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801 1
2009-08-29
四、土地的价格与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一提到商品、价值、劳动耗费,人们都愿意直接反问马克思的理论,为什么土地,处女矿是“没有价值”的?――这些东西能卖好我钱呢……

  这种质疑丝毫没有顾及马克思价值理论的整体性,没有顾及到,马克思是先解释了,作为劳动产品的商品“价值”,然后才以此为基础,来解释土地这种无法用劳动再生产的东西,其“租值”是怎么回事――同样,西方经济学中,土地这个要素市场,同样要专门拿出来,以产品市场为基础,加入垄断和技术因素,解释其“租金”水平。

  土地,值钱,甚至可以说它是“有价值”的,只要这个“价值”不是马克思那里所说的“商品价值”――“凝结于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上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当然,确切而言,用“租值”更准确一些,因为,价值,通常指的是,商品价值。
明白了这些,有了上面的基础,再来解释土地的“租值”,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在劳动价值论中,土地是一种典型的“生产条件”--当然,这种生产条件是稀缺的,被占有者垄断占有的--后面就把这些东西称之为“垄断生产条件”。

   看这样的问题逻辑:
  不使用任何“垄断生产条件”的情况下,只投入相应的劳动量,生产出的产品的价值总量为A。
  使用“垄断生产条件”的情况下,投入同样多的劳动量,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值总量为B。
  如果B<A,没有人会去使用这种“垄断生产条件”。
  如果B>A,人们则愿意使用这种“垄断生产条件”,而且使用它会有仅仅是量为B-A的“好处”呢。

  但是这种生产条件是稀缺的,不是谁想用就能用的,使用者要给占有者相应的报酬才能够使用,使用者们相互竞争,最终导致这些“垄断生产条件”的占有者可以得到B-A水平的报酬。

  那么,是什么导致,使用“垄断生产条件”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值量要高呢,也就是说B>A,是怎样形成的呢?用“一价定律”下的平均机制,可以非常好的解释这个问题:

  在“一价定律”下,我们可以假定一地最差土地,我们不妨称它为最差煤矿--越差的煤矿,使用者给占有者的报酬就越低了,这是个最低的,为零(当然,理想状态,只是做个参照)。在这个最差煤矿生产的劳动者,投入同样多的劳动量,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值总量;应该跟那些没有使用“垄断生产条件”的劳动者投入等量的简单劳动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总量――相等。

--所以,在最差煤矿投入等量的简单劳动,生产的产品的价值量也必须是A。
--否则,在这种最差的煤矿上投入相应的简单劳动将是不合算的。

  只要最差煤矿生产的每件产品的价值量也就可以确定了,相应的,每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也就确定了--如果他生产的产品有N个单位,那么每件产品的价值量,需要达到A/N。
这样一来,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就在最差煤矿的生产与不使用“生产垄断条件”的生产,这两之间的“等价值交换”中确定下来了。

  而各个不同的“生产垄断条件”的报酬应该是多少也就清楚了,在投入等量的简单劳动的条件下,使用不同的“生产垄断条件”,使用出的产品的数量各不相同,而在“一价定律”的条件下,每件产品的价值已经被确定了,相应的,生产的产品的价值总量也就可以得出了--当然,这个量也各不相同,有B1、B2、B3……等等。

  而B1-A,B2-A,B3-A,就是这些不同的“垄断生产条件”,所获得的报酬量了――这个报酬,是个租值,把它除以利润,得出的就是这些生产条件的价格了――这个大家都熟悉了。
此外,需要补充的是,社会的总量需求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这也正是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逻辑,我们以此为例介绍一下吧:如,整个社会的煤的需求量大涨,也带动了生产量的大幅度上涨,相应的要求那些以前因为条件太差而不能生产的煤矿也开张生产了,那么,相应的,在这些条件差的煤矿投入等量的简单劳动,生产出的产品数量少,但是,这些产品的价值总量必须与等量劳动在不使用“垄断生产条件”下生产出的产品的价值量相等,所以,价值总量还得是A,只是数量少了,每件产品的价值量,也就高了。--相应的,原来就在生产着的那些条件较好的煤矿,投入等量的简单劳动,所生产出的产品数量没有变,但是价值总量却提高了,那些煤矿也就更值钱了--这里就用到了在有“垄断生产的条件”情况下的“第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有“垄断生产条件下”,或者在最终均衡没有出现的调整过程中,总量的社会供求,不仅会导致价格对价值的偏离,而且还改变了,在“垄断生产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单位产品的价值量,相应的“垄断生产条件”的价格也受到了这种“总量生产条件的影响”。

  总结一下:这些自然资源,被占有,被垄断后,其“租值”(谁愿意叫“价值”我也意见,只要不是指马克思意义上的“商品价值”),取决于同种用途的“垄断生产条件”之间的差异--每一个“垄断生产条件”的价格,也取决于它比那个正在使用的那个最差的“垄断生产条件”要“好多少”――而好多少的量,则取决于投入同样多的劳动,可以多生产出来多少产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8-29 22:43:52
在我看来,你说千变万化的土地价格是租值的现象,而不是价值的现象,怎么让我有另一种二元价值理论的感觉?还是说在你理解的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中不仅仅有一个劳动价值理论,还有个生产条件租值理论?
我认为,还是应该把价格定义为对使用价值的未来期望,这种期望是对使用价值中凝聚价值的主观认识。这样子才比较好用劳动价值理论来理解土地价格,股票,矿产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