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蓝色巨人的“绿色未来”
资源浪费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个小社区每年为寻找车位所浪费的燃油高达4万多加仑,现有的油井中只能提取20%—30%的石油,在中国约有1/3以上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流……这些触目惊心的问题,是2008年底IBM推出“智慧的地球”(Smarter Planet)全球战略时,将“绿色未来”作为“智慧地球”四大框架之一的原因。“需要采取行动解决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IBM宣称。
多年来,IBM始终致力于通过推出新的服务、产品和技术,帮助企业搭建更加“绿色”的技术基础设施,眼下,如何利用“绿色IT”减少企业成本,已经成为摆在企业继续前进的重要课题,要协助企业走向绿色未来,IBM需给出解决方案。
先来看看蓝色巨人自己践行节能环保的历程。经过从1990年到2005年的努力,IBM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削减了60%;IBM还是收集和处理电子废品达到10亿磅的第一家IT公司;过去10年中,IBM把200多个数据中心减少到12个,通过对工作量的整合和虚拟化,把服务器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减少了2/3。
IBM目前运行着世界上最大的商业技术基础设施,在全球拥有超过800万平方英尺的数据中心。2007年8月,IBM启动了当代最重要的一次全球范围数据中心整合,采用30台System z主机取代3900台分布式服务器。通过该项能效行动计划,三年内在不增加能耗或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情况下,IBM可以使其数据中心的计算能力扩大一倍,节约2.5亿美元各项成本。
IBM如今的营利模式之一,便是把自己在绿色环保方面的能力与经验,用于帮助同样苦于能耗成本的客户。2007年夏,IBM宣布启动“绿色创新工程”,承诺每年投入10亿美元用于环保目的,全面整合硬件、软件、服务和研发等部门以及合作伙伴的力量,并组建了由近千名最出色的能效专家组成的“绿色”团队,向客户提供业界端到端的绿色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至今,IBM在全球有了大量客户成功案例,其中不乏中国客户。比如IBM帮助中国工商银行将其38个数据中心减少到2个,从而帮助工行每年节约1.8亿美元的各项费用。通过与IBM在绿色智能楼宇项目的合作,上海瑞吉红塔大酒店综合能耗比平均维持在4.9%左右,达到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指标。
2007年到2008年,是IBM“绿色创新工程”的第一阶段。IBM利用其技术专长及在提升能效方面的技术创新,为客户开出了由5个步骤组成的可以大大提高能效的处方,分别为诊断:评估现有设施——能源评估、虚拟三维供电管理和热分析;建设:规划、建设或更新一个高能效的数据中心;虚拟化:对IT基础设施和专门用途的处理器进行虚拟化;管理:通过电源管理软件实现能耗掌控;制冷:在数据中心内外采用水冷解决方案。一年下来,“绿色创新工程”总共为2000多家企业提供了硬件、软件和服务技术,帮助它们实现削减多达40%的能源消耗和能源成本。
2008年,在获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IBM继续深入推动“绿色创新工程”进入第二阶段。IBM的新药方开出了两味药效更猛的新药:模块化、高效能的数据中心设计,更强的虚拟化和集成技术。其中,全新的模块化数据中心可以满足从大型全球化企业到位于偏远地区的小型企业的业务需求,并可以削减多达50%的能源消耗;与定制系统相比,可移动式模块化数据中心可以最多节约30%的成本,所占面积也可以减少多达50%;IBM虚拟化服务器优化和集成服务,则可以削减最多30%的能源成本和最多50%的全部使用成本。
数据中心能耗问题有着诸多病因:从机房的布局装修、供电、冷却、配电的设计,到服务器虚拟化的应用等等,只有迅速发现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对此,IBM有着独特的望闻问切法——“数据中心能耗评估服务”。首先是观察病情,通过客户提供的关于配电、空调系统图、硬件列表信息等数据,以及现场采集服务器的进出风温度、用电量、气流等数据,充分了解客户数据中心的现状;其次是寻找病因,通过服务器实时功耗与额定功率的比较、服务器功耗与所得到的冷却能力的比较等等,找到那些低能效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是对症下药。IBM分别利用两款强大的分析与建模软件,将数据中心的所有现状进行统一的计算和评估,并输出最优改善方案。
“IBM要成为绿色环保的倡导者、推动者和先行者”——专访IBM亚太区GTS数据中心及智能化集成服务总经理袁东坡
《商务周刊》:IBM如何看待绿色环保的企业社会责任?绿色节能技术对IBM的商业模式产生了哪些影响?
