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7-6-16 09:04:49
clm0600 发表于 2017-6-15 17:50
我必须回答为什么企业会出现积压产品。这本不是企业的意愿。企业产品有剩余而不降价,是因为无法降价。
...
你说:这就是你的蹩脚分析方法造成的笑话啊,优品还能买完了?在你的表格里,的确可以编造出优品买完了,只有次品在销售的情况,可是事实上有吗?
任何企业的生产都是周而复始不断进行的,哪有“当年”的说法?企业的确会每年统计核算一下自己的生产情况收支情况,但是,生产是没有停止的,资金也是不断流转的,不断地生产,不断地销售,不断地投资出去,哪有玩儿一年产品还畅销就停下来的?就算一个企业傻逼了,没搞好,弄出了停顿,难道所有企业都一起停顿?

答:既然你允许居民可以将第一年的企业所发奖金留到第二年消费,那么,你怎么控制储蓄?至此,你应该说明,控制储蓄的标准,不要含糊为“合理”。
再有,劣品企业亏损,还不了贷,你打算怎么处理?
---------------------------------------------
你说:银行当然要干涉呀,你借钱银行难道不问你怎么花吗?你说借多少钱银行二话不说就给你打钱?
它不得审核你的还款能力吗?你把银行当傻逼看待吗?

答:有抵押物,银行就会贷款。银行无法确定企业经营是否一定盈利,也无法确定企业的成本。你不知道?

-----------
关于产品积压:社会的购买力不足,是针对全体商品,种类繁多,每个企业都相信自己能获利,你让谁降价?结果不就是剩余累积吗?给你举例子还不明白。这么简单的道理你就来回绕,始终不承认。
请问,当前社会是有储蓄的,购买力比你控制储蓄还要小,为什么库存那么多?不就因为大家相信货币是流转的,肯定会流到自己这里来,从而卖出产品实现盈利吗?按照你的逻辑,早就该降价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16 22:28:05
clm0600 发表于 2017-6-16 10:10
社会的购买力不足,是针对全体商品,种类繁多,每个企业都相信自己能获利,你让谁降价?结果不就是剩余累 ...
1.你答了很多,逻辑错误也多。
先给你讲最重要的逻辑错误。
我问:劣品企业亏损,还不了贷,你打算怎么处理?
-----------
你答:怎么还不了呢?卖房卖车还债呀,终身追着你要。

正确的逻辑:劣品本来要卖原价,但那样就会有剩余。不得已,减价,亏损。这样就看不到剩余。但是,为了还债,卖房卖车,结果,剩余重又出现。所卖的房和车就是替代原先准备剩余的那些商品。所以还是剩余。
所以绕过这个弯子吧,请你不要再纠缠有剩余还是没有剩余!
--------------------------
2.你说:“别说其他各月的奖金了,12月的工资,年终奖难道不是月底才发,第二年才能消费吗?
我只能说合理,只能说不能过度呀,正如企业库存我也只能说合理即可。我让你说你打算送出多少利润,你也说不出准数啊,这个需要在实践中摸索,考虑人们的真实需求”。
答:关于新投的量,是有比例区间的。我说的很明确。而你的合理储蓄没有界限。
再有:我问你应该当年消费奖金,本来也有保证你的控制储蓄的作用。但那样就会购买劣品。既然你说让劣品亏损,奖金可以留存到第二年,那就按照留存来分析。第一年投资1000,产出1100,其中100为劣品,1000为优品。结果优品得以销售,获利100,分发,不得购买劣品,则储蓄100。第二年与第一年一样,劣品100,又出现利润100,结果,储蓄就会增至200。以后逐年储蓄必然累积。请问,你的控制储蓄如何实施?而且,居民也可以以等待购买优品(他们中意的产品)为由,主动储蓄。那么,你又如何控制储蓄?
--------------------------------
3.银行放贷,对于有抵押物,则会评估抵押物的价值,关注所借资金会不会用于不法用途或是否会进股市。对于企业经营风险,银行是无责的。对于企业运营成本,银行也只能大概了解,而且,企业完全有可能以新技术、新销售方法等夸大盈利能力。因此,要银行核算企业成本而放贷,放弃抵押物价值估算的放贷方法,是不成立的。
---------------------------
4.你说:企业凭什么相信自己能获利呀?如果说产品没有上市之前你做预测时可以有自信,可是上市之后呢?难道市场不会用实际销量告诉你你能不能获利吗?
你相信获利,库房里的产品就一定能卖出去了吗?当产品堆积如山的时候,你还相信自己能获利?这种傻逼道理谁会承认呢(除了傻逼)。
谁的产品销售不畅造成了积压,投资难以收回,谁就降价呀,还用得着别人给你下命令吗?

