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农林经济学
1594 1
2009-09-11

作者:刘彦随 文章来源:《国土资源网》2009626




    农村土地整治需规划先行,特别应以县域为单元,研究农村空心化“生命周期”,建立阶段性土地整治模式。
    区域差异性整治模式:农村土地整治要遵循农村发展地域差异性,凸显因地制宜、分区分类原则,实行多样化的技术标准、目标要求、管理模式与保障措施。适应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求,在编制农村土地整治总体规划基础上,推进自然地理区背景下的差别化土地整治模式。
    “一整三还”综合模式:农村土地整治要依靠科学、依靠理论支撑。在功能导向上强化“一整三还”,即依托村庄整治增地,实行还田、还林、还园。“三还”时序,因村庄整治的区域差异性、发展阶段性而异,并与乡镇村土地利用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有机结合。
    统筹协同优化决策模式:农村土地整治问题复杂、涉及面广,在整治规划、组织实施、地段协调、政策创新等领域,需要国土、农业、水利、环保和城乡建设等部门的统筹协同。从农村土地整治的宏观性、全域性、基础性、系统性特点出发,国土管理部门具有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理应确立全局性、战略性研究与管理的基础地位。
    引领农村土地整治,应开展“一规划四工程”战略研究。
    研制中长期规划:旨在创新土地整治理论,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实践,由国土资源部牵头,系统研制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中长期规划,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整治增地工程:以农村土地产权改革为总抓手,促进土地“管”“用”一体。优化“大城镇”、“大农区”建设。实施“宅基地换户”中心城镇化统筹战略。
    区域补占工程:坚持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创新耕地“东占西补”、“城占村补”挂钩机制与模式,科学协调城区与农区关系。
    社会保障工程: 宅基地是一种特殊的用益特权形式,具有社会福利和保障功能。研究土地功能转换、“土地换保障”方略与价值体系。
    典型示范工程:示范先行、典型引路。在耕地红线约束下,以土地整治为平台,科学研究区域统筹、城乡挂钩、村庄整治、增地稳粮的创新模式和政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9-12 10:49:04
一般,希望版主加大核心力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