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刚回的别的贴的,偷个懒了。 希望有点帮助
问题是:我学到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的LM曲线,有两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LM曲线中,R越大,Y就越大。我只能从公式上退:R增大导致投资需求减少,货币供求不变,所以交易需求上升,又因为m=ky,所以Y上升。但是我觉得不能说需求增加,收入就增加呀,从理论上,这是怎么推出来的呢?
第二、在该节的第二格标题:LM曲线的斜率中说到:利率一旦降到极低的水平,ZF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不能降低利率,不能增加收入。这是为什么呢?根据y=(m+hr)/k,m增大,y不也应该增大吗?
高鸿业的宏观经济书是全球最难的书之一。 因为它云集经济学界重要的理论,那些理论都是用一本本巨著论述最后得出的,简直就是所有巨著的精简集合版。要真正理解其原理,只看这本书是不可能的,适合死记硬背。
islm来自《通论》,要真正做到理解,必须看《通论》。
下面回答你的问题:
第一点中,你的推法是错的;曼昆第六版279页说,lm曲线既不决定收入,也不决定r(巧了,正好看到这),也就是说,r或y有变动,你不能通过lm模型互推,lm曲线只是反应了在一个个均衡状态,r与y的对应关系,所以“r越大,y就越大”。但问题是,r是怎么变大的,不是因为y的原因,
r是个自变量,他的变化是由货币数量和流动性偏好L,这两个主要的原因变大的,
y是个依变量,他的变大,是因为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变化,而投资需求的变化是由r和资本边际效率的关系决定的;也就是说,r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y,当不是全部。
那么为什么在lm曲线中,r越大,lm越大呢? 简单不严谨地一说, 这是一种均衡,在失业严重的非均衡时,y很小,这是为了增加投资来增加y,ZF就调低r,这时,lm曲线的第一个r与y的对应关系出现了;
紧接着,投资增加了,y变大了,但一般情况是,随着生产的扩大,收入的增加,对货币的需求增加,在流动偏好不变的前提(怎么变很复杂)r就增大了,也就是r越大,y越大的对应关系,希望你能明白。
第二点,不能继续增加收入的情况很多,但你这里说的明白,是因为利率一旦到达极低,不能再低,所以说别的情况没有必要,反而更乱。
先说为什么利率不能再低。 利率有货币数量和流动性偏好L决定——这是《通论》的利率通论,因为islm就来自《通论》,所以必须遵循这个。(如果要真正理解利率,要从古典利率理论开始,李嘉图、庇古、马歇尔……再到凯恩斯的利率通论,仅知道后期那些五花八门的利率分类和定义,只能做个谈资,谈不上理解,若你做到了,一定教我)
货币供给增加,而利率不能再低,那就是流动性吸收了所有的货币,L无限增大,为什么他会无限增大,原因复杂,简单原因是,利率低到大家认为不会再低了,所以就持有现金,等待r增大,也就是预期。
有一种情况课本不会说的,利率每年2厘时,他每年能抵御的利率增加风险是每年增加0.04厘,所以从供给方理解,他不能再低了,否则明年利息只要再涨0.04厘,这么一点,我就亏了,所以不会在低了,当然数字不是绝对的,只是说明了人的预期使利率不会再低。
有时因为国家动荡,人们就愿意持有现金以防不测,也会导致L无限增大……
那么r不能再小了,而资本边际效率已经因为投资的夸大而变的高于利率r,所以收入就不能增加了
相对于这个问题需要的解释,我说的还是太简单,太笼统,不够详细、严谨和全面,但是我也说了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