答:这个问题很好解决,但你始终绕不过这个弯子。
你已知道,一年投资1000,产出1100。肯定有100是过剩的,卖不掉。所以你认为会降价,理由就是购买力小于待售。
但是,一年有365天。1100的产值是一天天累积上去的,而不是12月31日才出现。按照你购买力小于待售就会降价,那么,任何一天都会降价。因为每一天的购买力都是小于待售值的。那你为什么没有看到每天都降价呢?如果每天降价,那到年底,产值就应该是1000,而不是1100。
明白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17 12:07:54
clm0600 发表于 2017-6-17 07:26
劣品本来要卖原价,但那样就会有剩余。不得已,减价,亏损。这样就看不到剩余。但是,为了还债,卖房卖 ...
1000成本的东西1000售价全部卖掉,哪来的剩余啊!

你前面不是说可以追求利润吗?1000成本卖1000,哪来的利润?
你不要来回的闪。诸多企业,有的要追求利润,其它就算保本,总体也是有利润。怎么又倒回来成本1000,卖1000?前面不是在说,追求利润,成本1000,定价1100,追求100利润,争论会不会降价。怎么你又变了,变成成本1000,卖1000?
关于降价,你说超市天天有促销,难道你不知道那是让利?最终还是有利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17 12:24:17
clm0600 发表于 2017-6-17 07:39
关于新投的量,是有比例区间的。我说的很明确。而你的合理储蓄没有界限。
------------
怎么没有界限呢 ...
哈哈,果然你为了抬杠,又给企业增加了一个可笑的嗜好:生产劣品!而且还要积压劣品!这是比积压产品更变*态的目标啊!你真是蛮拼的呀!
---------------
这个劣品,不是企业主观上非要生产劣品,而是顾客评价的结果。顾客可以选择购买他中意的产品,此为优品,可以让企业获利。其它次选产品则购买力则不足。你总是歪曲联想。
既然顾客可以优选产品,自然就可以储蓄,以备将来购买。你的控制储蓄将是一厢情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17 12:32:55
clm0600 发表于 2017-6-17 08:04
这个问题很好解决,但你始终绕不过这个弯子。
你已知道,一年投资1000,产出1100。肯定有100是过剩的, ...
你总是说成本1000,产值1000,结果购买力就会等于产值。但是,你又说可以有合理储蓄,但是怎么个合理法,含糊其辞。请问,假如占成本5%为合理储蓄,那么就应该出现50元储蓄,以后,是每年都有5%的储蓄,还是永远只允许50元储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17 12:42:01
clm0600 发表于 2017-6-17 07:39
关于新投的量,是有比例区间的。我说的很明确。而你的合理储蓄没有界限。
------------
怎么没有界限呢 ...
而且,就算第二年又生产了劣品,你怎么知道200奖金花不掉呢?企业是追求更大利润的呀,优质品有了涨价的空间啊!
---------------------------
这200元已成为居民储蓄。你说优品涨价可以让它得以消除。
现在,中国居民储蓄已达60万亿,中国也不乏优品。请你用涨价的方法,消除储蓄,至少能让储蓄不增长,那也会举世震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17 18:32:52
clm0600 发表于 2017-6-17 13:03
1000成本的东西1000售价全部卖掉,哪来的剩余啊!
你前面不是说可以追求利润吗?1000成本卖1000,哪来 ...
我们需要先统一一下共同认可的先决条件。
目前讨论的是你的“控制储蓄,取消利息,目的是消除经济周期”。为实现此目的,需要如下条件:
1.国家取消股市;
2.取消债市;
3.政府不得赤字;
4.政府不得货币宽松;
5.居民储蓄适当,这个适当是与库存相匹配(此一条请你再描述清楚),如何匹配?
6.企业可以自主定价且追求利润,但是获得利润后,必须将利润发给雇员且全部净消费,但允许雇员选择优品而不限时消费;企业扩大再生产只可以从银行贷款进行,不得自己拥有利润。
7.银行贷款没有利息;银行的成本在企业借贷时,由企业预付给银行,名义是工本费;
8.居民对产品优劣有选择权,允许储蓄后再购买,没有储蓄时间限制;
9.企业按照借贷时间约定,到期无法偿还,则未售出货物一律降价为零。(这一条你再修改,以符合你的愿意)
10.居民无权贷款,只有企业可以贷款。(你修改)
11.银行需要替企业核算成本,以免企业多贷。
12.企业若亏损,必须将抵押物出售以赔偿银行。

