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随机漫步”的朋友,“谁续风流”。)
本问题的结症在于,以增进友谊为目的拿筷子,但由于筷子的钱是事先就算在饭钱里的,对于拿筷子的多少,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和监督。这样,拿筷子的成本是由食堂和客人共同分摊的。
提问者的担心是,多拿筷子的成本,会不会高过增进友谊的收益?或者能否在即增进友谊的同时,又降低拿筷子的成本?
我到过一些大学,那里的规矩是,不论谁吃完饭,餐具是要自己收拾并送到回收点的,餐桌上尽量不要留下残余物。在这里不存在专门的监督者,一起吃饭的认识或不认识的同学都是监督者。面对那么多双眼睛,吃完饭以后不加收拾,拍拍屁股就走,你会不会有一种如背锋芒的感觉?增进友谊的目的能达到吗(朋友怎么看)?
帮同学那筷子能增进友谊,多拿之后大家笑笑,再把它放回去就不是增进友谊?这里就不存在“浪费”或无效率。
记得薛兆丰在《文笔的定价》里有个题记,摘引的是王尔德的话(好像是):可是到了下午,我又把那个删掉的逗点加了回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7 22:44:5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