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My Country and My People问世。其时,欧洲不太平,远东也蓄势待发,而置身事外的美国人开始尝试了解自己,了解东方。林雨堂,中国的代言人,两脚踏中西方文明,用他求索真理的笔回应了高跟鞋的傲慢偏见和裹脚布的夜郎自大,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用透视明暗表现出来的写意中国。我们醉心于泱泱古国数千年文明灿若星辰,惊叹于他对国人性格的精确定位,悲哀于那个动荡年代民生的凋敝与炎凉,恐慌于社会等级剖析的现时寓意;我们充满希望:这个以人文为筋中庸为骨的古老国度,纵然史上经历过将来还要经历无数波折,依然能屹立不倒,正因为这个民族“善”行的本质一脉相承。作者在中日战争伊始即大胆而理性地推论日本必败:
我开始接触林先生的作品缘起于那本收录《中国人》节选的散文集子,林氏风格的诙谐笔墨和睿智语言都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后来接触到先生原著的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再一次感动于他那精湛娴熟的语言造诣和心系中华的赤子之心,对先生其人与其作品的热忱便一发不可收拾。从其次女林太乙所作序中得知先生一生跌宕起伏,竟还能在文学作品中表达纯善美好的愿望,这种胸襟不啻令人折服;同时也知道先生学贯中西,多才多艺,他曾编纂过当代汉英辞典,也发明过明快中文打字机,可惜祖国正值内战不能服务于人民;作为国际笔会的副会长,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虽未获奖,已轰动世界文坛。他的作品被视作阐述中国的权威著作,有的被选入美国大学教材,有的被欧美政府高层倚作解读中国的参考。对求索发展的中国,对关注东方的世界,林先生所做的贡献都超越了个人,超越了民族,他是当之无愧的文学巨匠。
我同时也收藏了他的Moment in Peking和The Importance of Living,也是两本了不起的著作,惟独他的译著The 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一直也没有寻着,很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