以上这些,你若认为不妥,请修改后,或者补充后,以最完善的方式,我们再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17 18:36:44
clm0600 发表于 2017-6-17 13:08
这个劣品,不是企业主观上非要生产劣品,而是顾客评价的结果。
顾客可以选择购买他中意的产品,此为优 ...
什么叫储蓄不能过量?请你给出限定方案。
居民是否可以选择产品,没有中意的产品,可不可以等待时机再购买?就是自由储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19 17:15:12
clm0600 发表于 2017-6-17 18:53
都说了八百遍了,过量就是超过企业正常库存对应的货币量了!造成企业产品积压了!这就是限度!

居民无 ...
请对620楼内容回复,补充完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0 14:22:10
clm0600 发表于 2017-6-19 18:33
目前讨论的是你的“控制储蓄,取消利息,目的是消除经济周期”。为实现此目的,需要如下条件:
------ ...
你说:
首先说明,利息,是指资本的分配权,不仅仅是狭义的银行利息。
我的说法是:控制储蓄,取消利息,收入只能用于消费,发展生产要用新增货币。
1.国家取消股市;——对。
2.取消债市;——确切地说是不许企业对社会发行债券。
3.ZF不得赤字;——确切地说是不得有长期的,为了拉动经济为目的的赤字,而ZF短期周转是可以借债的。总体做到财政平衡即可,ZF的职责是收多少税干多少事儿。
4.ZF不得货币宽松;——确切的说是央行。
5.居民储蓄适当,这个适当是与库存相匹配(此一条请你再描述清楚),如何匹配?——没办法描述的更清楚,社会储蓄量的合理范围,只能在实践中去摸索和调整。
6.企业可以自主定价且追求利润,但是获得利润后,必须将利润发给雇员且全部净消费,企业扩大再生产只可以从银行贷款进行,不得自己拥有利润。
——利润也是收入的一部分,当然只能用于消费,不能用于发展生产。
7.银行贷款没有利息;银行的成本在企业借贷时,由企业预付给银行,名义是工本费;
——不是“名义”的问题,它本来就是给银行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当然不是利息,而是劳动服务费。
10.居民无权贷款,只有企业可以贷款。(你修改)
------居民无权用自己的收入投资。居民可以贷款用于消费。
*************************************************
答:你的这些观点,在征求别人意见的时候,一定要本着求实求是的态度,无论正反意见都应该听得进。如果有人支持你,那你应该想一想“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否别人有什么意图而附和你?如果有人反对,那也无妨,和氏璧不也是经历无数坎坷才光彩照人吗?

