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首先要弄清楚什么叫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问题,以及明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可以用经济学的方法(成本、收益或效果)来分析问题,但是我们提出的目标是什么?是要这个产品供给更加有效,还是为了限制产品供给?
我印象中,一些制度经济学家在分析毒品能否市场化的问题上,也是从市场化能否有效减少毒品服用的角度来分析的。
如果要用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红灯区能否合法化,我认为至少要回答这样几个问题:1、市场化后能否抑制相关的犯罪,例如强迫妇女卖淫等等;2、市场化后能否减少性疾病传播;3、市场化后,能否有效保障妇女权益;4、市场化后能否保障特殊人群的性需求;等等。或者说,市场化与强行管制相比,要达到上述目标,哪个成本更少?
虽然不少网友指出,反对市场化的人多是从非经济学角度考虑的,可是这些目标的确立都和道德等因素有关。
这里,我先假定市场化后的模式如下(否则很难判断成本):1、区域限制,只能在合适的区域内从事性交易;2、牌照管理,目的是减少性疾病的传播;3、严厉打击强迫卖淫,区分“自愿”和“非自愿”。
在这样的一个模式下,与现有的实际模式相比,减少了公安部门的腐败,但是增加了牌照管理部门的腐败。区分“自愿”、“非自愿”增加了成本。区域性的限制,可能导致垄断。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市场化,红灯区内相关的犯罪会增加,这也增加了监管和社会成本。
而从效果看,至少牌照管理对性疾病传播的影响程度是有限的。当然,对于满足特殊人群的性需要是有帮助的。
但是,性交易合法化,对于社会道德的冲击,以及由此带来的负的社会影响,是否应纳入考虑范围,我拿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