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6186 3
2009-08-11

[套话]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加大,越来越多的老外跑到中国来从事教英语等各种简单劳动,也有很多中国人出国学习,由于中国从人均GDP来讲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平均生活水平尚赶不上发达国家,在加上西方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的绝对优势,西方男人的外形也被认为是国际美感标准,不可避免的结果是大量的中国女孩开始梦想要嫁给西方男人。据我个人有限的了解,90%到中国来从事各种活动的男性老外,都有找过中国女孩做女朋友的经历,其中10%没有找的,理由也很类似,说自己来中国前已经订婚了,不过马上又补上一句:“确实有很多人找中国女友”。不管这么多了,切入正题。我和留学英,加,澳的同学经常上网时候谈到这个问题,大家都觉得应该宣传一下西方的人际关系,对西方人的做法有一个正确的评论,尽量排除民族主义,不能简单地敌视和妖魔化老外,也不能简单地把想嫁老外的女生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毕竟经济规律不是那么容易被改变的。当然这个问题特别复杂,而且男人本来就有好色的本性,这里就是要排除这些变量的影响。

西方的人际关系,基本是建立在其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之上。这个人际关系有三大特点:松散性,及时性,还有广泛性。相比起来,中国的人际关系则是基本相反的。中国的人际关系建立与农业社会,家族社会和地域性社会,有密切性,延时性,和针对性。这里一一对比解释一下。

西方的松散性和中国的密切性:西方的人际关系是松散的,西方人基本都比较独立,人和人的交往都不会太深。即使是自己家里人,有很多秘密都不能说,对方也不问。比如选举的时候,老公投票给谁当总统,老婆可以不问。西方人能做到这一点,至少不会觉得太不正常。这样的缺点是:大家缺乏了解,亲人显得疏远;但是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十分自由;如果从社会的大局来看,优点就更明显了,就是谁也不用担心自己要和别人怎么处关系,因为大家都没有必要把自己的底细告诉别人,这样松散的关系非常有利于社会分工和合作,在一起工作效率特别高,不容易产生矛盾

相比之下,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是比较密切的。中国人交往一般都比较想知道别人的底细,知道别人的隐私。家里人更是不能有秘密,如果你有事情想瞒着你老婆,她非要把它问出来不可。这样的优点是:有很亲近的人,自然就有了所谓裙带关系。但是缺点是:不利于社会分工,交往有差别,人需要先建立信任才能合作,而且了解越多,越容易产生矛盾,所以中国人的世界里,事情不断

西方的及时性和中国的延时性:以前读到一篇经济学的文章,北京大学一个教授写的,他说西方人和中国人都是理性的,但是由于西方很早就进入商业社会,人口流动性大,大家聚在一起吃饭,下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碰到,所以就搞了AA制,英文Go Dutch,就是荷兰人的做法,因为荷兰商人当年航海跑遍全球,(荷兰被叫做“海上马车夫”),他们就是各付各的帐,这样大家都不吃亏;而中国却一直是农业社会,人口的流动性很小,很多人一辈子都被束缚在土地上,都住在一个村子里,所以大家谁也跑不了。所以中国人才你请一顿,下一顿我请,也不吃亏。

北大的这位教授写的意思是证明人都是理性的,只是不同的环境出现了不同的文化,都是经济规律的作用。不敢说这是不是“经济学帝国主义”,但是这篇文章描述的现象却是千真万确的。西方人的活动是及时的,所谓“及时”,意思就是原则上事情一件是一件,这件事情不能带到下一件事情。举个例子:比如今天我帮助你,你就最好在今天也给我同样的帮助。如果今天你不给我帮助,那我对你的帮助就是自愿的,你也不欠我什么,我也没有要求你以后要帮助我。所以西方人一般做事情,都要提到一个短语,这个短语是可以公开讲和写在文件里的,叫“in exchange for”, 意思是以什么换什么,而且是当时就换。所以西方人一般都是我为你工作,你付给我报酬,十分清楚。事情一件是一件,帐一笔是一笔。事后没有其它的故事。

而中国人之间却完全不是这样,中国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词,叫做“人情”。人情的意思,就是今天我帮助了你,你就欠我一个人情,我并不要求你今天一定要为我做什么,我只是期待在将来什么时候你能够也帮助我一下,或者你对我心存感激之心。中国人的事情是连续性的,甚至父辈的人情到了儿子辈也是有效的。

西方的广泛性和中国的针对性:一般人都以为,西方人不讲究人际关系,而中国人最精于人际关系。其实讲了前面两点之后,这点就很清楚了。西方人是不追究你和他到底有深的关系,但是西方人最讲究广泛的Network”。所以西方人才发明了Facebook, 西方人认为,人和人只要打了交道,就有可以算是network里的一员,以后有什么事情,问问人家,人家能帮忙就帮,不能帮忙一般都会直接明讲,双方也都没有什么感觉。真正用意是,在Network里寻找碰巧能帮忙的人。西方人一般都很有礼貌,都乐于与人交往。但是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和别人谁也不欠谁的,谁也没有义务要为别人做什么事情。松散的人际关系也是很好相处,反正大家了解都不深。

