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2883 6
2005-10-2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的调动了农民是生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了农村濒临崩溃的局面。土地的家庭联产承包赋予了农民土地的使用权,农民开始决定自己的土地生产,1985年的统购统销制度的改革,更加刺激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巨大,农村生产在具有分散性,缺乏组织性。家庭联产承包后,农村生产扩大,农产品产量和品种日益丰富,由于农户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即我国体制上存在的弊端,从而出现了改革开放后粮食的三次过剩,农民怎产不增收,农产品卖难。

如果由农户作为流通主体,及由每个农户从事其土地产出的交易,很显然不适应农村流通现代化的发展,不利于农民增收。

1、单个农户大都是小生产,他们的生产规模较小,只要自己的产品卖出去,并不太在乎出售是否公平。只要他(单个农户交换完成)他就满足了

2、现在农村集贸市场还是比较发达的,但是缺乏组织,并且市场上大都是单个农户在从事商品交换与买卖,不利与农村流通的现代化

3、现阶段我国农户缺乏组织性,在进行商品交易时与商家(销售商,中间商,等)谈判中处于劣势地位。

可以说,农户在现阶段作为流通主体存在是必然的,是国情使之。但是并不是合理的,要使农村流通现代化,必然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成立农村合作组织(如日本农协)壮大农户实力。

还有邓小平同志早就提出了农村实行适度规模经营,这也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流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以上本人随想拙见,往大家发表意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27 22:51:2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0-29 15:27:00

怎么没人回呀,“十一五”规划出来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加快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大家发表一下看法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5 21:00:00
您的思路很好,但组织起来谈何容易,没有政府的支持像农业合作社这样的组织是很难存在下去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6 22:04:00

不是政府不支持,而是政策失效。是执行不力的问题。政府也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没有很好的执行,造成城乡差距加大。

现在法国的骚乱,好像也是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引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6 22:42:00

显然,农民作为流通主体是有问题的。山东的农产品流通是搞得比较好的,应当说也存在很多形式。

未经原作者同意。仅摘录一部分,供大家参考。

二、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模式

各地坚持市场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坚持标准化生产与产业化经营相结合,坚持开拓国内市场与开拓国外市场相结合,积极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多形式、多渠道搞活农产品流通,形成了多种农产品流通模式,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

¾¾以农民运销队伍为主体的贩运型流通。其特点是农民自己闯市场,搞运销。苍山是山东的“南菜园”,全县有16万人长年在江南20多个大中城市从事蔬菜运销经营,苍山蔬菜在上海的销量占到上海蔬菜销售总量的25%以上,带动了全县100万亩、70亿公斤蔬菜的产销。

¾¾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的市场带动型流通。其特点是通过培育市场,形成产品集散、信息发布、价格形成中心,促进农产品大进大出,以大市场带动大流通、大循环。寿光市投资建设了占地680亩、年交易量30多亿公斤、交易额28亿元的“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和电子拍卖市场,辐射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大流通格局。

¾¾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组织形式的加工贸易型流通。其特点是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载体,企业与农户间建立紧密的产销关系,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组成企业与农户同闯市场的“联合舰队”。诸城市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全市有各类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900多家,年加工能力300万吨,有20多万农户与企业建立了产销关系。得利斯集团经营的500万头生猪产业链,构筑了从生猪良种繁育到精深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销体系。

¾¾以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的合作型流通。其特点是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把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架起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桥梁。吕南县文瞳镇供销社牵头,与苏果超市和500多户桃农组成了果业合作社,发展优质桃6000亩、优质苹果1000亩,今年合作社将30万公斤鲜桃,借助苏果超市的连锁网络,打入南京260家超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11 21:03:00

“三农”问题的解决,我想解决农民社会地位问题,解决其在新世纪的角色问题,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不敢断言其是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 还需研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