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1101 17
2009-08-12
从来都知道流动陷阱发生的时候利率趋于无穷小,财政政策最有效而货币政策失效
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里面财政政策还从图像中体现,货币政策怎么体现
流动性陷阱发生的时候,利率趋于无穷小,流动性偏好趋于无穷大,那么央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了货币供给,刚好满足了这种需求,货币政策怎么会失效呢,应该高效才对么
大虾来解释一下,不胜感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8-12 18:57:47
1.首先纠正一下,凯恩斯流动偏好陷阱陷阱里的利率并不是趋向于无穷小。事实上,在凯恩斯的理论中,当利率达到一个临界点,比如2%,流动偏好陷阱现象就会产生。
2.如中所示,货币政策实际上就是m曲线的移动,可以看出,在凯恩斯区域,无论m如何移动,利率都保持不变,而货币政策目的就是改变利率,因而货币政策无效。
. 教学.jpg
3.正因为流动偏好趋向于无穷大,所以理论上无论央行只能加多少货币供给,都会被人们持有,不会降低利率,从而货币政策无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2 19:00:56
货币政策的目的是要增加投资。流动性陷阱时,大家都愿意持有现金,既不能刺激投资,又不能刺激消费。央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没有效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2 19:20:39
谢谢总理大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2 21:11:01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货币理论中独具特色的分析,凯恩斯认为从长期角度来看市场利率呈现周期性运动的轨迹,并且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个合理的利率水平。当利率降的很低的时候,这个时候即期债券价格涨的很高,这个时候人们认为利率不大可能会继续下降,也就是说债券价格只会下降不会上涨,持有债券的风险不断增大,这个时候人们会将自己手中的债券全部抛出,持有货币,并且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依然会持有在手中,这个时候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变得无穷大,货币需求变的完全有弹性,LM线水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趋向正无穷,凯恩斯将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的现象称之为流动性陷阱。
凯恩斯认为,当经济中出现流动性陷阱的时候,这个时候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没有效果的,因为这个时候由于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变得无穷大,货币需求完全有弹性,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只会被居民的无穷大的货币需求所吸收,会出现所谓的“央行失效”现象,因此利率无法降低,相应的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就不会增加,这个时候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无效的,凯恩斯认为应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增加经济运行中的有效需求,增加政府投资和减税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发展。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但是否真的在实际中存在仍有一定的争议,并且凯恩斯本人也并没有很好的解释流动性是如何产生的,历史经验也并没有给出合理的证明。
美国经济学籍克鲁格曼在其名著《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中针对日本失去的十年,以优美的文字提出当时的日本经济进入凯恩斯所描述的流动性陷阱。克鲁格曼将流动性陷阱定义为“当一个经济体的总需求出现下降时,即使中央银行将利率降至0的时候,总需求依然小于生产能力扩张的时候,就可以认为这个经济体进入流动性陷阱”克鲁格曼眼中的流动性陷阱可以称之为现代版的流动性陷阱。和凯恩斯截然相反,凯恩斯认为当经济体出现流动性陷阱的时候应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而克鲁格曼针对当时的日本经济开出的药方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无限制的货币供给,即不惜用一场通货膨胀来代替通货紧缩,但是事后证明并没有取得很大的经济效果,日本低迷的经济并没有显注改变。
流动性陷阱现在更多的是用在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中,即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对经济的作用是不一样的,通常情况下在经济过热的时候,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抑制总需求的过度扩张,对抑制经济过热,打压通货膨胀有明显作用,但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对经济的刺激作用相对较弱,从利率角度来看,中央银行只能改变名义利率而无法左右实际利率,而且投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降低利率从理论上可以减少居民消费的机会成本,但利率对消费的调节作用受诸多因素制约,包括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信贷体系的完善程度等,并且人们有可能认为未来收入的额贴现值大于现值,对经济预期悲观以及收入的不确定性都会降低货币政策对增加消费的刺激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2 22:41:31
beat1989 发表于 2009-8-12 21:11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货币理论中独具特色的分析,凯恩斯认为从长期角度来看市场利率呈现周期性运动的轨迹,并且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个合理的利率水平。当利率降的很低的时候,这个时候即期债券价格涨的很高,这个时候人们认为利率不大可能会继续下降,也就是说债券价格只会下降不会上涨,持有债券的风险不断增大,这个时候人们会将自己手中的债券全部抛出,持有货币,并且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依然会持有在手中,这个时候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变得无穷大,货币需求变的完全有弹性,LM线水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趋向正无穷,凯恩斯将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的现象称之为流动性陷阱。
凯恩斯认为,当经济中出现流动性陷阱的时候,这个时候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没有效果的,因为这个时候由于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变得无穷大,货币需求完全有弹性,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只会被居民的无穷大的货币需求所吸收,会出现所谓的“央行失效”现象,因此利率无法降低,相应的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就不会增加,这个时候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无效的,凯恩斯认为应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增加经济运行中的有效需求,增加政府投资和减税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发展。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但是否真的在实际中存在仍有一定的争议,并且凯恩斯本人也并没有很好的解释流动性是如何产生的,历史经验也并没有给出合理的证明。
美国经济学籍克鲁格曼在其名著《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中针对日本失去的十年,以优美的文字提出当时的日本经济进入凯恩斯所描述的流动性陷阱。克鲁格曼将流动性陷阱定义为“当一个经济体的总需求出现下降时,即使中央银行将利率降至0的时候,总需求依然小于生产能力扩张的时候,就可以认为这个经济体进入流动性陷阱”克鲁格曼眼中的流动性陷阱可以称之为现代版的流动性陷阱。和凯恩斯截然相反,凯恩斯认为当经济体出现流动性陷阱的时候应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而克鲁格曼针对当时的日本经济开出的药方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无限制的货币供给,即不惜用一场通货膨胀来代替通货紧缩,但是事后证明并没有取得很大的经济效果,日本低迷的经济并没有显注改变。
流动性陷阱现在更多的是用在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中,即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对经济的作用是不一样的,通常情况下在经济过热的时候,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抑制总需求的过度扩张,对抑制经济过热,打压通货膨胀有明显作用,但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对经济的刺激作用相对较弱,从利率角度来看,中央银行只能改变名义利率而无法左右实际利率,而且投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降低利率从理论上可以减少居民消费的机会成本,但利率对消费的调节作用受诸多因素制约,包括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信贷体系的完善程度等,并且人们有可能认为未来收入的额贴现值大于现值,对经济预期悲观以及收入的不确定性都会降低货币政策对增加消费的刺激作用。
兄弟不会是直接复制粘贴XX百科里的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