,你消费者来不及改变消费对象,那么这个时期就是短期;如果超过一段时间,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那么就是长期。
第二问,不一定吧,还要看这个商品是不是正常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