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递交国家社科申请书的时候了,自己比较幸运去年中了一个社科青年项目。最近时间稍微空闲一些,谈一下自己申请社科的体会,谈不上经验,对的地方大家姑且听之,不对的地方大家勿喷啊。
基本情况:本人2015年6月毕业与上海某高校,毕业后在上海某高校做师资博后,今年6月份出站。
首先是破除大家对于社科的一个印象:申请社科需要有“关系”,社科项目公布前就已经知道中不中了。我的情况是自己真的没关系,也找不到人打招呼,公布前也不晓得自己中了社科,等到结果发布之后还是别人告诉我自己中了社科的。为什么自己都没想到会中呢?主要是我用这个本子的简化版本申请了两次博后项目,结果都没中,所以也没抱什么希望。这其中自己体会中的原因如下:
1.申请项目需要有前期积累。刚毕业的博士最好用自己的博士论文内容申请,但切忌不应该是博士论文原稿,而应该是博士论文的延续和深化。我自己就是拿博士论文为基础申请的,在博士论文基础上进行了加工和深化,课题是博士论文的延续。
2.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同时筹划如何跟热点结合。我申请的时候正好是Xi DaDa强调县委书记重要性、要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前后,为此我将自己本子跟这一热点结合,没想到还真中了。所以大家做研究一方面是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不要轻易变换研究方向,需要自己在原有领域已经做出一点点成绩之后再转换研究方向,这样比较稳妥。而关注热点呢,是结合自己的研究关注热点,而不是一股脑去追热点,如果只追热点就真成了空中楼阁了。而结合自己的研究找热点则是为空中楼阁夯实了地基。
3.要多让别人帮你看看。一个是内行的人看,这个一两个人足矣,毕竟你就是做这一块的,自己对内容的把握肯定可以,如果自己都没把握,就不要申请课题了。一个是找外行的人看,他们看一是看你写的是否情况,二是看写的布局是否合理,布局是否美观。因为审阅我们申请书的人时间也宝贵,他们需要看到比较美观的申请书,这个无可厚非,毕竟我们每个人都一样,要不然怎么有赏心悦目的成语呢?!
其他一些该注意的点:比如查看申请书是否完整、是否签名、是否有错别字、字数是否超过要求等已经被各位前辈强调了无数次了,我就不赘述了。不过想说一下规避这类问题的一个小技巧:就是提前把申请书打印出来,看纸质版的,看个三四遍上述问题应该基本上都可以避免。
最后祝各位申请的学友今年能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