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750 3
2009-09-18
面对全球金融风暴,包括我国在内的诸多经济体都明显暴露出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产能过剩不但造成相关产业的企业亏损破产、大量工人失业乃至消费不振等严重后果,也给各国应对危机增加了困难:各国纷纷采取的大规模刺激投资措施,短期可能促进增长,但长期可能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造成未来必须面对的两难局面。产生产能过剩的表象可能是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需大幅下降。但是,产能过剩可能与需求面的下降无关,两者是独立发生的。例如,早在金融危机之前,如外部经济条件十分繁荣的2005到2006年,过度投资引起的产能过剩在我国就已经显现出来。
对于上述独立于需求下降而发生的产能过剩现象,林毅夫教授在2007年提出的理论解释是发展中国家企业所要投资的产业常常具有技术成熟、产品市场已经存在、处于世界产业链内部等特征,因而全社会很容易对有前景的产业产生正确共识,在投资上出现“潮涌现象”导致产能过剩。林教授进一步指出,“潮涌现象”会成为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乃至重构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问题。
潮涌现象的一个实例是,1998年来,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外部环境前景良好,需求持续上升,技术趋于成熟,也正处于产业升级方向上,全社会对此有很强的预期,甚至形成共识。从而使大量的社会投资涌入这些产业并引发了大规模的产能过剩问题。数量巨大、来源分散的各个企业间彼此协调困难,甚至难以估计行业内的企业数目,以致更加无法估计投资总量等信息。产能过剩的发生引发了价格下降、企业亏损破产、失业压力大、银行呆坏账持续增加等后果。
目前,经济学家对产能过剩的解释包括策略性产能过剩、非策略性产能过剩和政府政策的影响三类。本文模型集中于分析“行业内企业数目不确知”这一因素,同时假设总需求等外部因素已被所有企业所准确估计。我们分两期来考察厂商的决策,第一期是产能建立阶段,企业同时建立产能。本周期内,产能及企业数目不可被观测到,企业在对“企业数目”的期望下决定产能。第二期是生产销售阶段,企业基于全行业企业数目与产能建设情况进行生产销售。当企业实际数目较大,建立的总产能将超过总需求,行业出现产能过剩。本模型刻画了企业建厂时对供给层面的信息不完全,大量、分散甚至不规范的社会投资的协调困难,从而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本模型符合理性条件,企业都是贝叶斯参与者、企业了解整个市场结构,对先验分布估计无偏,而且符合经典均衡观念的要求。
模型的基本性质是:(1)当企业实际数目较大时,会发生产能过剩。(2)此时各企业实际生产产量较小,产能利用不足。(3)随企业个数增多,市场竞争加剧,价格下降。(4)随企业数目增多,企业销售收益下降。(5)企业可能亏损破产。行业外部环境对过剩产能的影响如下:(1)随着建厂成本的增加,产能过剩的可能性增加。(2)随着价格弹性增加,产能过剩的概率增加。(3)对行业前景的更好共识会使产能过剩更可能发生。模型还表明,产能过剩的繁盛与外部条件的周期波动无关,产能过剩的出现存在一定“随机性”。
发展中国家投资“潮涌”剧烈、甚至“频相出现”,因此必须在产业政策方面加以监管。必须加强新进企业、新上马项目的规范管理,利用政府在总量信息上的优势收集、发布信息,制定市场准入、信贷等标准,也可以人为增加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成本。与此同时,政府应该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扶优汰劣和促进兼并重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9-19 12:54:05
楼主分析得有深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9 16:39:19
说了半天还是要靠政府调控,怎么不分析分析过剩是怎么形成的?政府在形成过剩中起了什么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9 16:43:14
由于政府的某些保护,民营企业难以进入相当一部分领域.由于可进入的领域有限,造成大量民营老板的资金无处可去,只能去炒楼炒股.
一旦出现了一个新的领域,且看来有相当的利润,马上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大量的金钱迅速的进入投资,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市场撑爆,造成产能过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