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2313 2
2009-08-04
复合信用货币机制与世界统一货币理论的构建一书目前已由经济日报出版社正式公开出版发行,这本书重点内容之一便是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
  相对世界统一货币来说,复合信用货币机制是一个新鲜词,读者初读时一定比较陌生,下面笔者分别从复合信用货币机制的工作原理、复合信用货币机制的作用和复合信用货币机制下价值货币单位及其价格的确定问题探讨这三个方面对复合信用货币机制作一番详尽的阐述,以期读者能够领悟它。最后,在复合信用货币机制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新的世界统一货币理论。
1、复合信用货币机制的工作原理
由于货币具备流量和存量两种状态,流量货币承担的是结算和计量职能,存量货币承担的是储藏职能;流量货币通过不断的在市场中流转,使得产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得以正常的进行,存量货币是从市场中暂时退出流通的那部分货币,通常以储蓄的形式存在。
单一的信用货币无法同时满足流量货币和存量货币的货币职能,这就是现有货币发行机制存在的货币悖论。那么如何解决单一信用货币发行机制所带来的缺陷呢?唯一合理有效的方法就是改革现有的单一信用货币制度,实现复合信用货币发行机制。
复合信用货币发行机制是基于这样的操作,即发行两套信用货币,一套主要以流量货币的形式存在,承担的是计量和流通结算的货币职能;另外一套以存量货币的形式存在,该货币不再进入市场流通,它承担的是货币的储藏职能。政府以信用保障第一套货币能够在市场自由流通,保障第二套货币具有不变的购买力。第一套货币能够直接在市场上流通,它不但可以购买任何商品,而且还可以依照即时价格兑换成第二套货币;第二套货币不能直接进入市场流通,不能直接购买任何商品,包括黄金在内,它唯一能发生关系的只能是第一套货币,也就是说第二套货币必须兑换成第一套货币以后才能进入市场流通,才能购买商品。为研究方便,本书把第一套货币称为流通货币,把第二套货币称为价值货币。
其实人类货币制度的历史发展阶段曾经出现过萌芽状态的复合货币制度,但大都以失败告终。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但又与金本位完全不同,布雷顿森林体明确美元与黄金挂钩,其它国家货币以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布雷顿森林体系明确了美元是流通货币,黄金是存量货币,美元可以在市场上自由流通,承担了计量和流通结算的货币职能,美元又与黄金挂钩,即美元可以按照一固定的价格兑换成黄金,这样一来美元就退出流通领域,它转变成以黄金的形式存在的存量货币。作为存量货币形式的黄金以其天然价值信用担保币值的稳定性,它的确承担了货币的储藏职能。但是问题就在于黄金不是信用货币,不能够实现无限供给以满足它作为存量货币的需求,结果当世界许多国家的把越来越多的美元兑换成黄金,或者说当越来越多流通货币需要转换成价值货币时,黄金的供应量肯定是跟不上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也在情理之中。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失败之处就在于错误的用了金属作为价值货币,金属不是信用货币,它早就应该被淘汰出货币领域。