所以,在这里,我给出我的真实意见。供你参考。
首先,你的主张就不准确。比如, “控制储蓄和取消利息”,这个主张与赤字、债务、股市等并不是从属关系,所以,你的提法应该是“一揽子计划”,它们是相互平行的。
这些条件本身就不可行,或说不现实。与你辩论,必须先同意这些条件并认为它们合理,然后再去寻找额外的不合理。然而,即使是找出了不合理,你也予以否认。比如,上面第6条,企业利润必须发给员工消费,不得用于企业投资。有关于此,在辩论银行获得利息(利润)时,若将利息发给员工净消费,则利息的副作用就会消除,你确认为不应该,而是应该……,理由是利息与利润不同。
再有,关于到一年年底,我认为企业会维持原价而有剩余,你认为不会维持原价而因有部分降价,总体利润为零。在此时,你强调了只有企业可以贷款,而居民只可以贷出储蓄的额度。并且,储蓄与合理库存相当。那么,如果此时是合理库存,企业怎么会降价?而且居民还借出了储蓄额增加了购买力。
道理都给你讲了,你不信我也不干涉。你可以继续坚持。
……
总之,我的观点,你的研究不合理,不可行!
你若有信心有勇气,完全应该把你的全部条件归纳好,另开一个帖子,要求论坛里面的各路好汉前来观摩,并请他们给出真心的反馈意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2 11:39:10
clm0600 发表于 2017-6-21 08:17
你提了几条意见,都是在歪曲乱解我的观点!
你那个蹩脚的分析方法,无非是建立在“最后一个企业”,“不 ...
给你讲这些,本来是为了方便理解。既然你不理解,我也不想多说。至于我的研究是对是错,抑或荒谬,最终会有公正评价。
对你的研究我已给出了看法,你不接受也无妨,各执己见。时间会推出最后的公正结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3 06:45:46
各位网友,我将去贵州大山里,大约10天。通讯情况未知。尽可能回复。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6-23 12:35:40
阿梁 发表于 2017-6-23 06:45
各位网友,我将去贵州大山里,大约10天。通讯情况未知。尽可能回复。谢谢!


一切顺利愉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2 20:47:00
1993110 发表于 2017-6-23 12:35
一切顺利愉快~~~~~~~
谢谢您一直关注。我已回。
这10天一直在山里,未上网。
记得您曾说我的研究不过是对前人的重复,我反复思考,未理解您所说的重复竟在何处?
比如说凯恩斯,他提出需求不足,结论是用投资来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
再如马经,说相对剩余。我认为这没有完全看清实质。
以上二者,我不久将发帖分析。
如果您所指能更具体,则不妨提出来,我给与解答。
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2 20:54:45
阿梁 发表于 2017-7-2 20:47
谢谢您一直关注。我已回。
这10天一直在山里,未上网。
记得您曾说我的研究不过是对前人的重复,我反复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2 20:55:01
阿梁 发表于 2017-7-2 20:47
谢谢您一直关注。我已回。
这10天一直在山里,未上网。
记得您曾说我的研究不过是对前人的重复,我反复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2 20:58:43
阿梁 发表于 2017-7-2 20:47
谢谢您一直关注。我已回。
这10天一直在山里,未上网。
记得您曾说我的研究不过是对前人的重复,我反复 ...
现代的汽车,使用了许多古代的科技,近代的科技。大哥想不到吧?



那么,大哥的观点,是和马克思、凯恩斯等等等前人和他人,那就没有类似、类同之处吗?