袁东坡:作为社会中的企业公民,IBM一直在绿色科研领域进行大量的研究和投入。IBM旨在通过创新的信息技术来推动节能环保的经济运行,成为绿色环保领域的倡导者、推动者和先行者。2007年和2008年,IBM每年投资10多亿美元,持续推动“绿色创新工程”。IBM还发布了题为“绿色中国”的白皮书,针对如何采用创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优化绿色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对中国企业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自IBM正式推出绿色创新工程以来,这些领先的节能创新技术的推动应用也使IBM受益良多,最重要的是,IBM真正创造了全新的服务和业务,这一业务带来了明显的业务收入增长。那些对节能创新有大量需求的企业即使面临目前非常艰难的经济时期,他们依然愿意投入,因为他们相信IBM卓越领先的技术和服务可以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回报,而这样的需求也在持续推进IBM“绿色创新工程”深入发展。
《商务周刊》: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会让客户更多重视企业计算的节能技术,如果这是机会的话,IBM将如何把握这个机会?袁东坡:毋庸置疑,目前持续深入的全球经济衰退正使全球企业迫切寻求削减开支、改善收支状况的良方。IBM认为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企业应对目前IT状况开展评估,以发现成本节约的机会,同时简化合并计算和网络资源,从总体上节约运作和能耗成本。对于绿色环保这一领域,IBM认为IT不仅应当重视,更能做出重大贡献,特别是在企业级计算,能耗更加成为突出的问题。IBM始终致力于绿色服务,不仅将其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元素,也不遗余力地将这一理念分享给客户,通过创新的技术与服务帮助更多的企业与机构提高数据中心的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绿化”。
《商务周刊》:在大型计算方面,许多厂商都有各自的绿色环保措施,与其他厂商相比,IBM的独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袁东坡:IBM除了有从芯片到系统级领先的节能解决方案外,更重要的是我们不断实践,通过虚拟化绿色节能技术帮助客户获益。我们通过将3900台服务器整合到30台大型主机上,所节省的电能相当于一个小镇的用电量。基于POWER6处理器的System P570可以在机箱内创建多个虚拟服务器,IBM通过计算发现,30台SunFire v890服务器可以整合到新款IBM服务器的一个机架内,每年节约的能源成本将超过10万美元。
陶氏化学:“从摇篮到摇篮”的绿色化工□记者王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全球环境主义的兴起和各国对于传统制造业在环境政策约束性上的加强,化工巨头们开始加大在节能减排和绿色、安全产品方面的投入。
有112年历史的美国陶氏化学公司是这场运动公认的领先者。2001—2008年,陶氏化学连续8年登上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榜,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是第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对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公司进行财政表现评估的指标体系。在中国,陶氏在节能和生态领域的努力也颇获好评,今年6月召开的“2009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上,陶氏化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凭借出色的运营生态效率,以及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对节能减排的卓越贡献,被评为“十佳节能减排标志企业”。
过去几十年里,人与环境因素已经融入到陶氏化学的整体商业战略里,陶氏的“血管”里如今流动着“绿色的血液”。早在1994年,陶氏在全球第一家提出了1995—2005年“环境、健康和安全(EH&S)十年目标”规划。这一“十年规划”的具体目标包括:工伤和疾病事故率减少90%、初级泄漏事故减少90%、工艺安全事故减少90%、货物运输事故减少90%、车辆安全事故率减少50%、废物排放减少50%、污水排放减少50%。
“经过不断的改进、创新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这些目标在10年后的2005年已基本实现,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陶氏化学环境、健康及安全亚太区总监钟瑞麟(Dennis Chung)告诉《商务周刊》,在这10年间,陶氏在产量增加31%的基础上使工业排放量减少56%。减少了73万吨固体废弃物排放,这足够在270个足球场上堆积高达1米;减少了8300万吨废水排放,这相当于80万中国家庭一年的用水量;节约的能量足够800万美国家庭使用一年。
“同时这一战略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1995—2005年间,公司共投入10亿美元改进流程和技术来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排放、促进安全生产,最终累计节约了50亿美元的费用。”钟瑞麟说。
在此基础上,2005年,陶氏又制定了“2015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一陶氏第二个“10年规划”涵盖三大方面:通过创新和产品安全监管实现“可持续的化工”;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2015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陶氏宣布,2006—2015年把能源利用率提高25%。温室气体排放量每年减少2.5%。
陶氏“2015可持续发展目标”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赞扬。钟瑞麟告诉记者,2006年以来,陶氏在社区合作、在保证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安全以及高效利用地球资源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在生产过程中,陶氏对于清洁生产和安全生产提出了更严格要求。钟瑞麟称,陶氏化学位于全球的所有工厂里,生产流程、工序、岗位编制以及使用的电脑和工具都是一样的,公司可以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要求、培训和考核。同时,“零容忍”政策被引申至安全、健康和环保领域,如在安全生产领域零伤害、零事故的要求。陶氏对其生产的化学品从“出生”到最后进入“坟墓”整个过程,都有细致周到的“照顾”。
记者曾到陶氏在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张家港生产基地采访,厂区内花园式的工厂布局、干净整洁的生产装置,尤其是融入到生产基地每一个角落、每一位员工的安全理念和对各项安全措施的认真执行态度让人印象深刻。
从2005年开始,陶氏出资800万元人民币与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合作推动清洁生产示范项目,该示范项目旨在促进化学及其相关行业内中小型企业的清洁生产实践。陶氏与国家环保总局组建了一个工作小组,利用陶氏全球化工工艺及其专业技术,培训和指导中国化工、印染、酿造、电子、食品等多个行业的企业。2006年的试点企业审核结果表明,21家试点企业共实施了700多个清洁生产方案,获得经济效益3600万元人民币,同时污水减排167.6万吨,废气减少2400万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减少667.2吨,节电276.7万度,节水372.8万吨以及节煤10.8万吨。
“我们生活的地球,需要所有人共同的支持和维护。陶氏为环境和社会所做的一切都是想让人类过上更好的生活;陶氏对此的付出将永不停止。”钟瑞麟说。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