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国民经济管理
2105 4
2009-08-26
中产的诞生和危机
经济观察网 评论员 李翔
原文地址——http://www.eeo.com.cn/observer/pop_commentary/2009/08/26/149322.shtml

“这是世界上最好的阶层,这种中间地位也最能使人幸福。他们既不必像下层大众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而生活依旧无着;也不会像那些上层人物因骄奢淫逸、野心勃勃和相互倾轧而弄得心力交瘁。”在鲁滨孙·克罗索扬帆远行之前,他的父亲苦口婆心劝他留下来,安分守己成为一名中产阶层。这是丹尼尔·笛福1719年在《鲁滨孙漂流记》中写下的故事。

似乎人人都喜欢中产阶层,无论政府、商家还是中产阶层本身。这个阶层被视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他们已经拥有的财产、名望和家庭让他们对社会安宁有着超过其他阶层的诉求,他们天性厌恶一切可能的不安定因素,是现状的维护者和变革的反对者。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消费社会中购买力的源泉——也就是说,他们是当下政府拉动内需和刺激国内消费最应该动员的人群。

因此,当中国最知名的社会学者之一陆学艺在2009年8月表示,现在中国中产阶层人数已经占到总人口的22%至23%,并且仍然在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时,人人都有理由感到安慰。在陆学艺看来,中国的封闭型社会已经成长为开放型、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或许我们确实目睹着一个新兴的中产阶层的诞生。年轻人用父母积攒下来的钱交了房子的首付,在大城市中买了房子,以同面积雨林的消逝为代价铺上了实木地板;他们购买了汽车,发动机油箱内燃烧着进口来的石油,同时让中石化集团成为世界最大的十家公司之一;将自己每月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交给银行,以还房子车子的贷款,为此在公司内提心吊胆,怕被官僚制的机构、工作和世界抛弃;与此同时,他们极大促进了房地产业、汽车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或者经济泡沫做出贡献;最终,他们过上了媒体所称的“新兴中产阶层”的生活——他们的父母辈在年轻时从来没有想象过的生活。这些新兴的中产阶层是社会的中坚阶层。

因为他们渴求稳定、趋于保守,是一个社会维系平稳发展的最大保证力量——新兴的中产阶层宁肯到麦当劳门口排队买汉堡,也不愿意卷入任何大的社会动荡。这是一种成熟的社会学理论,一种两头小中间大的枣核状社会结构,一种最稳定的社会结构。

但是与此同时,在3年之前,来自日本的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却提出了一个让热爱中产阶层的人不寒而栗的观念:中产阶层的消逝。他用最为简单的问题来询问那些偏好中产阶层的人:“你自认是中产阶层吗?请自问三个问题:一、房贷造成你很大的生活压力吗?二、你是否不敢结婚、或是不打算生儿育女?三、孩子未来的教育费用让你忧心忡忡吗?”如果有任何一大答案为是,你就会被踢出中产阶层的行列。也就是说,也许我们还未迎来中产阶层的完全诞生,就已经目睹这个阶层自身陷入困境。社会或许正在形成新的结构,而不是人人偏好的枣核状社会结构。大前研一将这种新的社会结构描述为“所得阶层两极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中产阶层社会的崩溃”。

如果我们真正想要一个中产阶层的社会,政府需要努力的正是去避免这种所谓的中产阶层的消逝。比如在回答大前研一所列的问题之中,中国中产阶层同样要面对的是房屋贷款问题和子女教育费用问题。政府应该努力去挤压存在于房地产和教育之中的费用泡沫,因为为这种高昂费用买单的最后只能是刚刚诞生的中产阶层,从而让他们无可避免地陷入贫困化。同时,宽松的公司发展环境也是必要条件,因为大部分的中产阶层由怀特·米尔斯所言的 “白领”和小型的私营企业主构成。总之,让更多人的收入增长速度同中国大陆GDP的增长速度相吻合,而不要让他们恐惧于自己资产的增长速度甚至落后于通货膨胀带来的贬值速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8-26 11:37:45
网易的一个关于中产阶层的专题
http://biz.163.com/special/l/000215UT/lq20050129toutu.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6 12:30:49
对中产阶级没研究过。。。是不是那种暂时温饱,并钻研各种技巧、满脑子盘算着如何少劳多获、直至不劳而获的人们?  呵呵,如果是,偶也算或者打算算一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7 08:56:37
3# sansucci

中产阶层有三个标准。
第一,经济标准。中产指经济收入或经济财产处于中间层次的社会阶层。世界各国的情况很不一样,美国的标准大体上是家庭年收入4万~20万美元,德国家庭年收入3万~8万美元,日本家庭年收入4.4万~6.8万美元。“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提出中国大陆的标准是家庭年收入5.37万~16万人民币。中产阶层的经济标准是比较宽泛的,涵盖的幅度是很大的。这就是中产阶层经济标准的特点。使用这种划分阶层的方法,有利于缓和冲突,化解矛盾。


第二,教育标准。中产阶层需要具备相应的教育水平,一般应是受过大学教育。过去,在中国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数很少,1990年,高校毛入学率也仅3.4%,此后有了飞速发展,2007年已经达到23.0%。
  

第三,职业标准。在国际上,中产阶层主要是由四个职业群体构成,即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公室人员和商业服务业人员。这四个职业群体被称作“白领群体”。中国情况有些特殊,比如,中国曾经长期轻视商业、服务业,很多服务业人员与中产阶层还有很大差距。
(援引: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08/12-23/1498483.s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7 15:44:02
贺俊翔 发表于 2009-8-27 08:56
3# sansucci

中产阶层有三个标准。
第一,经济标准。……中产阶层的经济标准是比较宽泛的,涵盖的幅度是很大的。这就是中产阶层经济标准的特点。使用这种划分阶层的方法,有利于缓和冲突,化解矛盾。

……
“使用这种划分阶层的方法,有利于缓和冲突,化解矛盾。”这个说法值得商榷,按这种说法,那是不是人为地把中产阶层的收入范围再扩大一些,比如年收入1元~100万元,那就可以不去管贫富分化了?

冲突的缓和与否,矛盾的化解与否,是人为确定的划分标准可以决定的吗?一个人饭都吃不饱的时候,会因为你确定一个标准把他列入“中产阶层” 他就不会肚子饿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