这个,见仁见智。




关键在于,大哥的分析,要做到更好,更简单,更直观,更深入,更细致,更可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2 21:01:47
阿梁 发表于 2017-7-2 20:47
谢谢您一直关注。我已回。
这10天一直在山里,未上网。
记得您曾说我的研究不过是对前人的重复,我反复 ...
大哥对经典著作,著名论文,各种文献资料,掌握的很少吧。

我也掌握的很少。

所以说,其实你我并没有发言权的。掌握的太少嘛。


所以说,这里的问题,其实,需要大家的评价,需要大家的意见。

但是,大家一般不发言,不评价,不置可否,不屑一顾,等等等。

所以说,难办。


但是关键仍旧在于,无论如何,无论怎样,关键仍旧在于,大哥要把自己的分析,搞得更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2 21:44:49
1993110 发表于 2017-7-2 21:01
大哥对经典著作,著名论文,各种文献资料,掌握的很少吧。

我也掌握的很少。
好!
谢谢您的回复。
我的观点是“数学逻辑错误”导致了经济周期。我不明白大家是看懂了还是我说的完全是想当然。
我所说的核心,最简单的道理就是经济如同自买自卖,把这个逻辑错误纠正了,一切就顺畅了。不纠正,则肯定会出现经典理论所描述的那些经济现象,比如需求不足,或说利率波动,或说供给派等……,而过去一切反周期措施都没有纠正这个错误,都在原地转圈。
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盲目相信谁,而应该自行检验,可以用虚拟数字,也可以用企业收支的账本真实数字。如果发现我所说有误,请直截了当指出。
马克思主义论坛板块应该讲究实践检验,这是我求助于版主或论坛的地方。如果不通过实践检验就妄下结论,那都偏离了马的宗旨。
我确实说服不了谁,但请大家相信自己的实验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3 13:46:16
阿梁 发表于 2017-7-2 21:44
好!
谢谢您的回复。
我的观点是“数学逻辑错误”导致了经济周期。我不明白大家是看懂了还是我说的完全 ...
大哥能不能用100字,或200字,或300字,再次的概述自己的理论、模型?


换句话说,大哥你眼里的社会经济,它是怎样运转的?请叙述一下,勾勒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3 18:39:02
1993110 发表于 2017-7-3 13:46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好!我非常愿意从头说起。谢谢提问。

为什么用100?
100是个代表的数字,单位用“元”只是为了易读。100如同 x 一样,可以代表其它数目。比如任何企业投资,绝对不会是100元,而是100的倍数。说到国家,常是多少万亿,读起来、算起来都非常麻烦。用100即可。得到最终数字后,乘以倍数就是实际的万亿值。这样,读和算就非常简便了。有逻辑错误也容易看出来。

我看经济就是对真实进行素描,不得夸张,没有想象。
经济最常见的就是买与卖,这里面包含了投资、消费、政府采购(进出口暂不考虑,待分析清楚后,再考虑进出口的影响)。
说到买与卖,则应该观察货架上货物的放上与拿下。向货架上放上商品是用于售卖,从货架上拿下商品则是购买(包括投资购买、消费购买和政府采购)。
凡是向货架上放上商品的单位应该叫卖家,(当然人们更多情况下会称之为企业,其实非企业也会售卖商品,所以用“卖家”最为贴切)。与“卖家”相对应则是“买家”。买家从货架上拿下商品。有时候买家与卖家会是同一单位。这没有关系,分清其所做是卖家行为或是买家行为即可。比如,投资本身从货架上拿下资本品,这就是买家行为。而投资者又向货架上放上商品,那就是卖家行为。所有卖家集合则为卖方,相应也有买方。
作为卖家a,其肯定要支出货币e,内容包括“纳税、分红、投资、捐赠、自我消费等”。然后卖家产出商品y放上货架。由于卖家要追求货币增值,于是y肯定定价大于e  。于是有y=(1+R)e 。这是卖家的盈利预期。
于是对于a,其产生了y的待售。但是a自己支出了e,这个e会从货架上拿下商品。由于e在流向其它单位或个人后才从货架上拿下商品,而在e拿下商品前,它会被储蓄一部分、或是被用于购买债券、被遗忘等。于是,e能够从货架上拿下商品的购买力b会小于e 。于是有b=(1- r)e   。
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卖家a,它自身创造了买与卖。而且买与卖之间会出现买卖差y - b=(R+r)e
将社会所有a集合为A,相应是社会的买卖差Y-B=(R+r)E。
这时候就会发现,B就是用来购买Y 的。(这是社会如同自买自卖的依据)

