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钢事件”的调查
建龙重组通钢集团再调查
新京报 涂重航
8年前成功重组吉林明城钢铁厂,8年后重组通钢集团失败。一胜一败暴露各方利益冲突问题。
■ 核心提示
吉林通钢事件,使北京建龙重工集团引起全国关注。
这家民营钢铁企业征战东北8年,以9784万收购一家破产钢铁厂起步,4年间便打造成净资产为11亿的钢铁企业,用此股权作价重组通钢,并拿下36%的股份,两年后,这项权益变成了近30亿。
但在2008年,建龙与原通钢矛盾加剧,因公司亏损其投资也渐变为零。
在由分立到控股的折返中,建龙派驻的总经理遭群殴致死,这起突发事件让建龙折翼于吉林。
今年8月5日,吉林省宣布对通钢集团领导层进行调整。
通报称,经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建议免去安凤成董事长职务,提名通化副市长巩爱平为董事长人选。次日,通钢董事会上,巩爱平获选董事长。
7月22日,吉林省国资委宣布建龙控股通钢方案时,安凤成及另3名董事反对。2天后,建龙集团派驻的总经理陈国君被殴致死,随之,两钢铁集团之间的并购引发全国关注。
至此,建龙集团进军东北钢铁业已逾8年。
张志祥北上吉林
2001年3月,吉林市国资委副主任带队到河北,力邀建龙重组明钢。张志祥踏入东北
明城钢铁厂是建龙集团在吉林并购的第一家钢铁厂。
8月3日,吉林省吉林市明城镇,通钢吉林钢铁有限公司,大门前“通钢”二字甚是醒目。
这家现属通钢集团的钢铁公司原属建龙集团。
“假如没有建龙收购,我们早喝西北风了。”一位刚下班的员工说,他是以前明城钢铁厂的老员工,历经了该厂破产的全过程。
1996年,时值国家提出关闭小钢铁,明城钢铁厂两座55立方米高炉淘汰,仅留一座150立方米高炉。到1999年,因经营和资金问题,厂子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