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下,目前我国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更为突出,太阳能、风能等新兴产业重复建设、无序上马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最近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积极寻找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走出金融危机之路,一些新兴产业因此受到各方面关注和追捧,尤其是风电产业和光伏产业,被一些地方作为下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从经济发展方向看,这些代表新经济,特别是代表环保、节能的产业,应该说具有更强的生命力。但是现在这些新兴产业一哄而上,缺乏有序发展,就有可能形成新一轮产能过剩。而且在这些新兴产业领域,我们并不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只是在一般加工制造过程发展得比较快,这就可能带来其他问题,比如光伏电池生产过程中有可能造成严重污染。这些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要防止重复建设给行业发展带来新的严重困难。
目前我国一些传统产业重复建设问题也愈演愈烈。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超过1亿吨,而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同比增长20%左右。铝冶炼行业产能利用率仅为65%左右,在建氧化铝、电解铝产能仍达560万吨和200万吨。此外,造船、化工、平板玻璃等行业也都存在较为严重产能过剩问题。
去年我国水泥产量是13.9亿吨,当年生产能力达19亿吨,目前在建水泥生产线200多条,新增产能超过2亿吨,如果这些生产线全部达产以后,形成的生产能力将达21亿吨,水泥产能过剩近3亿吨。而在全国水泥产量增加的同时,利润却在不断下降,一些重点水泥生产大省,如浙江、江苏、安徽、山东等,都存在水泥产能过剩问题。
从玻璃行业来看,去年我国玻璃产量已达5.74亿重量箱,连续19年居世界第一。我国现有玻璃生产线203条,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下,停产近30条。但在各地新一轮建设中,又有一批玻璃生产线在“大干快上”,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在建的玻璃生产线就有近120条。
产能严重过剩问题应该引起各方面共同重视,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行业生产准入条件的制定,推动行业有序发展,特别要防止那些高耗能、排放比较严重的企业盲目发展。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遵循国家产业政策,使整个行业发展运行在规范、有序、健康的轨道上,使工业能够尽快摆脱当前危机影响,走上顺利发展道路。
[对策]要坚持控制增量和优化存量相结合,分类指导和有保有压相结合,培育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市场引导和宏观调控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标准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协调产业、环保、土地和金融政策,形成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合力。当前要重点加强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等行业发展的指导。
一要严格市场准入。进一步加强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项目审批管理,不得下放审批权限,严禁化整为零、违规审批。严格核发螺纹钢、线材、水泥等产品生产许可证。提高能源消耗、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准入门槛。对多晶硅等新兴产业要建立和完善准入标准。
二要强化环境监管。加强对区域产业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并将其作为受理审批区域内高耗能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前提。未通过环境评价审批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达不到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超过排污总量指标的生产企业必须限期治理,限期治理不合格的必须停产处理。
三要严格依法依规供地用地。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准用地。对未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的项目,一律不得供应土地。
四要实行严格的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按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相关产业政策要求发放贷款。严格发债、资本市场融资审核程序。
五要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建立部门联合发布信息制度,加强行业产能及产能利用率的统一监测,适时向社会发布产业政策导向及产业规模、社会需求等信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企业和投资者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加强行业自律,提高行业整体素质。要深化改革,从体制上解决产能过剩的深层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