那么,买卖差如何弥补?答案就是债务。比如财政赤字、居民借贷。
有了债务来弥补买卖差,结果卖方就能获利,于是来年扩大再生产。
如此反复进行,则债务不断扩大,表现为坏账太多。一直到债务不能再扩大了,或是某个卖家先行倒闭而影响生产链时,经济就只能衰退。
衰退的结果,降价使得买卖差减小,或说买卖比升高,结果经济就会复苏。

大概的描述就是这样。根源就是买卖差得不到纠正。

希望您能继续提问,这本身就是对实验条件的检验。
从此出发,后面会讨论出为什么“降不了杠杆”,以及凯恩斯为什么失败等从数学原理上推导而来的结论。
也欢迎其它网友提问。
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4 01:46:07
阿梁 发表于 2017-7-3 18:39
好!我非常愿意从头说起。谢谢提问。

为什么用100?
兄弟整理了一下,重新表述如下:



在一定时期一定社会,

设任意一个卖家,他提供了市值为y=(1+R)e 的货物,
其中:e是他因为投资、消费等等所付出的货币,R是个比例,通常大于等于0,可能小于0。

他付出的货币e给对方,对方会因为投资、消费等等将e用于购买货物,对方会花费b=(1- r)e  ,
其中:r是个比例,小于等于1。


那么全社会来看,

所有卖家的货物市值为Y=(1+R)E,其中所有卖家付出的货币为E,

E在付给对方后,对方将其用于购买货物的总数是B=(1- r)E,


那么,Y-B=(1+R)E-(1- r)E=(R+r)E


意思是说,所有卖家用于销售的货物市值为Y,所有卖家花费的给予对方的货币为E,对方将E中用于购买货物的部分为B,则Y、B之间有个差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4 02:02:01
1993108 发表于 2017-7-4 01:46
兄弟整理了一下,重新表述如下:
以上表述,不知道是否符合大哥的原意本意?



假设是符合的。


那么,


1,大哥的思路,是有意思有价值的。

2,大哥的思路,很可能存在错误、缺陷。

例如说,所有卖家花费出去的货币为E,E到了对方手里,对方又用来花费。
那么,这个对方里面,包括不包括卖家?
另外,货币有没有流通?

例如老板张三花钱100,钱到了老板李四手里,李四拿着100也去花钱,花掉80,可李四同样是老板啊,是货主,是卖家。
那么,单独看老板群体,卖家群体,则应当说:卖家花钱180。


那么,李四花掉了80,这80到了老板王五手里,王五拿着这80又花掉了70,给了张二老板。
以此类推,诸如此类,从开初张三老板花钱100,最后流通下来,可能产生了800的流通额。
-------也就是说,b=(1- r)e 并不成立,或者,可能不成立。



再例如说,全社会来看,不仅仅是货主(所谓卖家)在花钱,居民也在花钱。
例如老板会投资、消费,而居民也会动用积蓄来消费。
卖家会动用存款、贷款,买家也会动用存款、贷款。

再一点,
从个体,推广到全体,容易出纠缠,出偏差,出失误。
例如,从个体来看,张三老板花钱100,对方李四拿着这100继续花,花掉80,此时,李四属于“对方”。
这显得明确,清晰。
而从全体来看,张三是老板,但,李四也可能是老板,是货主,是卖家。
此时,张三和李四等等都属于“卖家”了,李四不属于“对方”了。


再一点,
流通中的货币量,这是事情1,
货币的流通量,这是事情2,
这是完全不同的量,应该区分,避免混为一谈,避免纠缠杂乱。


再一点,
大哥的语言,表达,尽量要通俗,清晰,确切,尽量符合常规,尽量符合习惯,尽量明白如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4 02:09:08
1993108 发表于 2017-7-4 02:02
以上表述,不知道是否符合大哥的原意本意?
那么也就是说,大哥的首要问题,是保证自己的思路,是正确的,是全面的。


