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国际经济中,中间品贸易是一大特色。由跨境生产而引起的中间品贸易对核算形成了如下两大挑战:一是“重复统计”问题,传统总值贸易统计是在关境上计算出口商品的总值,而不是对净增加值进行统计,这就造成了“重复统计”问题,即高估了出口中国内增加值部分;二是中间品的迂回流动,跨国生产网络意味着在到达最终使用目的地之前,中间投入产品在不同国家部门间实现了多轮流动。以上中间品贸易导致的“重复统计”问题,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易导致GDP统计(增加值统计)与国际贸易上总值统计的不一致性。因为GDP统计的是一国的增加值,而传统出口统计的是总值而非增加值。于是,需要从增加值(附加值)的角度来统计进出口。
RobertC. Johnson, Guillermo Noguera(2012) 一文首次从理论和实证上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对该问题进行了首创性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该文是后续基于全球投入产出表的全球价值链核算理论和方法(如Koopman et al.(2014), Wang et al.(2013) )的思想源泉。 理解该文的思路和方法,基本上就掌握了基于全球投入产出模型的全球价值链核算的精髓。
因此,我们一群价值链研究者对该文进行了翻译,并进行了详细讨论。
******全文译文,由于版权问题,本文没有添加到附件。读者如有需要,可以添加微信号:nijiacaijing,或nhf20131211。
*若想对全球价值链核算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且难度适中,强力推荐仔细阅读该文。
*译者对文中较难的数学推导进行详细推导,可以帮助读者克服数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