而中国人的人际交往确是针对性的,关系有远近,分得很清楚。关系近的就一定要帮忙,互相都有义务,而关系远的则是要谨慎对待,得罪了也不好。本来中国人是没有问题的,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了西方,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本来关系不近的都跑来和你拉近关系,这个时候分不清楚了,这也是中国人最头疼的地方之一,然后不小心得罪了这个,或者欠了别人的人情。

案例:中西管理方法对比

根据以上三个特点,举一个自己知道的美国的真实案例来说明一下西方人际关系的特点,也顺便模拟一下如果是中国式管理应该是怎么做。西方人的老板发现自己办公室的机密文件被下属偷看,东西也丢了,怀疑是下属所为。按照西方的人际关系,老板用的是质量管理法,就是说用什么人都可以,出了问题则就事论事解决问题。按他西方人的做法是,如果真的是偷,要有证据,一旦证据确凿,移交司法办理。那一辈子都在案记录,这个另当别论。但是没有证据,就不能说一定是下属偷的。但是又怀疑是下属偷的,怎么办呢?这位老板做法很西方化,他认为如果不让员工进他的办公室,员工接触不到他的东西,员工就是想偷也偷不了啊!他认为,员工只要完成了他交给的任务,再隔离一下,这样不就解决了?我管他怎么回事,我把他偷东西的途径给断绝了,应该就没问题了。这就是西方人际关系的典型,因为大家都不需要对彼此有什么要求,只有你做好你的工作,没有证据证明你偷,在你能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我还是会用你,因为不影响工作质量和结果

而如果是中国的老板,必然勃然大怒:“竟敢偷我的东西,我看那小子就不对劲!”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中国人的关系是紧密的,中国人只用自己信任的人,信任你事情才能交给你去办。我既然用你,我就要和你有紧密的关系,我当然不能容忍破坏分子或者品德不好的人进入这个圈子,俗话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中国人的第一道防线就是排除自己不信任的人,不可靠的人。所以中国的人际关系很复杂。中国人喜欢斗来斗去,要防这个防那个,因为心存异己的人好像很容易混到自己身边来,一不注意,他就搞你,害你。为什么能害到,就是因为了解你太多。所以像这个情况,只要你偷东西,不需要证据,老板觉得你偷,马上就开除你。而且中国人特别容易一盘散沙,就是因为互相不信任,而且又需要这种信任,所以不能有效组织起来,而西方人则不需要信任就可以组织起来

对想嫁老外的中国女孩的启发

我的同学留学英国7年,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中国女孩把用中国男人的方法来对付老外,真他妈傻×。这句话应该这样解读:松散性:老外男女间的关系也是相对松散的,只要没有结婚,法律上没有责任,恋爱自由,双方都自由自愿,没有义务说非娶或非要嫁,好多中国女人缠着老外,这招根本行不通,越缠老外反感,有的女人第一次见人家就提出要结婚,老外觉得很奇怪,我才见你第一次怎么就这么熟的样子?很多人指望老外以后买房买车,这是对中国男人提的要求,老外有什么义务?除非他自愿,不然他凭什么?哪条法律规定的?及时性:洋人所宣传的浪漫情调和他们人际关系的及时性是分不开的。老外认为,今天的感情不代表明天的感情,今天的感情需要努力才能留到明天。今天我对你好,不能代表明天我们还有感情,你也是一样,这个自由自愿。那怎么办呢?就要每天努力,天天搞玫瑰花战术,天天搞情调,天天努力去制造新感情。中国男人相比起来,就差远了,也做不到,因为一旦确定关系,也不要努力了,反正被赖住了,以后就天天缠在一起。


结论:国外国内,经常看到中国女人为了生存,想尽办法缠着老外,老外对中国人有看法不是无中生有的,虽然国内的中国人和国外的一部分中国人在努力为国树立美好的形象,但是这些努力如同“在大地震中拿个小扫帚和簸箕出来扫地一样”,基本上没有什么用,因为太多的中国人给老外留下了负面的印象。一些人不了解西方文化和人际关系,对别人不讲“人情”和不管以后的事情怨恨在心,甚至做出很极端的事情。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想得到自己不该得到的东西,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定义人家的幸福,最后还是失望的多。但是对西方人际关系的了解的意义绝对超过了“嫁老外”这个问题的本身,是一个可以引起普遍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待西方人和西方文化,和引进西方的管理制度。不过最好的办法还是要发展自己的经济和文化,同时要正确地认识别人,也不能再有像义和团围攻北京使馆那样的盲目的民族主义。越是妖魔化别人,最后发现人家不是那样的时候,倒霉的还是自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8-11 14:08:06
感觉你写长文很辛苦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9 04:18:53
好贴!很多观点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9 04:20:10
但是我觉得西方人这个概念本身就有问题,英国人、美国人、德国人、法国人,差别是很大的!总体来说,如果信宗教,很多人的家庭观念还是很强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