在兄弟看来,大哥的思路,很可能不正确,很可能不全面,很可能不成熟,很可能未完成,尚未构建出模型。

直接来说,是不正确,不全面,应该推倒重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4 02:31:11
阿梁 发表于 2017-7-3 18:39
好!我非常愿意从头说起。谢谢提问。

为什么用100?
兄弟前面提出了分析,批评,不一定对。不恰当不中听的地方,大哥请不在意。

请大哥看一下,思考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4 09:14:55
1993108 发表于 2017-7-4 02:02
以上表述,不知道是否符合大哥的原意本意?
您的提问非常有见地。这些问题曾经困扰了我很久。回答如下:

关于:那么,李四花掉了80,这80到了老板王五手里,王五拿着这80又花掉了70,给了张二老板。
以此类推,诸如此类,从开初张三老板花钱100,最后流通下来,可能产生了800的流通额。
-------也就是说,b=(1- r)e 并不成立,或者,可能不成立。

答:这个公式,若张三、李四等分开,则各自的 r 不相同,所以不能合并。
但是宏观计算时,可以先合并,再确定最后的 r。因为合并后,B<E,因此肯定有B=(1- r)E。这时的 r 对于张三、李四等个体时的 r 是不相同的。就如同每个家庭储蓄率不同,但社会会公布全年总的储蓄率一样。

第二,您说:再例如说,全社会来看,不仅仅是货主(所谓卖家)在花钱,居民也在花钱。
例如老板会投资、消费,而居民也会动用积蓄来消费。
卖家会动用存款、贷款,买家也会动用存款、贷款。

答:在社会合并为一体后,计算“币存”只看一年净增量。以储蓄来说,就是有人储蓄,也有人将过去的储蓄取出来购买。因此,观察储蓄的净增量,就是当年储蓄所引起购买的净减少。
对于卖家的储蓄,则只是总体储蓄的一部分,在计算买卖差时,不必关注储蓄是谁来发生的,而只关注发生了储蓄,引起了购买力下降。这就如同一个家庭,父亲是有工作的,其他人没工作。不管父亲去储蓄或是其他人储蓄,都是家庭的储蓄,都是家庭购买力缩减。

第三,您说:再一点,
从个体,推广到全体,容易出纠缠,出偏差,出失误。
例如,从个体来看,张三老板花钱100,对方李四拿着这100继续花,花掉80,此时,李四属于“对方”。
这显得明确,清晰。
而从全体来看,张三是老板,但,李四也可能是老板,是货主,是卖家。
此时,张三和李四等等都属于“卖家”了,李四不属于“对方”了。

答:卖家与买家经常是一体的。卖家在投资购买时本身就是买家。所有卖家本身都是买家。而买家不一定是卖家。有些买家购买后不会向货架上放上新商品,这就是纯粹的买家。因此,买卖双方是始终存在的,不难区分。

第四,您说:再一点,
流通中的货币量,这是事情1,
货币的流通量,这是事情2,
这是完全不同的量,应该区分,避免混为一谈,避免纠缠杂乱。
再一点,
大哥的语言,表达,尽量要通俗,清晰,确切,尽量符合常规,尽量符合习惯,尽量明白如话。

答:关于事情1和事情2,我没明白您的本意。请说的更明确些。
关于表达上,由于使用新的参数概念,所以无法或难以用经济学现有的常规概念表述。但是用此新概念,则将投资、消费和ZF采购均合并到卖家的支出中了,而且明确地指出买卖差是如何产生并累积的。这是经济学理论未曾涉及的内容。

请您继续提问。
如果上述回答不能解决您的疑惑,请指明。
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4 11:46:21
阿梁 发表于 2017-7-4 09:14
您的提问非常有见地。这些问题曾经困扰了我很久。回答如下:

