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农林经济学
2370 6
2009-08-21
扩散理论和梯度转移理论说随着经济的发展,要素会有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扩散,一下产业也会梯度转移,来促进落后地区的增长,缩小地区之间经济的差距,在中国这一理论的有效性值得怀疑,不错改革开放后80年代有短暂性的延缓,但是东部省份和中西部的差距,特别是经济差距还是在扩大,并未出现收敛的趋势,大家不妨讨论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9-13 20:46:38
我认为有几个问题需要考虑:
1、该理论的出处。主要是用来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扩散的一种理论解释,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却存在先天的体制障碍,包括省际管理体制的差别与矛盾、管理水平与技术转化能力差等制约因素。
2、主要用来解释小国经济。对于西欧一些发达国家来说,有很好的解释力,毕竟这些国家疆域毕竟小,恰恰能展现出经济渗透的力量,而对于大国来说,就能难做到。
3、中央政府的规划性。回顾区域经济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国家出台了很多的西部开发的政策,甚至上升到战略层面,实际上这些政策与法令却并未得到贯彻,除了完成几个项目摆摆门面外,并未得到高层领导一致赞同。毕竟中央领导出自发达地区的要多很多,话语权掌握在他们手中,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目标很难实现。而反观美国,他们的西部开拓之旅却很有计划性,现实执行力度非常大,最终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综合几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很好的解释目前的区域发展困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3 20:51:45
欠发达地区期待发达地区来拯救,从战略上看,本身就是错误的。正如邓小平说的,自力更生更为重要。要充分相信西部人民的创造精神和开拓能力。当然也要有中央的大力支持,不是口头上的,而要来点实际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3 22:18:23
有的地方反而是出现了土地的摞荒现象,农村只是剩下了妇女,老人和小孩,政府的一些财政补助的确是有一些作用,但是治标不治本呀,输血了不是造血,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现在区域内的差距问题也不能忽视,就仅仅限于西部地区的12个省份就存在巨大的差距了,西部大开发好多年了,效果咋样,成效如何,到底有多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哈尔滨的四年感觉效果不是太显著,就拿黑龙江的森工集团来说,说要政企分开,好多年了,没有分开,林业职工的收入低的可怕呀,严重的制约了其发展。总之,自己的创新能力要有,人才的引进,农民朋友的职业培训还是不能忽视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4 13:31:06
从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各路人才肯定都是被吸往经济发达地区,因此愈发达便愈吸引人才,愈吸引人才则愈发达。若要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起来,我觉得曹操说得好:“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至于怎么去“御”,则是政府要思考的事情,但个人觉得提倡奉献精神在当下用处不是很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4 22:53:47
其实这个跟要素的边际收益有关吧,现在在东部发达地区的要素边际收益还远远大于西部落后地区,当然暂时很难转移了,随着西部基础设施的完善,要素的机会成本降低,以及东部要素边际的递减,直到东西部持衡,甚至比东部高的时候就会产生转移的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