如果我们用信用货币而不是用黄金作为价值货币的话,布雷顿森林体系就不会崩溃。假设当初美国不把美元和黄金挂钩,取而代之的是以政府信用担保发行一种价值货币,美元作为流通货币与这种价值货币挂钩(按照即时变动的价格而非固定的价格挂钩),政府明确表示该价值货币具有稳定的价值或者说有不变的购买力。这种价值货币承担的货币职能和黄金是相同的,只不过它是以政府信用来代替黄金的天然价值信用。那么政府应该如何担保价值货币的不变购买力呢?为简单起见,我们暂时把价值货币与黄金挂钩,即假设该价值货币的货币单位和黄金一样,都是盎司,规定1盎司的价值货币等同于1盎司的黄金。但是要注意的是价值货币作为存量货币是不能直接进入市场流通的,即价值货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这里黄金只是作为市场上一种普通商品),我们不能用1盎司的价值货币去直接兑换1盎司的黄金,那样的话,价值货币就取代了流通货币的地位,这样会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那么如何用价值货币去买包括黄金在内的任何商品呢?这就要求把价值货币兑换成相应的流通货币,然后再用流通货币去购买包括黄金在内的任何商品。既然政府用信用担保价值货币与黄金挂钩,这就意味着当1盎司黄金能换多少数量的流通货币时1盎司的价值货币就能换到同等数量的流通货币,当美元发行量增加1倍,黄金价格上涨1倍,原有数量的价值货币能兑换到的美元也就会自动增加一倍,因此,价值货币具有不变的购买力。价值货币是信用货币,可以无限发放,当越来越多的国家需要把流通货币换成存量货币时,美国只需要发行价值货币就可,而不用动用国库中的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就不会崩溃了。
3、复合信用货币机制下价值货币单位及其价格的确定问题探讨
  价值货币的单位取决于其直接挂钩的商品的实物单位,因此价值货币的单位一定是商品的实物单位。如果价值货币直接与黄金挂钩,那么价值货币的单位就和黄金的单位一样,都是盎司;如果价值货币直接与石油挂钩,那么价值货币的单位就和石油的单位一样,都是桶;如果价值货币直接与粮食挂钩,那么价值货币的单位就和粮食的单位一样,都是吨。价值货币价格即单位价值货币能兑换到的流通货币的数量和与它直接挂钩的商品的价格是等同的,1盎司价值货币价格始终等同于1盎司黄金的价格,1桶价值货币价格始终等同于1桶石油的价格,1吨价值货币价格始终等同于1吨粮食的价格。
  当价值货币只与一种商品直接挂钩时,其单位非常好确定,即就是该挂钩商品的实物单位,价值货币价格也很好确定,即就是该挂钩商品的实物单位价格。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价值货币与一揽子不同种类的商品直接挂钩,其单位及其价格如何确定?例如价值货币同时实现与黄金、石油和粮食挂钩,其单位及其价格该如何确定?当价值货币同时实现与黄金、石油和粮食挂钩时,我们可以重新创建一个新的名义单位,这没有什么难度,难度就在于单位价值货币价格的确定。从纯技术的角度看,只要确定了黄金、石油和粮食三种商品的权重关系,或者说只要确定了黄金、石油和粮食三种商品的数量比例关系,单位价值货币价格就可以确定了。
   假设黄金、石油和粮食三种商品的权重关系被事先确定为1盎司黄金:2000桶石油:3吨粮食,假设当前上述三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800美元、1200美元和1000美元,总价格为3000美元,也就是说1盎司黄金:2000桶石油:3吨粮食的商品集合的总价格为3000美元。现在我们赋予价值货币单位的名称为资源因子,指定与1盎司黄金:2000桶石油:3吨粮食的商品集合的直接挂钩的价值货币的名义单位数为3000资源因子数(起初价值货币的名义单位数可以随意指定,但是一经确定,今后就不能随意更改,否则就会影响以后的价值货币价格的计量),此时单位价值货币价格为1美元即1资源因子数的价格是1美元。当我们持有1资源因子的价值货币时,就意味着持有了三千分之一的1盎司黄金:2000桶石油:3吨粮食的商品集合,也就是说3000资源因子数的价值货币直接与1盎司黄金:2000桶石油:3吨粮食的商品集合挂钩,无论黄金、石油和粮食的物价如何变动,单位价值货币的购买力即能够购买到的上述一定数量组合的黄金、石油和粮食的数量仍然不变。假设发生通货膨胀,1盎司黄金:2000桶石油:3吨粮食三种商品的价格假设分别上涨为1600美元、2400美元和2000美元,总价格为6000美元,也就是说1盎司黄金:2000桶石油:3吨粮食的商品集合的总价格为6000美元。