关于:那么,李四花掉了80,这80到了老板 ...
大哥的观点,需要重新表述,如下:


设一定时期一定社会,人们只有2种身份,一种是货主(即卖家),另一种是居民,2者不可兼任,只可选择其一。


所有卖家由于投资、消费等等会花钱。他们所花的钱为E。
其中,E当中,有一部分由各卖家购买了卖方的货物。

其中,E当中,一部分直接流入到居民的手里,进而,居民拿出一些为B,也购买了卖方的货物,

令B=(1- r)E,r是个比例值,

令卖方用于出售的货物的总市值=Y=(1+R)E,R是个比例值,


那么减掉居民购买的货物市值,可得:

Y-B=(1+R)E-(1- r)E=(R+r)E


上述相减之后的差,意味着卖方货物市值当中,减掉居民以当期源于卖家的钱来购买的那部分之后,

必须由卖家们购买的部分,和必须由居民动用自身贷款和往期存款来购买的部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4 11:58:09
1993108 发表于 2017-7-4 11:46
大哥的观点,需要重新表述,如下:
上述的表述,其实充满了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更新表述,如下:


设社会上有2种身份,资方人口,劳方人口。


一定时期上,

资方由于投资消费等等会花钱,总数为E,

E当中,一部分购买了资方货物,另一部分流入了劳方。

劳方得到这些钱后,又在其中拿出了一些,用于了购买资方货物,亦即回流到了资方,令这部分回流的购买力为B,

令B=(1- r)E,r是个比例值,


令资方货物的总市值=Y=(1+R)E,R是个比例值,


则Y与B之间有个差额,Y-B=(1+R)E-(1- r)E=(R+r)E




上述差额,意味着资方货物市值当中,需要资方来购买一些,也需要劳方动用自己的积蓄、贷款来购买一些,才能弥补这个差额。



那么也就是说,资方货物市值Y=(1+R)E,

其中,资方当期花钱流入到了劳方一些,劳方当期拿这些钱的一部分为B,购买了Y的一部分,回流到资方,


其中,资方需要亲自购买Y的一部分,


其中,劳方需要动用自己的贷款和存款,也来购买Y的一部分,




上述三块购买力,假若充足的话,可以指望买光全部的Y。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4 12:10:09
阿梁 发表于 2017-7-4 09:14
您的提问非常有见地。这些问题曾经困扰了我很久。回答如下:

关于:那么,李四花掉了80,这80到了老板 ...
以上,兄弟分别做了2种表述,不一定符合大哥本意。


建议大哥首先更新表述,重新表述自己的观点,使得清晰,明确。

做到了清晰明确,再做下一步的事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4 14:28:19
1993108 发表于 2017-7-4 11:58
上述的表述,其实充满了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更新表述,如下:
你曲解了我的原意。

如:劳方得到这些钱后,又在其中拿出了一些,用于了购买资方货物,亦即回流到了资方,令这部分回流的购买力为B,

令B=(1- r)E,r是个比例值

答:B不仅是劳方的购买,而是资方+劳方的购买。这个购买是资方支出E的一部分。因此,Y和B都是E的函数,然后才能比较出买卖差Y - B。

至于居民储蓄被拿出来补足买卖差,在现实中一般看不到。因为统计学表明,历史上一般的年份储蓄都是增加的,也就意味着,过去的储蓄没有用来弥补买卖差。
退一步讲,即使有某个年份储蓄净减少,那也是个别现象。而且,储蓄的货币来源于资方的支出。如果储蓄的货币是来自祖上遗产,那也只能用1次,用后就不存在了,没有下一次。因此寄希望于将储蓄取出来弥补买卖差是不成立的。

您的提问很好,也许大家不理解我的研究就是这些逻辑上的弯弯绕。这个弯子是经典理论参数设定后的固有缺陷。仔细一想,其实不难。
请您继续提问。现在是关于立论是否正确的问题,逐渐我们会讨论到现实的解决关键。

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