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959 0
2017-03-26

3838.关于核外电子嵌入式分子结构的思考

2017.3.26

分子结构是如何形成的?以前我以为只有核外电子共轭一种形式,现在开始思考核外电子嵌入式分子结构。新的认识源于元素结构的分析:除了0族元素,其他元素都存在核外电子的相对“缺位”现象,可能存在核外电子的“补位”情况。

例如:“氧”元素有两个表层核外电子的相对“空位”,相对容易与有两个表层核外电子的元素,或两个只有一个表层核外电子的元素结成分子结构。这里没有核外电子共轭,只有核外电子嵌入。

核外电子共轭是我思考陶瓷形成原因时想到的一种可能,与元素的高温离子现象有关:环境温度恢复到高温离子现象消除时,临近元素的核外电子可能形成“共轭”现象——两个原子共同拥有一个或数个核外电子的现象。共同拥有的核外电子越多,分子结构越为紧密;共轭的层次越深,越不容易分离;核外电子全共轭,就是核聚变的发生。

元素表层核外电子的相对“缺位”现象也可能形成元素表层核外电子的“互补”结合,这种结合不如核外电子共轭牢固,却相对容易形成和置换。例如:水分子和碳氢化合物、许多营养素的形成可能是元素表层核外电子的“互补”结合,相对容易被其他化学元素置换,所以成为生物结构和复杂化学反应的对象,相对容易新陈代谢和转化为偏电荷光子(所谓能量),呼吸现象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不仅隐藏核聚变,还可能隐藏化学反应)可能最为典型。

化学是物理的延伸,所有化学反应都有物理基础。以上是个人猜想,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