由于1资源因子实现了与三千分之一的1盎司黄金:2000桶石油:3吨粮食的商品集合直接挂钩,因此此时1资源因子的价值货币价格也上涨为2美元。再假设由于技术原因、市场投机原因、国家财政税收货币等原因使得1盎司黄金:2000桶石油:3吨粮食三种商品的价格假设分别为1000美元、1000美元和1000美元,上述三种商品有的上涨,有的下跌,有的保持不变,但是由于1资源因子实现了与三千分之一的1盎司黄金:2000桶石油:3吨粮食的商品集合直接挂钩,因此,无论国家采取什么样的财政、税收货币政策,也无论什么样的市场和技术因素,单位价值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仍然不会改变。
   现在我们把价值货币挂钩的对象扩展成为一个国家、地区、家庭甚至个人的最终消费品集合。所谓最终消费品集合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内一个国家、地区、家庭甚至个人消费的最终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集合。以家庭为例,一年内一个家庭需要消费的产品种类包括吃、穿、住、用、行和娱乐等等,其中涉及到几十种乃至成百上千种的消费品,这些消费品又包括低值易耗品和耐用品,对于耐用品而言,我们可以用它的实际价格除以其预期使用年限来计算出一年的实际产品价格,对于使用年限不满一年的低值易耗品而言,我们可以其一年的实际消耗量来计算其实际产品价格。当一个家庭的消费集合确定以后,各种商品的种类和数量的对比关系也就确定了,接下来就可以实现它和价值货币的直接挂钩了,就如同上述实现价值货币同黄金、石油和粮食直接挂钩一样。与之相对应的价值货币单位我们称为劳动因子,劳动因子的名义价格的确定过程同上述资源因子的名义价格确定过程是一样的,这里不再赘述。同样道理,无论国家采取什么样的财政、税收货币政策,也无论什么样的市场和技术因素,劳动因子的实际购买力仍然不会改变。此时市场上任何一种商品都同时可以用流通货币和价值货币进行计量,前者表现为货币价格,后者表现为我们熟知的商品的价值量(单位是劳动因子)。当商品用流通货币计量时,其价格随着诸如国家财政、税收、货币以及其他影响分配的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但是当商品用劳动因子来衡量时,其价值量将不受任何的国家财政、税收、货币以及其他影响分配的因素影响,它所代表的实际购买力不会发生任何的改变。
   为什么价值货币最终选择和家庭消费集合挂钩而不直接和少数资源性产品挂钩呢?原因有三:首先,市场上少数资源性产品容易被少数资金操纵,由于和价值货币直接挂钩,一旦它们被操纵以后,就相当于数量庞大的价值货币被少数资金操纵,后果不堪设想;其次,价值货币相对应的是人们的储蓄,人们的储蓄早晚会转变成为消费,也就是说人们早晚要用价值货币获取相应的最终消费品而不是资源性产品;最后,按照本书后面提出的商品的劳动还原理论,一切资源性产品都只是构成最终产品的原材料,所有商品都是劳动创造出来的,因此把价值货币同最终消费品集合挂钩比同少数资源性产品挂钩要合理得多。
在结束本篇之前,必须要说明的是,笔者通过提出流量货币和存量货币相关理论,提出价值货币概念,为确定价值货币单位及其名义价格,分别从价值货币与单一商品(黄金)、与一组资源商品(黄金、石油和粮食)到与最终消费品集合挂钩的角度,从技术上论证了劳动因子作为价值货币单位是完全可行的,也论证了以劳动因子为单位的价值货币具有不变的购买力。然而,上述过程仅仅是从技术上进行论证,为体现完美,我们还必须扎扎实实从理论上论证价值货币单位及其名义价格的成立,即我们必须从理论上论证所有商品的价值量可以用劳动因子来衡量,用劳动因子来衡量的商品价值量拥有不变的购买力。下一篇的劳动交换价值论、劳动因子论、货币理论以及商品和资本的劳动还原理论将完全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证价值货币是存在的,从而进一步为复合信用货币机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8-6 15:20:04
目录

