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357 6
2009-08-09
2009年08月09日 00:00:17  来源:新华网

杨国栋
    中国工程院近日对内部发文,要求加强学术道德约束。院士行为不端、情节严重者可被撤销院士称号。
    这一文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院士终身制的疑虑。虽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都强调院士只是终身荣誉,不存在终身制的问题,但
由于国家并没有明确规定院士的退休年龄,这导致了院士事实上的终身制。近年来,虽然院士行为不端现象不断见诸报端,但只有中科院曾在上个世纪撤销过两个院士的称号。
    国外的院士称号相对而言只是一种荣誉,并没有太多的特殊待遇,但我国的院士不仅代表着最高的学术荣誉,还能享受到许多一般教授无法企及的物质利益。成为院士不仅意味着行政职务的提升,科研经费的增加,院士收入也会大幅增加。不仅所在单位会提高其工资待遇,地方政府也会发给一笔数额不小的津贴。当很多城市都把院士数量看作城市实力象征的时候,院士称号早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人荣誉。这也难怪每次院士评选时候选人所在单位和省市都会不遗余力去拉票,使原本正常的学术活动变了味。而近年来多次传出的院士及院士候选人涉嫌剽窃的事件更让人感到现有的院士制度有必要进行适当调整,改变院士只能进不能出的现状。
    虽然有院士提出废除院士终身制,规定院士的退休年龄,毕竟七八十岁的院士很难在学术上再有成就,还不如退下来把岗位让给年轻人。但反对意见也不少,毕竟退不退休对院士来说,待遇可能大不一样。当院士究竟有多少好处,最近的一篇新闻就给出了部分答案:深圳市对新引进的两院院士首次发放住房补贴60万元,此后5年内每月发放23333元,累计的补贴近200万元。当然,这还不算可能获得的科研经费和其他补贴、津贴。而且此规定对院士的年龄并没有限制。哪怕是这名院士已无力从事学术科研活动,只要能到那里落户,照样能领到重奖。国内其他省市对引进院士也会给以重奖,数额大多在百万元以上。当院士的好处还远不止这些。无论是学术报告会还是各种论坛、商业鉴定、产品评奖,院士都是最受欢迎的对象,有时只需到场,说几句话就能拿到几万元的出场费,怎么能不让人心动。难怪有些院士对教学与科研都不再感兴趣,成天热衷于出席各种商业活动,四处兼职牟利。
    虽然中国工程院的发文让人看到了相关部门整顿院士队伍的决心,但该文件对“什么是情节严重”,并没有给出具体标准,能否落实还是个未知数,显然与公众的期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要维护院士这一中国最高的学术荣誉称号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就必须建立完善的院士退出机制。一方面要为已退出教学与科研一线的院士办理退休手续,另一方面也要将那些有违学术道德和社会公德的院士逐出院士队伍。这不仅有助于提高院士的公众形象,也有利于培养科研后备人才,提高我国的整体科技实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8-9 09:47:26
我们学校的院士    就知道捞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09:49:27
院士的经费不是一般的多啊。我们校长每年都有上千万的经费,很多课题都是挂他的名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09:52:04
只知道捞钱,搞学霸,没有搞出像样的再国家上绝对领先的技术,悲哀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15:57:48
中国的改革,什么时候见过把既得利益吐出来的?何况院士们绝非一般既得利益者。可以说,文章提出的退出机制想法很好很天真,可行性太小很遥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22:18:52
现在院士选举越来越类似于古代青楼名妓揽客——谁出的钱多、下的血大谁就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