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快速增长,产量和销量分别为599.08万辆和609.88万辆,同比增长15.22%和17.69%,创出半年汽车产销历史新纪录,也使中国继续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市场。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一方面,一枝独秀的中国汽车市场令业界信心大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已将全年的预计产销量调高到1100万辆以上;另一方面,关于汽车产销能否持续快速增长的话题也在不断升温。
高需求造就汽车业的高速度
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归根结底是巨大的市场需求决定的。没有市场的高需求,就没有汽车业的高速度。
尽管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依旧保持了7.1%的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继续加快,特别是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汽车消费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们注意到,今年上半年汽车市场的区域性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
一是北京及沿海经济强省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北京市上半年汽车上牌量为31.1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7%。山东、江苏、浙江、河北等省份,上半年的新车上牌量则实现了20%以上的高速增长。特别是山东省,上半年汽车累计产销分别为60.66万辆和60.4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4.52%和24.77%,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是中西部地区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势头,增长速度远高于发达地区。陕西省统计局的统计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陕西省汽车产销大幅增长,其中生产汽车19.26万辆,同比增长64.8%;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32.38亿元,同比增长89.2%;小轿车销售10.1万辆,同比增长24.6%。甘肃省统计局的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甘肃省实现汽车销售额26.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8.9%。银川市上半年实现汽车零售额18.22亿元,增长46%。
对此,有关专家认为,我国现有汽车千人保有量为20.5%,很多家庭都是第一次购买汽车,具有需求刚性。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中,初次购车人群的比例更高,在西安、成都等城市,年收入超过5000-6000美元的人群迅速扩大,直接推动了上半年汽车销售的新浪潮。
的确,我国汽车市场目前正在由导入阶段向普及阶段发展,由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发展,今年开始进入了第二个高速增长期。由于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梯度发展的格局将导致汽车刚性需求长期存在。我国一线和二三线城市大约有3亿人开始进入汽车购买时代,这个市场潜力是刚性和可持续的。同时,中国汽车市场始终是内销市场,只要宏观经济处在健康的状况,城乡居民的收入处在一个稳定的状态
,这个市场需求就不会有大的变化。因此,只要汽车市场的刚性需求没有改变,国内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趋势就不会改变。
三大政策成为车市助推剂
去年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燃油消费税、小排量车减征购置税和汽车下乡补贴三大政策,从今年上半年的市场来看,效果是明显的。
其一,乘用车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统计显示,上半年乘用车产销分别为441.89万辆和453.3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0.96%和25.62%,增速分别高于行业5.74个和7.93个百分点,乘用车对汽车产销增长的贡献度为96.8%,而商用车为3.2%。
其二,自主品牌获得快速发展。由于绝大多数自主品牌轿车均为1.6升及以下品种,受车购税利好因素影响较大,从1月份起,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连续稳居第一。上半年,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95.53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9.45%,比上年同期提升4.21个百分点。
其三,6月份原本是销售淡季,但国产汽车销量达114.21万辆,同比增长36.48%。其中,乘用车销售87.29万辆,同比增长48.36%;商用车销售26.92万辆,同比增长8.34%。这表明,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国内车市已经全面回暖。
不可否认,政策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但把车市的强劲增长仅仅看成是政策推动的结果,也是片面的。
如果没有宏观经济形势的企稳向好,小排量车减征购置税和汽车下乡补贴政策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没有消费信心的恢复,就不会有二三线城市购买力的集中爆发,更不会有中高级车型的快速增长。因此,政策推动只是关键时刻的“助推剂”,宏观经济形势企稳向好产生的刚性需求,才是车市创纪录的绝对支撑力。有专家断言,从增长幅度来看,上半年10%的销量增幅是由政策带动的,而其余5%的增幅来
自刚性需求,这是符合今年年初的预期的,也是一个正常的增长速度。
下半年15%的增速可期
有人担心,下半年随着“政策红利”逐渐减弱,汽车销售强劲的局面将难以持续。
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首先,保增长的基本政策没有变。前不久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不改变,保增长仍然是头等大事。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和充实完善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为汽车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宏观基础。
其次,小排量车减征购置税和汽车下乡补贴政策将持续到年底,将继续对下半年的车市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仅将继续推动受惠的小型车快速发展,也将继续带动中高级车型加快发展。
再其次,商用车的复苏将是下半年车市的另一个增长点。6月份商用车市场逐渐走出低迷,尽管依旧环比下降,但同比增速明显提高。随着物流运输复苏、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深入,下半年商用车也将重回上升轨道。
因此,随着宏观经济继续企稳向好、乘用车市场的持续发展和商用车的复苏,下半年车市的快速增长是可以预期的,即使比上半年有所回落,全年达到15%的增速是完全有可能的。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上半年的车市形势令人鼓舞,但中国车市的一些固有问题,如结构不合理,研发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差等,并没有根本改观。特别是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等代表未来方向的发展问题,甚至被暂时搁置起来。因此,在大好形势下保持清醒的头脑,以长远的眼光寻求整个行业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是需要政府
有关部门和厂商共同努力的。
中国信息报记者 张凤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