自序                                                       1

前言                                                       2

第一篇 理论篇——当代主要货币理论及其争论的历史回顾        10

第1章  古典货币理论                                       10

第2章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                                   25

第3章   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27

第4章 主流经济学的货币理论                                30

第5章 构建新货币理论的若干探讨                            44

第二篇 现实篇——单一货币发行机制的重大缺陷及其应对措施的初步探讨

第6章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                                  48

第7章 布雷顿森林体系回顾与评价                            49

第8章 单一信用货币发行机制存在的重大缺陷                  54

第9章 解决单一信用货币发行机制所带来缺陷的初步探讨        63

第三篇  策划篇——复合信用货币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第10章  劳动交换价值论                                     69

第11章 劳动因子论                                         81

第12章 论货币                                              93

第13章 资本和商品的劳动还原理论                            105

第14章 价值货币与复合信用货币机制的建立                    109

第15章  复合信用货币机制下世界统一货币体系的诞生           11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1 18:59:01
若干年内世界将爆发一场货币危机
世界充斥着大量的流动性,无论是美元、欧元、英镑还是日元。实体经济仍在底部,其吸纳货币的能力有限,相当一部分流入炒家手中,只是他们暂时持币观望而已。
若干年内将爆发一次整体性的货币危机,无论美元、欧元还是日元。只是轻重程度尚不能确定,发动者不仅是炒家,更是国家主权基金、甚至是广大投资者。如果情况恶劣的话,将会发展到人人自危,人们不再信任任何货币,疯狂的囤积大宗商品,常规的经济政策将全部失效,世界经济将崩盘。
尽管这种最恶劣的货币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是世界届时来一次轻微及以上的货币危机几乎是确定的。届时经济将发生较大的波动,经济二次调整或二次探底,严重时重新陷入严重衰退。
   欧美扩张展性的货币政策仍在延续,否则经济就会停止反弹,这也是无奈之举。欧洲主要国家如英国和美国货币竞赛式的贬值是为了确保他们那可怜的出口不拖累摇摇欲坠的经济体,但是这种竞赛式的注入流动性只会为未来的货币危机埋下种子。货币一经发出并没有消失,也没有进入实体经济(因为实体经济相对以前在萎缩),而是流入某些人的手中,只不过他们还在寻找机会而已。
   面对世界通胀,无论是否进行宏观调控,世界经济都将进行二次调整。现在言世界经济复苏还为时过早,世界经济筑底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不乏出现若干次的反复。
   短期内可能会出现强劲反弹,但是不应该追求反弹速度,而应该追求反弹质量,宁愿慢一些,尽管在底部停留时间长一些,但是这样的反弹才更稳固。如果经济再次下探超出预期,则仍要实施经济刺激。
   即便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话,也不会超过这一次的,因此不用过于担心。只要市场信心没有崩盘(有超主权储备货币这个工具),世界经济就不会崩盘,上世纪的世界灾难就不会重演。
   美国创纪录的连续四个季度出现经济衰退证明这次经济危机的恶劣程度,但是二季度的经济下滑突然减缓源于市场信心的恢复,与经济刺激计划关联不大。否则,一旦市场信心崩盘,美国经济必崩盘。
   这一次和上世纪的大萧条境况不一样,世界陷入十年的萧条的可能性不大,我估计五年就可以走出困境。因为这次有很多正面积极因素。
   首先是中国经济的崛起,目前欧洲和日本经济反弹好于美国,如果这种情况延续的话,那么可能就是欧洲和日本受到另外一个增长引擎的拉动,这个增长引擎就是中国。尽管中国经济总量不够大,但是几乎全是实体经济,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由于主要作用在产能过剩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上,因此投资乘数很大(大量存量资本会不断衍生出消费需求),效果非常明显。相对来说美国的经济刺激计划就显得经验不足。因此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对于拉动周边国家的出口效应也比较明显。5年以后中国拉动世界经济的力量将会逐渐赶上美国,10年以后足以带领世界经济走向繁荣。
  其次是认识到可持续经济发展方向的问题,目前世界各国都认识到新能源与绿色经济的重要性,这些早晚都要去做,晚做不如早做。发展新能源与绿色经济能接替凯恩斯式的临时刺激计划,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更为健康。
  最后是世界贸易模式的重建,这方面限于篇幅限制以后再论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